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66a93d542260c795cc8be7ccaf87123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1/mobile01-0abf255ac716fb227ae7e375925c1bd8.jpg)
當時他與羽切松雄三空曹(座機W-102、「報國-261」吉田號)共同擔任分隊長橫山保中尉(座機W-101、「報國-260」藤澤號)的僚機。其中橫山中尉座機繪有指揮官的紅色斜帶。系列照片中體型壯碩蓄八字鬍者為羽切三空曹。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1/mobile01-5f5f2245775a536f3a1c3b71ed4110b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1/mobile01-034196f8410687a5819d638b09decbc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8/mobile01-1a12832bfcf6f9e76da5a83008866775.jpg)
羽切松雄在1939年十一月轉調橫須賀海軍航空隊並晉升為二空曹。橫空時期他坐在九六式艦戰左翼上所攝的照片(上)造成後來模型界考證的一大混淆,多數產品都將蒼龍航空隊的W-102混以橫空在機身日之丸後方的兩條寬黑帶識別塗裝(下),其實並不正確。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8381b74b80fb82546e4be7afd51467c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7af9e234b4d6acff4908d6f5aa1c85ec.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8632e3df84cee2e273bdd4949055bcdf.jpg)
在上世紀三〇年代後葉,蒼龍航空隊所屬機體僅在機身後段漆有一條紅色或白色滾紅邊的細帶,甚或無帶狀塗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abec5353190280b821b39b737ceae2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4a527c11d196264976547017c854024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f5235a42a5c0d553a7ba2fd66f2f8af9.jpg)
九六式艦上戰鬥機為日本帝國海軍首架全金屬單翼戰鬥機,源自1934年(昭和九年)由日本帝國海軍本部提出的九試單座戰鬥機開發案。當時歐美強權陸續開發單翼機以提升航速;但日本帝國海軍因航空母艦著艦安全性與空戰纏鬥旋迴性考量而偏好操控性佳的雙翼機。故九試以單座戰鬥機命名,而非艦上戰鬥機,以規避航艦起降的規格考量。此開發案同時發交三菱航空機及中島飛行機兩家公司進行設計。
然而1936年一月制式採用的雙翼中島A4N九五式艦上戰鬥機極速僅352 km/h,無法與同時期其它戰鬥機匹敵。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a622d6abcc171fe1d0682f3a129706e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b2c9d0139826b30231ebb57d11a32ef2.jpg)
就在九五式艦戰的前身七試艦上戰鬥機仍在測試修改的同時,由堀越二郎技師領軍的三菱設計團隊已在1935年一月遞交具逆鷗翼形主翼的九試單戰試作一號機,並在2月4日於名古屋北方四十公里的各務ヶ原飛行場首飛。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9890757e3a953ec08cfcb86e5d3bf00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96ce680957fd75bd3ab845116ff8c7ab.jpg)
三菱九試單戰試作一號機的首次試飛極速就達451 km/h、爬升五千公尺需時5分54秒,且飛行穩定性與操控性皆極優秀。此表現不但將海軍本部對九試單戰極速352 km/h、6分30秒內爬升五千公尺的規格要求遠拋於後,也比當時世界公認最優秀戰鬥機英國Gloster Gladiator雙翼機的407 km/h極速更高。在場觀察試飛狀況的橫須賀海軍航空隊人員大為驚訝,甚至戲稱各務ヶ原的空氣密度太過稀薄,才使三菱九試單戰試作機能創造如此驚人的成績。
針對九試單戰的規格要求,中島以競標日本帝國陸軍次世代戰鬥機的單翼構型キ11 (上)為基礎,換裝海軍指定的中島壽五型發動機(下二)。但面對三菱試作機如此超越世代的耀眼表現,依然只能敗下陣來。之後亦因操控性不及同場競標的雙翼構型川崎キ10而未受陸軍青睞。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2/mobile01-962aca8e72b19fcd46114d32aeaa2ac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55774859cc2299cefdab390d100d56a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41780c155c60ee30f66a5f6118ad36e1.jpg)
陸軍屬意的キ10在1935年三月首飛,極速卻比三菱九試單戰試作機慢了125 km/h。大受刺激的陸軍立刻要求三菱修改九試單戰試作機為陸軍規格(即キ18)以進行評估,但最終仍因面子問題而在1935年底制式採用キ10,成為九五式戰鬥機。但九五式戰鬥機明顯落伍的性能,迫使陸軍在1936年四月就提出低單翼戰鬥機開發案以將其取代。三菱雖以キ33作為回應,但因キ18未中選的過節而意興闌珊終被剔除,最終由同場競標的中島キ27獲制式採用,成為九七式戰鬥機。這段導致三菱主導海軍戰鬥機、中島主導陸軍戰鬥機的歷史可參見二次大戰傑作機[26]: 中島九七式戰鬥機甲型 (キ27甲)。
即使三菱九試單戰試作機展現極優越的性能,海軍內部對是否以單翼構型九試單戰取代尚未量產的雙翼構型七試艦戰仍有歧見,其中以橫空分隊長源田實大尉反對單翼機最力,認為其旋迴性無法匹敵而無法在空戰纏鬥中取勝。但1935年六月間以取消逆鷗翼形主翼的九試單戰試作二號機與七試艦戰進行模擬空戰時,前者反而展現較佳的纏鬥能力。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d59a8721c62545a27916d0820113ded.jpg)
自此海軍對單翼機纏鬥能力的疑慮已排除,加上針對著艦安全性的修正,於是在1936年(皇紀二五九六年)將其制式採用,稱為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稍早前制式採用的A4N九五式艦戰地位因此大受影響,最終僅生產220架。中島自此即不曾再有制式採用的艦上戰鬥機。
