abbcd995 wrote:大大請問在進行G29...(恕刪) 應該只是軔體不一樣, 7月中我拿到的機器也是多點校正, 但陸續 8 月初拿到的四台機器都是新的軔體版本, LCD選單也都不一樣, G29 校正就只有三點, 但是沒差啦! 反而少了許多校正時間.
小弟也入手這台一陣子了..(差不多印掉一捆多)看了一下樓上幾位分享的圖發現我的機器是不是被貴了??因為我記得之前這位賣家的套餐方案裡面,比較貴的是搭碳纖桿..但我的是鋁桿另外滑軌部分也有差..(只是我不知道要如何辨識)當初跟賣家聯絡的時候,他是說把先要給別人的機器先給我..該不會用套餐一的機器給買套餐二的我吧??如圖:另外分享一下1.因為收到機器的時候,底部玻璃破了,後來自己去割5mm的玻璃,會造成G29校正無法使用詢問賣家,得到的回覆是G29沒什麼用..然後跟我說要怎麼手動調整z軸起始間隙...Orz因為是賣家給的說明檔,有需要的再麻煩私信聯絡2.由於發生過列印的小東西掉到機器三邊的空隙裡面拿不出來..所以自己做了三邊的蓋板(上圖橘色部分)附加壓縮檔: 201409/mobile01-dc29fa2577325cf91954da9fa95b42dd.zip
ariex wrote:因為我記得之前這位賣家的套餐方案裡面,比較貴的是搭碳纖桿..但我的是鋁桿另外滑軌部分也有差..(只是我不知道要如何辨識)..(恕刪) 碳纖桿沒有比較厲害,像我的受損就是球頭與碳纖桿脫膠,而且碳纖桿尾端也裂開,鋁桿可能還比較堅固。(現在賣場網頁上照片都是改鋁桿了)滑軌可以看一下滑塊外觀,是不是Hiwin常見的綠紅配色滑塊,若不是的話跟賣家問一下,有缺件或受損他都蠻負責處理的。底部那三個空洞要蓋上的話最好挖些洞散熱,主要會發熱的控制電路板都藏在圓盤底下怕全蓋滿導致電路板過熱失常,如果列印時都沒有任何問題也可以不理會先觀察看看。
fnf2000 wrote:請問一下這種atom的3D列印機到底有甚麼好處阿... Delta 機構的好處是移動機構負載輕,就只有加熱頭與風扇在移動。有些機種X,Y,Z軸的移動負載很多構件,底板、步進馬達、擠出機等重量。扣除一些商業機可能使用特規步進馬達,開放架構的機器用的都是量產的42型步進馬達,移動機構輕巧則步進馬達負載就輕,不容易因為負載重而失步或需要調整驅動板增加扭力。Delta 機構噴頭輕巧,步進馬達負載輕,容易提高移動的加速度與減少列印時間。移動機構輕,則移動到定位時的移動慣性就少。而且三角互拉的固定方式有助於在各點間移動的定位精度。列印效果也不見得說Delta 機構就會比別的機種好,別的機種調校的好的列印品質也很優良。只不過Delta機構先天上的優勢,不需花費太多心思調整機構就能有不錯的列印精度與速度。
k62000 wrote:碳纖桿沒有比較厲害,...(恕刪) 主要是我記得最早看到這台的時候,賣家的掏寶有很清楚標示兩種價格的差異跟照片後來決定要買時,內容都改成現在這樣..沒辦法對照差異又剛好遇到賣家出貨時先把別人的給我...怕花了錢卻買到不同的東西至於碳纖桿跟鋁桿比..至少重量要輕的多吧?另外我看有些人的機器,兩隻桿會用彈簧或橡皮筋綁住...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k62000 wrote:底部那三個空洞要蓋上的話最好挖些洞散熱,主要會發熱的控制電路板都藏在圓盤底下怕全蓋滿導致電路板過熱失常,如果列印時都沒有任何問題也可以不理會先觀察看看 我的圖那個蓋板厚度只有1mm..距離鋁板的空間還有約10mm的空隙,印PLA散熱不致於無法排出當然如果是印ABS的,就可以看要不要打洞改良一下讓熱床溫度可以排出..:p
最近也想買D-force ,可能到明年2月才會買吧,想請問版友列印ABS,若使用壓克力把D-force 整台蓋住,讓溫度穩定一點,列印品質因該會比在開放空間列印還好一點吧?D-force 可建議一下,有那些問題? 或要注意事項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