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愛用盜版軟體和非法下載MP3聽歌的人看;
台灣唱片業為什蕭條?因為很多人認為一張CD成本才幾塊錢為什要賣350?但是在聽非法下載Mp3的你知道嗎?他背後的製作費有多驚人?平均一張唱片的製作費宣傳費至少要2000萬左右.
之前的Kuro成了最大的幫兇!!我一直搞不懂提供平台供人下載mp3為何可以收會員費?他收取會員費卻不願意付唱片公司或詞曲作者任何一毛錢還強詞奪理說他只是提供下載平台不提供音樂,難道這不是幫助犯罪嗎?人民的正義感在那裡?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來我家看我買了一堆PS2的原版片他還笑我是(潘啦)買正版的?! 挖勒這朋友以後就不交了!!國家的形象來自於每個國民 我們怎麼做 人家就怎麼看待我們 .
以下轉載致網路 不知是誰寫的!!!不是我寫低
值得看 ......一篇好文章唷~~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親戚拿個全新的兒
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
用,因為是借來的,請儘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
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
不吭,錢全數奉還。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兩週內都可憑發票退
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
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
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隔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
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
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
「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
「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
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後,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
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
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
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
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
京,沒停車位卻買車, 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
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
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也因此, 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
不容許政客說謊。
台灣呢?
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
基礎上運作。但即使已是防弊重於興利,結果還是「敢的拿去」。
中國「信託」的「信用」卡,遭「卡神」套利百餘萬元,社會卻站到「卡
神」那一邊。「信託」與「信用」,難道是反諷?想法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
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
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
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
對於義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
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
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義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
時候 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
"人而無信,不之[知 ]其可也"不知在當今"唯利是圖"之社會中是蠻諷刺的事!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
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
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
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
票再進入。
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
朋友回答:「沒有」
「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 10人進去只買5張門票,
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
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
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他廠商一樣,
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
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 ----
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
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
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了。
我發現.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
各位親愛的夥伴. 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週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
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
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從現在開始,就將心胸打開,用開放的心情,用信任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位夥伴,
或許剛開始會發現吃了很多虧!
大家都還是防來防去---,那是因為您的夥伴還不習慣您的處世態度!
記得! 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堅持!堅持才能天長地久!
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
-------------------------------------
⊙吳積霖 四○四反盜版遊行雖已結束,然而後續效應持續在媒體上發燒。筆者本身因
為從事知識財產密集的電子資訊業,絕對是智財權的擁護者,也堅決反對盜版
,更從未買過一張盜版唱片。但是筆者希望以更客觀的角度,來探討此次遊行背後幾
個較不為人所注意的幾個觀點。廣 告
首先是唱片業者並非暴利謀取者的角色來觀照。此次遊行的唱片業者不斷聲稱,
唱片售價無法再降的原因,是因為製作成本原就居高不下,唱片業者以歌手的培
訓、詞曲創作、宣傳、通路等每一個關節都是需要花下大錢才得以完成,因此唱片售
價絕對合理。
關於此點,我們以數字來證明真偽:目前一張唱片的製作成本包括培訓歌手、詞
曲創作、宣傳、通路等,大約在數千萬元之譜,依據歌手地位與知名度有所差距
,天后級大約七、八千萬元,較小牌的藝人大約兩千萬元左右,因此概略平均來說,
一張唱片的製作加宣傳成本,可以概估為新台幣五千萬元。
一九九三年當時盜版尚未如此猖獗,當年度台灣地區唱片銷售冠軍為張學友的
「吻別「專輯,總共賣出一百多萬張(未加計地下盜版銷售量),以當時CD售價
每片三○○元計算,此張唱片營收共三億新台幣,扣除成本五千萬,一共賺得六倍的價
差,毛利率五○○%,此還是以現今的製作成本去估算的,若以當時較低的物
價水準估算,唱片業者賺得更多。
即使是盜版猖獗至無以復加的西元二○○○年,當年度銷售冠軍為歌手周蕙的「周蕙
精選」總共賣出三十萬張(未加計地下盜版銷售量),營收約一億新台幣,
扣除成本五千萬,一共賺得兩倍的價差,毛利率一○○%,且當年度周蕙還是一個新
人,唱片公司是否真的有砸下五千萬元為她製作唱片,還是一大疑問。反觀有國
內經濟命脈之稱的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聯電,近幾年度的營業毛利率平均而言為三○%
-四○% ,而這樣的毛利率在科技產業中,已算是「暴利生意」了。反觀廣
達、宏碁等大廠OEM一台電腦的毛利率甚至不到十%。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歌手都能有這樣的銷售量與成績,但是,做生意本來就是有風
險,半導體以及資訊科技也不是每一項產品都會成功。
如果一個在「景氣好」時期,成功案例毛利率五○○%,以及「危急存亡」關頭,
成功案例毛利率還有一○○%以上的行業,都不算是暴利事業的話,我想可能
只有販毒才算得上是暴利事業。試看孫燕姿、周杰倫、阿妹等知名藝人,目前年紀輕
輕就有億元以上的身價,更可想而知,唱片公司不知道因為他們賺了多少?
