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四大金剛到齊售價都不知道去哪裡了.. 那個價位一般人大概受不了2B1A + SAAB的誘惑
倒不如壓低售價.. 端出有特色的菜.
VAG的小四驅 cost down 版是一個例子
凱燕也是另一個例子.
我想很多開 opel 的車主, 多是忠於原汁原味,
並不會喜歡在台灣 After market 給裕通加裝一些 X7X8 的東西
比如說台製皮椅啊.. 非OPEL原廠的衛星導航啊..
有空搞這些在台加工的東西, 怎麼不去想想如何端一盤有特色的菜比較實在.
Insignia ST, ecoFlex CDTi 130ps, 4x4, 也不用台灣加工甚麼東西了, 就這樣端135-145萬出來賣. 會沒利潤嗎??
bee wrote:
後懸吊遇坑洞側傾的問...(恕刪)
您可以試著在時速30-40的情況下讓車子壓過人孔蓋(不論是凸出的或陷下的),看看後座的家人會不會覺得顛來覆去?我們的經驗是在領車後2-3年間出現的。為此,不同的技師給過不同的建議,有的建議換成較大的輪框(原廠是16吋框)和胎寬較寬(原廠是215)、扁平比較低(原廠是55)的輪胎,有的建議改後懸吊的構件(比如像連桿的形制)。總之,要在原廠的組件和配備架構下改善問題,目前是無解的。事實上,今天我們也問了新店展示間業代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Insignia已經做了新的調校,但目前無法安排試乘,所以我們也無從分辨。
我已經忘了2003年底購買VT-C時的確切價格了,只記得包含乙式全險和稅金,領車時全部金額並未超出150萬。不過,當初VT-C有的幾樣配備,現在在新店展示的Insignia是明顯沒有的。比如:
1.雙前座電動椅+雙前座加熱設備+駕駛座及後視鏡兩組記憶功能
2.HID+頭燈清洗器
3.後擋電動遮陽簾
4.電動天窗
5.全車皮質座椅
6.倒車雷達
扣掉這些配備的價格,加上Insignia現有但VT-C闕如的配備價格,再參考今昔的匯差,我自己覺得裕通開出的Insignia價格有點貴,而且也不確定它的底盤結構是否已有明顯改善。另外,整體而言,我覺得展示車的內裝質感,和VT-C沒有很大差別(塑料一樣很多),甚至更差一些(比如連皮質座椅都沒有),和Audi A4相較(不論是B7或B8),恕我直言,則是兩個世界,無從比起的。我相信裕通應當知道,Opel在臺灣的二手價很糟,買了沒幾年就脫手,是很不值的(我們從1997年以後,陸續處理過家中的Corsa B 1.4和Astra G 1.8,價格都很難看,所以現在仍留著VT-C,打算開到它壽終正寢為止)。如果裕通把上面這些VT-C有的東西補回去後,不知道168.8萬的價格會不會比較合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