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直昇機為何可以倒著飛?

jcyao wrote:
你的第一點有一個地方錯誤,空氣不是從壓力小到壓力大的地方跑
...(恕刪)


不好意思,我大、小打字打反了,感謝指正。但方向還對的,氣流會往上跑。原文我已經改過來了!
wzch wrote:
有些問題是觀念不清楚產生的,就不多說了

另外,直昇機是靠壓力差還是靠向上的反作用力浮起來?應該說 兩者都有

但壓力差產生的浮力佔大部分,如果是靠向下氣流的反作用力來飛的話,人在直昇機低空時在直昇機的下方應該就被壓死了...(恕刪)



您說的沒錯,我也這樣認為,只是小弟愚昧,一直搞不懂是那裡想錯了,如果您有時間的話,可否指點一二,感激不盡!

關於向下氣流壓力的部份,如果考量到旋翼的面積和空氣的可壓縮性,應該不致於壓死人,風速很強倒是真的,連遙控直昇機都很強了,真的一定更驚人。
小市民的願望 wrote:
一般直昇機可能不行,不過軍用戰鬥直昇機大多可以,

只是不能停住倒飛,轉一圈是沒問題的,

不是大多的軍用戰鬥直昇機都可以哦!
真正能做到轉一圈的全世界也只有幾架可以做到,這個DISCOVERY有做過哦!
其實我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關於機翼或旋翼帶動氣流產生的額外昇力這個好像叫做地面效應
在某個高度以下的時候確實可以提供額外的昇力
另外模型機的尺度較小有可能可以純粹藉由風壓產生的反作用力來獲得昇力
詳細的還是得請真正懂的前輩來解釋了
嗯~是地面效應沒錯,直升機在一定的高度以下,是靠地面效應飛起來的,而要拖離地面效應的那個交接點,就必需加更多的油門才會離的開,在地面效應的作用下,直升機不需要太多的動力就能飛起來。
之前在某搖控網站問過一個問題,如果我的搖控直升機,在二樓的陽台上玩,而往外飛出陽台的話,直升機是會往下掉?還是停在原來的高度?
正解就是如果直升機在二樓起飛的高度不夠高,尚未拖離地面效應的情型下,你把他飛出二樓陽台,直升機會往下掉
相對的如果直升機高度夠了,推離了地面效應的範圍,那直升機會維持原來的高度不會掉到1樓去。

地面效應是直升機的漿將風往地面上打,產生的反作用力讓直升機起飛,當然,高度夠了之後,這個作用力就不會存在了
還有一般地面跟水面的地面效應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如果還沒拖離地面效應,就由路地飛到水面上的話,直升機可能會掉下去。
地面效應還是無法解決小弟的疑問,地面效應只是說飛行器在靠近地表時,昇力會比較好,但所有的現代飛行器,除了翼地效應機(如裏海怪物)以外,在脫離地面效應的影響後還是要能產生足夠的昇力飛行,但產生昇力的原理到底是用白努力定律呢,還是牛頓運動定律來解釋?又或者這兩者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是解釋的角度不同。
一般常見到的由白努力定律解釋昇力的方法,小弟覺得可能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如過完全依照這個解釋,會跟一些實際觀察到的現象矛盾。一般書上看到白努力定律解釋飛機昇力的來源是因為機翼的上緣空氣的速度較快,下緣速度慢,所以上方的壓力小,下方壓力大,這個壓力差就是昇力的來源。而之所以上方空氣速度會較快的原因是因為機翼上緣的路徑較長,下緣的路徑較短,同樣的時間空氣走的距離不同,所以速度會有差異。可是問題就來了,空氣是可以自由移動分子,沒道理一定要同時抵達機翼末端啊。就算都機翼上下方的空氣同時抵達機翼末端好了,那一點點的速度差能提供足夠昇力嗎?而且對稱翼(上下方形狀相同)不就沒有昇力了,可是對稱翼飛機還是飛的很好啊。高中的時候我有套過白努力定律公式,發現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上方的空氣必須要比下方的空氣早抵達機翼尾端,而且要早很多才能提供足夠昇力,我不知道是我公式套錯還是書上的圖畫錯,反正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如果上下方空氣同時抵達,昇力一定不夠。我也知道飛機需要適當的攻角才能有足夠昇力,但是到底攻角的主要作用是讓機翼上方的空氣流速變快,因白努力定律產生昇力?還是讓空氣分子撞到機翼後往下反彈,依動量守恆產生向上的力? 若是兩者都有,比例到底各佔多少?我個人的感覺是,白努力和動量守恆都太簡化了,一定有更複雜的理論在背後,但對我這個連白努力跟牛頓運動定律都只懂皮毛的人來說,能把這些搞清楚就很了不起了。

