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請教各位大大,如果有閱讀"實書"習慣的人
當你們閱讀書中內容時
如果發現有一些覺得對自己有意義或有意思的文字時
不曉得各位都是如何處理的?
看完,當下雖然覺得發人省思,但還是繼續翻下頁看
或是直接拿筆畫重點.....(這點自己是不太能接受)
還是說,會拿筆記在身邊隨時記錄?
可是我覺得缺點是會打斷當時閱讀的情緒
有沒有比較能改善的作法阿?
一本書有能共讓人引起共鳴的想法 買這本書也值得了
不管讀多少書 最重要事要有時間思考和消化
沒有經過思考和消化的知識 是大便 是無用的
對於有些人要把書保持完整乾淨 不能畫 不能撕 不能折...
只能笑笑搖頭吧~ 除非你是一目十行 過目不忘之蓋世奇才
不然在最需要它的資料時你卻無法迅速找出來 這本書對你是沒意義的
長久以來作法都是直接畫線(鉛筆 螢光筆 紅筆)或折頁 還有貼上索引標籤好找
也有一本筆記本 記載一些好句
通常都是會一支筆再旁邊做記號 看完之後再記在筆記本
依書的喜好時間不定 最後會拿去賣掉
如果你覺得做這些會打斷情緒 那就貼上那種n次貼標籤紙就好了
雜誌的話 有用的資料 我就直接割下來 放資料箱了 剩下拿去回收
浩瀚書海 當然也選擇
有些書 我大概過了25.6歲 在社會有些歷練了解其中一些運作之後
我就只在書局裡翻翻瀏覽一下 比如說
一些社會名流成功者的傳記 諸如 你家橙 王勇氣 吧費特 比爾奶資
如何每次辯論都成功
幾歲你要必須要做的事
如何在30歲前賺1000萬
如何成功快樂又致富
天下 遠見 商周之流
還有很夯的 秘密...加上一些秘密延伸書
等等....
越是受到歡迎的書籍 你越要小心地避免 盡可能的閱讀一些歷史
平凡的人 就像同一個模型鑲鑄出來的一樣 他們在對同時期發生的事情
幾乎有相同的看法 意見是如此的庸俗...
叔本華說過:
讀書 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考 我們不過再重複別人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
在讀書時 我們腦袋實際上成了別人思想的運動場
所以讀書越多 或整天沉溺於讀書的人 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
讀書越多 便變得越愚蠢
意思是要人多思考 多質疑
多讀書很好 但是不要當一個愛讀書的笨蛋
考駕照上的小冊寫著 "轉彎前30公尺" 就要打燈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