而唱片業者面對盜版猖獗的情況,不但不以降低唱片售價來刺激銷售量,反而調
高唱片售價以維持營收,目前一張正版CD唱片逼近四百元的天價,此種做法十
分明顯地就是要願意買正版唱片的歌迷,花更多的錢,來彌補盜版銷售量的損失,
「反正會買的就會買,不會買的就是不會買,還不如讓願意支持者多捐點錢」,這
種心態看在我們這些只買正版唱片的消費者眼裡,無異是把我們當冤大頭。
筆者這種論調,目的並不是支持盜版,反盜版與社會資源分配是否平均的問題並
不互相衝突。筆者言下之意只是在凸顯,導致目前唱片銷售量急遽下滑的原因,
除了盜版以外,唱片公司本身因應的方式也不無責任。一些眾所皆知的改善做法,例
如,不再採取整張專輯販售,而是單曲販售的方式;以及採用數位通路而不是以
實體唱片銷售以降低發行成本等等對策,唱片公司明明早已知道,為何遲遲不肯著
手?說到底還是因為一次賣一首歌不如一次賣十首歌好賺。
在商業世界裡,不談道德,只有供需。而價格往往是決定供需關係的最終因素。
其實在歌迷的心目中都有一把尺,會在盡量不傷害自己荷包與支持自己喜歡的藝
人能夠繼續發展的前提下,主動地自我衡量是否該買正版唱片。在經濟理論中,產品
售價必須持續的往下探至一個「需求爆發點」,才能使生產者得以生存,如果唱
片業者不斷採取定價最大化的政策,並作著消費者終將道德覺醒只買正版唱片的美
夢,唱片工業想要回復數年前的高獲利無異緣木求魚。
新科技的誕生往往都是文化無產階級革命的發軔,藉由新科技的進步消費者將能
購買到品質更好,價格更低的各種產品,此為歷史潮流的巨輪,唱片業自然不可
能身處其外。因此唱片工業當務之急,除了舉辦遊行表達心聲,苦等著國人道德觀念
改變的奇蹟外,思考在數位革命下的新商業模式與反省自身的行銷政策,恐怕是
不得不作的斷尾求生之道。
(作者為電子工程師)
------------------------------------------------------------------------
-------------------------------------
如今台灣的演藝界、歌唱界是如何?
1--大大小小的連續劇都會聽到來自日本連續劇或電玩音樂,並被日本抗議許多次(這
些演藝界的人有尊重別人的智慧財產權嗎?)
2--CD成本現在空片都Down到5,6元了,售價依然居高不下....中間的巨大的價差被誰
賺了....大家好好思考吧!
3--若說演藝界沒利潤....看看一堆藝人包二奶、吸毒、抽大麻、買好幾部跑車、幾棟
別墅、開性愛派對....這樣只懂得賺取暴利,毫無道德的藝人--
-值得我們付大筆錢買正版CD供他們揮霍嗎?
4--一堆只是長的略有姿色,或長的帥....就馬上出唱片----大家看得出真正音樂人的
堅持嗎?抑或只是看到撈錢的心態?
5--唱片業市場幾十年來價格始終如一,在周邊許多成本都降低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價
格不下降....有沒有聯合壟斷,大家自行判斷....(只有在完全競
爭市場下,業者能有合理的利潤,而消費者也有最大的利益)
6--藝人總說他們工作辛苦....事實上身邊比他們辛苦百倍、危險百倍,月收入不到三
萬的人所在都是....藝人的辛苦真得價值需要賦予如此高的價值嗎
二十年前只有黑膠唱片與錄音帶,
若沒記錯,那時候錄音帶一卷大約NT$160~180(指國語唱片),
接著CD唱片問世,印象中一片CD平均NT$300~330,
那時候一片CDR大約100~200元,根本不太可能有人去燒錄,
頂多用錄音機錄下來,
那時候發行CD的成本比錄音帶高許多,
但現在呢?錄音帶的成本高過CD不知道多少,
為什麼唱片不降到以前180的水準,
我想會買正版的人應該多很多,
有人說物價水準跟以前不能想比,
那我反問你,以前電漿電視一吋一萬元,現在一吋多少錢?
台灣現在實質所得跟十幾二十年前有差多少嗎?
不要說國外賣多少?
一個國家有沒有錢要看國民平均所得,
日本是我們幾倍?美國是我們幾倍?連韓國都比我們高了,
唱片界若不反省,以後銷售量只會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