我知道我上面都在胡說八道,但也因為我搞不清楚,所以希望有人能一棒子把我打醒,不要飛了十幾年遙控飛機,還對飛行原理一無知。

chlorite wrote:
地面效應還是無法解決...(恕刪)


看了您的文章,我覺得您已經很了解流體力學了!

為何理論都會強調翼前緣的空氣會同時到達翼後緣?原因在於書上說明伯努力定理之時,都是把機翼固定,空氣視為主要流動的流體,有點類似風洞實驗的設定。

但真實的情況是,空氣停止不動,主翼以一定的速度切割空氣前進,所以原本翼前緣的空氣靜止著被主翼切過去,被切過去之後還是靜止地在翼後緣會合....這樣說可以吧。

至於有沒有部分的昇力,是來自翼下方空氣朝下產生的動量,所以形成的反作用力?我認為是有!只是多少要精算,可能與伯努力項目的物理量比起來很小,所以大部分的情況省略不計。如果有流體力學熟悉的高人,取個control volume算邊界的動量差,應該是有這個力量存在的。

至於全對稱翼型,一定有攻角才有昇力,只是攻角很小,我們在飛行時都看不出來...降落時就看的出來了。
您對二十年前老玩具--線控模型飛機有興趣嗎? 我還在持續飛行中喔!!
網路上查的,好像又多了個康達效應.
http://www.ied.edu.hk/apfslt/v5_issue1/ngph/ngph2c.htm
=====轉載=============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0414625
白努力原理在解釋飛機飛行的時候是說:因為上方機翼是彎的所以流速較下方快。但在這個解釋中最重要的假設是:上下方同時到達機翼前緣的空氣分子也同時到達機翼後緣。但這合理嗎?上方的空氣也許行進的較快但並沒那麼快,因此提供的升力並沒那麼大。
主要升力來源還是下洗力。由於流體在流經曲面時,會頃向於附著於曲面,稱為康達效應。不信的話將玻璃杯水平靠近一細水流,水流掉下去的點並不是玻璃杯的最低點。言歸正傳,當流經機翼上方的空氣經過前緣時沿曲面向上,接著又因向下的後緣而向下離開機翼後緣,由於牛頓第三定律,飛機受到等值的升力!
如果還不相信,想想飛機起飛時為啥要有個攻角?若以白努力來說,此舉不是減少了飛機起飛時升力的垂直分量嗎?但若以下洗來說,正是加強升力的垂直分量。機翼前緣安裝位置比後緣高也是因為這樣。
====================
這裏還有,似乎是跟升力與伯努力定律沒有關係.
機翼上方與下方的速度,有另一套說法.
http://www.ied.edu.hk/apfslt/v5_issue1/ngph/ngph2b.htm#twob
rice7361 wrote:
用說的可能不是很清楚...(恕刪)


1. 大大 可以簡單介紹您的這台機子嗎? (配備,價格....) 小弟正在打算該買哪一台當作入門機(之前只買了一台玩具.. piccoZ.. )

2. 如果在正飛時要忽然倒飛 是不是把機子飛到倒過來 然後瞬間改變 pitch?

shanfu lin
流浪不想去淡水 wrote:
嗯~是地面效應沒錯,...(恕刪)


這個小弟好像有同感.... 在我的 piccoz 尚有類似現象..


有時候玩了一會兒 如果直接從地面起飛 有時會飛到大約離地 5 - 10 cm 就停住 上不去了
如果我是拿在手上 開動螺懸槳後往上「扔」一下.... 他會直接升空... 也能停懸在比人還高的地方..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地面效應的印證?
shanfu lin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