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 碩士畢業生 要2萬6被嫌多

對了 , 我們公司的大學生進來都是派遣工 , 薪水是 17600 元吧 , 三個月一簽
訂單少時會變成一個月一簽 , 除非真的很優秀 , 多位主管向上簽呈才會變正式
員工 , 幾乎九成五是作幾年也不可能變正式員工或是不簽
anday2001 wrote:
國立大學了不起嗎???能力差的一堆
別以為開怪手跟大卡車的就比大學生差
看得懂原文書就會修嗎???
大學生跟碩士,別再以為高學歷就以為有資格得到好工作
你專業能力真的夠嗎???
)


年輕人阿!年輕人!!
國立不一定好,但是有一定水準,我沒有說國立能力一定好,起碼讀書時候比你認真,回饋當然也會比私立好,如果你可以看得懂原文書,而且又可以免強翻譯出來,那我相信你就不會那麼多抱怨了。而且專業能力好與不好不是由自己嘴巴說,是由旁人與老闆來鑑定的,我不會隨口亂說這些,如果你認為你專業能力真的夠,而且有條件可以拿3-四萬以上薪水,請你在面試或跳槽時,直接拍桌子,告訴你老闆說你有能力值3-四萬以上薪水,不然就少一點抱怨了。
對了,你有個題目是提到"到底什麼是二萬二???",其實領二萬二並不丟臉,最怕就是你自己問題,如果你今天有條件有能力時,你就不會一直在家失業半年,每天跑到圖書館看徵才廣告,寫履歷表,而是在104丟履歷表之後,在圖書館看你研究所參考書等公司電話通知,並不是騙面試官說之前沒工作,是因為準備研究所考試的謊言,少抱怨多投資自己會比較實在。
政府/資本家陪同一些既得利益者在大殺勞方還沾沾自喜的
者些人如果有足夠的智力 就會記得內需消費是勞方買單的
到最後還是這些權貴資本家倒楣
台灣老闆教戰守則

有證照學歷~就嫌妳甚麼都不會

有工作經驗~就嫌妳沒高學歷及證照

兩種都有....拎杯是老闆!!!妳的薪水拎杯說了算
pokq二世 wrote:
台灣老闆教戰守則有證...(恕刪)

難怪我讀夜校有的同學都說要來拿個學歷才能加薪升職
NBA惡漢 wrote:
年輕人阿!年輕人!!...(恕刪)


我完全看不懂你在說什麼吔???

1。國立當然是比私立好,但為什麼就一定要有比較好的回饋???

2。我的文章從頭到尾沒一句抱怨呀?我也沒說我專業能力好呀?那我幹嘛去拍桌子?

3。我沒講過領二萬二丟臉呀,更何況我在公營行庫時還領三萬四吔

4。失業半年我沒話說呀,我大學聯考沒考好,就學期間也沒好好充實自己,這我從沒抱怨過呀

5。我是很努力在考研究所、銀行跟公職呀,事實證明我都考上了呀

6。我不知道你對我發言的認知出了什麼錯誤,但如果你能看懂原文書,卻對中文的理解那麼差,那你才該好好投  資自己,少抱怨。
乾脆都去報考志願役
剛進2萬7都比碩士多
Alfa20070128 wrote:
一串看下來,感覺只有 Lee88 兄看到問題的所在。
其他的人,都只是淺層思考...(恕刪)


你也是淺層思考,因為他說的剛好和你想的一樣而已.
政府提高基本工資看似簡單,後面要考慮多少影響?
自己想吧.



