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這是我朋友寫的
希望能讓大家有所省思

from http://www.wretch.cc/blog/chinghsiu&article_id=7138068

2006-08-09

在教育界幾年的時間裡,有些事情是讓我感到越來越心寒。不是學生的成績不好,而是很多價值觀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傳達了。

最近上重補修課程,因為學生都是重新編班,用的又不是自己的教室,所以每天我都分派兩名值日生,把教室清掃乾淨。
有時候,經過學生身邊,看到地方到處是保特瓶、鋁箔包的,就請他們拿去丟,可是我每次得到的回答卻是「那不是我的...」。
然後學生當作沒看到似的,繼續坐在原地。然後我只好繼續說,「那可不可以請你拿去後面丟一下呢?」
好一點的學生會有動作,不過我發現現在卻是越來越多給我裝傻的人。所以我只能站在他身旁,確保他把瓶子丟到回收箱內。

「那不是我的...」一句話我不知已經聽過多少回了,但也讓我日益的感到心寒的一句話,因為我也已經不知道當他們跟我說這句話時,我還可以回答些什麼呢?

「不是你的難道不能好心的幫忙拿去丟嗎?」
「不是你的難道不能順手做環保嗎?」
我不停地在心裡詢問我自己,我該怎麼辦?
-----------------------------------------------------------
七月初,我也曾因為這個問題,跟學生起了爭執,或者該說這事讓我動了肝火。
事情簡單說來就是一樣我請這位學生將旁邊的瓶子拿去丟掉
「那不是我的..」
「那是誰的呢?」
「我哪之?」
「那可不可以幫忙拿去丟一下呢」
那並不是一個空瓶子,裡面還有半瓶水。
這學生很快地在我面前交給教室外面的另一個學生說「XX,幫我拿去丟」
然後,一轉眼間,我看著那位XX把瓶子往窗戶外一丟(我們在三樓)。
我呆住了一會,走到教室外往外看了一下,因為外面還有個小花台,我想可能這學生懶惰就先丟再那了。
我問他
「瓶子呢,去把他撿起來。」
「等一下」
「為什麼要等一下」
「因為在一樓啊」
我當下發火了,在走廊上按耐不住....
-------------------------------------------------------------

然後,每當看到學校裡到處被丟的垃圾,我就不禁會想,台灣以前被認為是一個很髒的地方,因為到處都是垃圾,為什麼呢?
你可以說以前的人沒公德心或沒受教育,不知道不該亂丟垃圾。然後,我就很感概,到了今天台灣到處是大學生的社會裡,我們的環境到底改變了多少,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如果教育的普及得到的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每個接受了教育的人,是這樣的行為舉止,教育又帶來了什麼樣的意義。
台灣是在往前走,還是在向後退?
這樣自私的心,凡事都只會想到自己,是誰帶給他們這樣的價值觀?。當國外歌星從車窗後丟各小垃圾會被新聞批評的要命,台灣的環境教育到底做到了什麼?多少。

然後,我想起了國小時,一幕景象,我對國小的校長沒什麼特別印象,但有一幕永遠都會記得,就是每次看到校長時,他都是在校園裡撿垃圾。

實習時,在新店高中,我常常看到我的指導老師都在學生考試時,開始整理後面的垃圾。
於是乎,我也一起幫忙,到現在,也讓我在自己的班級上,養成這樣的習慣。
在學生寫考卷時,我開始整理教室...(悲哀)...弄垃圾等等。
但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有意義嗎?
也或許我只有那麼點期盼,希望我那小小的動作能改變他們一絲絲的自私心理。
-------------------------------------------------------------------
「那不是我的...」
「是啊,那又如何呢?難道你不希望讓這個環境更好一些嗎? 難道不能讓這個環境更佳些嗎?」




my blog http://www.wretch.cc/blog/snowrober
文章關鍵字
snowrober wrote:
轉貼這是我朋友寫的希...(恕刪)


不能怪這些學生 …

要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比他們多懂一點點做人做事的道理 ?

那是因為小時候父母教我們要尊敬老師,老師教我們要孝敬父母。

於是到了學校會聽老師的話,回了家也不敢拂逆父母。

雖然以前的小朋友看起來沒那麼活潑聰明,但老實懂事卻是有的。

~~~~

現在的小朋友,在學校老師會告訴他被父母體罰時可以打社會局專線

回家後,父母聽到小朋友被老師處罰會氣呼呼的衝到學校和老師理論 …

於是 … 許多老師不敢糾正學生的錯誤言行,父母的溺愛也成就了小孩唯我獨尊的心態

失去了家庭教育、沒了學校教育 … 小朋友從電視、網路學到的是垃圾教育 …

只有自私自利 … 只要我喜歡,誰都要順著我 … 看不順眼,就哭、吵、打、鬧 …

~~~~

每每,我看到彬彬有禮、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的小弟、小妹

我的眼光只有崇拜的眼神 …

我知道,他們是失教的一代,卻能保持健康的人生觀與生活態度 …

簡直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

這些都不是正常人,是佛菩薩或神的旨意,讓他們來到這世間,讓這個社會還有一絲希望!

他們的成就遠高於你我 … 換作我們生長在這一代,幾乎做不到。

那些不聽話的、無禮的、自私的,其實才是這樣的教育下該有的正常產物

真的 … 不能怪這些年輕人,要怪的,是我們給他們不能再糟的教育!
別人的小孩死不完!

