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維基的資本論條目,發現一些很可怕的事,萬惡的馬克斯似乎領悟到某些真相,但是罪惡的根源似乎不是主義,而是人性...
台灣目前的房價問題,薪資問題,種種問題似乎隱隱藏在其中哩...
馬克思認為商品的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之外的「物」,具有客觀的有用性。這種有用性構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在不同種類不同數量的商品進行交換時,商品的交換價值得以體現。馬克思否認商品交換價值的主觀性,認為不同商品間可以交換,是因為有某種客觀的衡量標準來確定不同商品的價值。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於資本再生產過程中對勞動者的剝削和異化。資本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勞動者工資,但勞動者在規定工時內所生產商品的實際價值超過了所獲的工資。這部分超出工資的價值被資本家無償佔有。馬克思將這部分價值稱為「剩餘價值」。由於資本家壟斷了生產資料,勞動者無法獨立地進行生產,故只能出售自身勞動力,供資本家剝削。
馬克思認為,資本只有不停地榨取勞動力,才能獲得發展。在馬克思的分析中,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會刻意壓低勞動者的工資,使工資保持在一個僅能維持勞動者(及其家庭)生存、並使人口得以增長的較低水平。新增的勞動人口為資本的再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剝削對象。由於資本家之間的激烈競爭,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逐漸失勢,被強勢的企業吞併或擊垮。這導致小資產階級逐漸淪為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人口中的比例逐漸下降,而無產階級的比例則相應上升。這導致社會最終被割裂為兩個利益直接對立的階級。
老子言「無」,嘗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當宇宙尚未形成,萬物不會存在,故稱「無」。天地初開,形成宇宙,故稱「有」。「萬物」由「有」所衍生,而「有」從「無」所衍生,天下萬物均起於「有」,而「有」又起源於「無」。
老子言「道」,嘗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老子認為「道」是宇宙本體,乃萬物之根源,故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於天地萬物之先,獨立長存於萬物之外,不斷循環運行,遍及天地萬物,絕不止息。老子又認為「道」不可觸摸、莫可名狀,故謂:「無狀之狀,無物之泉。」只能用「道」來代表,亦可勉強稱為「大」。故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謂「道」是玄妙深奧的,常人難以理解及形容。若可用言語來描述「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當宇宙萬物形成之際,人類會給萬物命名,但都不是事物真正的名字,因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衍生出來的。人為自然萬物之一,故須遵守自然法則,故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賦予萬物生機而使各遂其生,故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宗主。
老子言「德」,認為「德」乃「道」之體現,而「德」應服從於「道」,故謂:「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家強調人應當好好行道,目的是助己之修養,避免犯過。
明鏡 wrote:
你不覺得現在世界實際...(恕刪)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