九六式艦戰自1937年9月19日投入中國戰場,初期對中國空軍主力戰鬥機Curtiss Model 68 Hawk III (霍克三)取得壓倒性勝績。但1937年8月20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締結後,蘇聯開始軍售中國,並組織蘇聯航空志願隊在同年十月間赴中國助戰。自此之後九六式艦戰面對俄製Polikarpov I-15 bis及同為單翼機的Polikarpov I-16即趨於勢均力敵,僅能憑藉飛行員的訓練與經驗取得對戰優勢。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7ca7c00cdea8e33fdfef28fd38fd4662.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7ae9300ed0f5c8b34c3d2aa6c6cfe58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c38a3117e934d28d0c1a0295aca8377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77c86fa72f704df9d8161ded677b67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e36d893e53bb067407ec51face14a4a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43428b3e78a715d603e8b3004b9b92a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28c9a6159f80796f19cce5ead958ebf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a10fa7d9060c2d3c10ac0270eac282f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6810b3fb9703a041b280ef548cf2b1d9.jpg)
1937年12月9日,日本帝國海軍第十三航空隊樫村寛一三空曹的九六式艦戰在南昌上空空戰時,與中國空軍霍克三戰鬥機互撞,削斷左翼三分之一,但仍飛行六百公里返抵南京基地。經官方刻意宣傳,樫村三空曹不僅獲得「片翼帰還の英雄」稱號,亦破格以士官階級獲頒功五級金鵄勳章。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f69d23315b66bb5568f9a6171e106b23.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37334941dbe5e231316266c0a14555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54c058b2d65312c2acf8bc0d4eb27f8b.jpg)
國民政府在首都南京即將陷落時,於1937年11月20日遷往陪都重慶。日軍則自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對重慶及週邊城市發動兩百餘次戰略轟炸。然而日軍控制區域最西僅及陝西潼關與湖北宜昌,分別與重慶相距850公里及570公里,非航程僅及1200公里的九六式艦戰所能涵蓋,遑論航程僅及九六式艦戰之半的陸軍九七式戰鬥機(キ27)。故在1940年夏季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部署於中國戰場進行實戰測試之前,日軍轟炸機群皆在無戰鬥機護航的狀況下執行戰略轟炸任務。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5/mobile01-8afcf156fb5cc0be0e00ebe1b3be943e.jpg)
九六式艦戰的第一線主力戰鬥機地位在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由三菱A6M2b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二型所取代。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戰期間由航空母艦祥鳳最後一次用於戰鬥任務,之後即全面退居二線作為訓練用途。戰爭末期亦用為特攻機。
1940年七月間,橫山保大尉、大石英男一空曹、羽切松雄一空曹皆成為三菱A6M2十二試艦上戰鬥機(制式採用後稱為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進行實戰測試的首批飛行員,由日本本土越洋長程飛行進駐華中地區漢口基地,編入第二艦隊所屬第二連合航空隊第十二航空隊。期間大石一空曹座機垂直尾翼戰術編號3-173,其中3為十二空的代碼。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07bf7ba6c9dccc0d7faac9dafdc52acb.jpg)
1940年9月13日,中國空軍俄製戰鬥機群在壁山空戰中為首赴戰場的零戰擊潰,日軍宣稱取得27:0戰果。10月4日八架零戰護衛廿七架轟炸機前往成都空襲途中,大石英男一空曹與隊友東山市郎空曹長、羽切松雄一空曹、中瀨正幸三空曹等四機突降成都太平寺機場,由東山空曹長與中瀨三空曹聯手在光天化日下將指揮所焚毀後揚長而歸。此事件可謂中國空軍的奇恥大辱之一。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46d4c6e7b23ff407326453716ab194d9.jpg)
太平寺機場事件發生後迅即成為日本新聞媒體焦點。在事件後不久所攝的大石英男一空曹整裝照直到今日都在網路流傳,但知其歷史背景者鮮矣。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cc3f4c8321f645d6bf0fcfeaba11317b.jpg)
照片中大石一空曹佩掛的手槍為上世紀三〇年代進口的7.65 mm西班牙Astra Model 100 Special,為Astra M1916的衍生款,具備長形彈匣以容納十二發.32 ACP (Automatic Colt Pistol)子彈。
![二次大戰傑作機[44]: 三菱A5M4九六式四號艦上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8/mobile01-4c62f5da997b02476c496b9f34b3f6ed.jpg)
關於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於中國戰場的實戰測試,可參見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
大石飛曹長在1944年六月派赴駐防菲律賓宿霧的第二〇一海軍航空隊戰鬥第三〇六飛行隊,參與菲律賓戰役。同年9月12日迎擊來襲的美軍艦載機大編隊時作戰失蹤。生涯戰績宣稱六架。
至於參與太平寺機場事件的其他成員則有不同結局:
• 東山市郎中尉生涯戰績9架(其中6架於中國戰場),1943年六月編入第六一航空戰隊所屬第二六一海軍航空隊(虎部隊)擔任分隊長,1944年六月中旬美軍登陸塞班島後於地面戰玉碎,追晉大尉。關於第六一航空戰隊可參見二次大戰傑作機[20]: 海軍航空技術廠D4Y2彗星艦上爆擊機一二型。
• 羽切松雄中尉生涯戰績13架(其中7架於中國戰場),戰後成為家鄉靜岡縣的自民黨政治人物,1997年辭世。
• 中瀨正幸一空曹生涯戰績18架(不計中國戰場的9架),1941年九月編入第三航空隊,1942年2月9日於印尼蘇拉威西島錫江(Makasaar)遭防空砲火擊落陣亡,追晉兩級為少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