我自己的小孩自己敎,如果有這種事情我一定把他打死!
其實我沒有責備你的意思
但我覺得
「那不是我的...」
「是啊,那又如何呢?難道你不希望讓這個環境更好一些嗎? 難道不能讓這個環境更佳些嗎?」

既然你希望環境更好一些。難到你也沒看到那些垃圾嗎.難道你沒手沒腳嗎.
在青少年的眼裡.許多大人總是只會出一張嘴. 做的跟說的完全不一樣.難道你要這樣教育下一帶嗎....

其實你只要主動去把垃圾撿起來.總有學生會看到的.如果是壞學生他可能連裡都不裡.
但如果是好學生.也可能跟你說"老師.我幫你丟"..這樣不是比爭吵跟可以讓環境好一些嗎?
小孩在怎麼樣都是自己養出來的
打他之前先想想為何有教出這樣的小孩如何?
總得要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呀,總不能什麼事都是老師來代勞吧,這個年紀就是任何事都要學,養成良好的觀念是最重要的。
家庭的因素很大..
有些父母親在孩子出事後
只會講自己疏於管教
就算有在管教
但父母親的平常品行習慣就不好了
你要他自己的小孩變好 真是難上加難

現在社會價值觀 道德倫理 責任觀都很差

舉我國小老師好了

當我小三小四的時候
會偷父母的錢去學校花 當"阿貝"
常被我爸打 還會拿剪刀吆脅我 說要剪斷手指
訥時候的我 真的是只有被抓到 被打 才在怕
真想不透
而學校的班導師 是一個 老芋頭
在等領退休金
真的很濫 濫到跑去找校長說要換老師
他知道我的情形後
只有放我濫而已 一點關心也沒有
同學間有什麼錯 而我也沾到一點邊 但不是我犯的
導師已經對我貼標籤了 就只指我
感覺真的只有幹而已
而訥一班 也是屬一屬二的濫班
雖然我常常考試得第一
在小四後的暑假 總會發一張 成績單
上面的評語是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訥時候的我 還以為訥是誇獎..

升到小五後 換老師了
這位老師 出名的兇
考試沒滿分 就打
聽聞這老師最很紀錄是沒考一百分 就直接用踹的..
(在建興數學資優班的時候)

有同學 家長聯絡佈都自己簽名
考試考濫 考卷也自己簽
之後老師發現後
藤條拿著 就從背部 大腿 開始抽打..
就從教室內 打到教室外..
在走廊上就只看到老師跟同學的追趕及抽鞭
事後學生家長也沒說什
還拜託老師下次出手重一點..
訥位同學 衣服掀起來 都是紅紅的血條

這老師也是一位 會對人貼標籤的
但他只是對功課好壞的同學
關心程度不一樣
性別也有差
但他最讓我感到受益最大的是

有錯 被逞罰 不可以講理由
因為會發生錯 就是一定有原因
得自己想想為什麼會這樣
再改進或者不再犯

我也就因為這樣 常被罰..
小五了 也不自覺的懂事..不在偷錢了
基本上老師如果以身作則當做示範會不會比較好 ?

看看現今的台灣社會 , 你知道為什麼學生在學校是一個樣實際上長大了出社會卻是另一個樣 ?

原因很簡單 , 因為在學校時只知道要照做, 因為有被處罰和被責罵的壓力 , 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和事情背後的真諦 !

講難聽一點 , 我們的禮法是舉世聞名的多 , 但是事實上人民的守法觀念和公德心有沒有比其他各國高 ?

哪裡出問題了 ?
看到文章內的老師會與學生爭執,讓我感覺到的是不融洽的師生關係
不見得是全班學生都如此,至少文章中的學生並不喜歡老師指導的方式
不能確定是幾歲的學生,但應該是國高中範圍的青少年
青少年的叛逆期應該很常見,有些學生在此時特別會表現出對抗權勢的行為
如果老師仍舊是以命令式的方式要求學生,或許就因為他們想表現自己的自主性
而不願意按照師長指示的方式去作
這是教育問題嗎? 我覺得有一部分是人與人相處的問題
我想作者應該很年輕,也很心急想做點什麼.
但這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善的事,
也不是單一階段可以做到.
很容易因為心急而喪失原有的教育熱情.
可想而知,幾年前我在國小裡工作時常看到景象,
老師的大聲斥責聲.

不要太急切,
只要做好老師的應有的模範.
老師教學生學問多少考幾分居次,
教導方法跟模範才是最重要.
人一生中有很多老師,也會給每個老師一個註解,
你願意給學生未來什麼註解.

一直記得國小一位喜歡唱日本歌謠的老先生,
日式教育風格的老師,威嚴也很溫和,
記得我生病時還不怕感染到我家探視.
他的行事風格是嚴守原則.
這點也影響我做事要求嚴守原則.
也有一位中年國小女老師,
因為我不願意上他的課後輔導,
偏偏成績還算不錯,
增班就被踢到新班級.
註解:愛錢老師
一位年輕女老師,
動不動就發飆打罵學生,
註解:發飆老師
這些是對老師們回憶的註解.

總之,學生是一塊泥土,
沒有人天生就好或壞.
家裡影響最大,
人格雛型在家庭形成,
老師就是一把雕刻刀可以塑型.
不要急,也許不是你這個時期,
也許是下個階段.
慢慢學生遇到事情會想起你給他的模範.
100%學生受到感化是不切實際,
只要有一個學生感化到並受益就不枉你的職責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