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友站有問過~~但是還是沒有人可以回答(非戰學校)
台大法律,醫學,電機畢業
好像在台灣就應該是菁英了?
有施崇棠還有曹興誠,外加聯發科老板
林百里...好像心其美的經理人也是
都是台大畢業的
老實說,能台清交成政師,陽明還有醫科畢業的
都已經非常厲害了
特別是清交都已經很強了
為啥還是有些人棄清交,重考台大?
我微積分老師就嗆,他高中同學2,3十年前
考上清大材料不念,一心重考台大電機
最後台大電機畢業,好像也沒特別的成功~
難道台大電機畢業不就是台灣上流菁英嗎
O+O wrote:能上台大法律、醫學、電機,是高中畢業時考試比別人強;至於是不是菁英,後來會不會特別成功,那就要看樓主對於成功、菁英的定義是什麼了。
...
台大法律,醫學,電機畢業
好像在台灣就應該是菁英了?
...
我微積分老師就嗆,他高中同學2,3十年前
考上清大材料不念,一心重考台大電機
最後台大電機畢業,好像也沒特別的成功~
難道台大電機畢業不就是台灣上流菁英嗎
前一陣子有些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學校來臺灣吸收優秀的學生與教授,國內教育單位與民意代表似乎對此感到憂心,要求政府應設法將他們留下;其實就我來看,這對臺灣反而是好事,就如同我在一篇回文中所寫的:
--------------------------------------------------------
真正強的教授、真正好的學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如果國外願意提供優厚的條件,就鼓勵他們去嘗試:
1. 他們可以得到比國內更好的物質環境,獲得更多樣化的生活體驗。
2. 原本要分給他們的資源,可以留給國內其他需要的人。如果要留王建民在臺灣打職棒,要給他多少薪水?球團還剩下多少可以給其他球員?還不如讓他去美國打職棒,留在臺灣的球員或許能多分一些。
3. 會念書的學生,不見得將來能做大事,沒必要非要他留下來。
--------------------------------------------------------(其餘內容請自行參考該篇回文)
當然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並不相同;也許這些當年能考試的人(台大法律、醫學、電機)後來選擇了一條不同於社會期望的路,我就不在此詳細討論這種情況了。
美軍連茂伊島野火都不救,還指望他來臺海千里送人頭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