講個(虛構的)故事吧。
我的同班同學家境都很好,就算一輩子不工作也不愁吃穿,所以根本不把讀書當回事。我家環境普通,為了減輕爸媽負擔,我很努力讀書,學期末都是第一名,可以拿獎學金(只有前三名才有)。
不過兩年前出事了。班上轉來四、五個同學,家境不好,可是很用功念書,比我還拼;我心中有不祥的預感。我學期末平均90分,但是轉學生中有四個都92分以上···
我很努力,問題是我沒辦法叫那些轉學生不要念書,而獎學金又只有三個名額;所以這兩年我就都沒拿到獎學金···一毛錢都沒拿到。
臺灣的遭遇大概就類似這樣。
以前美蘇冷戰的時代(20年前),自由世界的國家都懂得享受生活;臺灣因為工資很低,勞工又勤奮,所以很多不需要技術的工業就移到臺灣生產,譬如(RCA的)家電、紡織品等。美國的紡織業因此衰敗(沒有競爭力),美國對臺灣紡織品輸美設定配額。
等蘇聯瓦解,鐵幕開放後(大陸也已經改革開放了),東西方開始往來;由於前共產國家國民所得普遍偏低,西方企業開始想利用這廉價的生產力賺更多的錢。於是大陸與其他國家開始進入國際供應鏈。
我們很努力,但是這些新加入供應鏈的國家也很努力···臺灣的工資水平已較這些國家高,從事的產業又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於是訂單都被搶走。
結果是沒接到訂單的公司倒閉,員工失業重新找工作;職缺減少,求職者增加,於是薪資就下降。
政府能做什麼?記住我們是民主國家喔。
1. 提高最低工資,大家的所得不就增加了嗎?問題是企業主覺得賺少了,或沒賺頭,他可不可以把公司收起來,不玩了?這下又有人失業,職缺也少了,薪資是不是又下降?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沒人要開公司,大家都在找工作,生產力都浪費掉了,經濟就更慘了。
2. 提高就業方案的薪資。依照我看的經濟書籍,他們其實是不贊成這種降低失業率的方式;不過先不管這個。就業方案的薪資開低了,大家罵,問題是這些工作的生產力到底有多少?今天臺灣的問題是拿不到生意,拿不到生意做再多的事都沒有收入,不是嗎?而薪資開高了,大家是不是都要參加就業方案,拿比較高的薪水,所以企業就要提高薪資來留人,所以大家的薪水就增加了?好,如果這樣,企業的經營成本是不是增加了?臺灣原本的相對競爭力已經不足,再這樣下去,是不是有更多企業拿不到生意;拿不到生意,那就是公司要倒了,所以又有人失業,職缺又少了,薪資又下降?
3. 政府好像都偏袒資方。我們從事的職業有兩種可能:公務員,或在民間企業任職。公務員已經被大家罵翻天了,要求政府要瘦身,你想政府會不會用招募更多公務員來解決失業問題?剩下唯一的路就是希望民間企業多雇用一些人,我們又是民主國家,沒有誘因,企業主幹嘛配合政府啊?畢竟如果找人來能幫企業主賺錢,政府不必開口,他們自己就會找了,不是嗎?
4. 政府的財力比起我們當然是大得多,應付短期、局部的困境沒問題(例如央行對付要賺匯差的外資),但放在全球的金融環境下,政府也不見得使得上力。畢竟美國連要不要救三大車廠都要思之再三了,我們的GDP是美國的多少?有可能自己做主嗎?
5. 政府沒提出好的產業政策。如同我在另一篇回文中提到的:
-----------------------------------------------------------------
經濟發展不是靠政府就可以了。就算政府有好的政策,找到下一個明星產業;韓國能不能投入同樣的產業?印度能不能投入同樣的產業?很多國家一起競爭時,我們還有什麼致勝的優勢?最終決定勝負,還是要看人民的素質與能力;我們的素質,真的比其他國家強嗎?
-----------------------------------------------------------------
有人說以前李國鼎先生、孫運璿先生的長遠規劃,一度造就臺灣的經濟奇蹟;我的看法是,這種人、這種事都不可能再發生。當初他們提出這些規劃時,一定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如果當時大家都知道要發展半導體的話,那李、孫兩位的貢獻何在?),不過他們受到當時執政者的支持。現在我們是民主國家喔,政府的任何政策,民意代表都想監督,哪有什麼官員能夠堅持的空間?頂多只能辭職不幹而已,不是嗎?
如何提升薪資,我其實也沒答案,不過有些事是我們可以做的,觀念可以改變的,我寫在我的另一篇回文了,請參考。
美軍連茂伊島野火都不救,還指望他來臺海千里送人頭嗎?


現在是滿街的學士跟碩士

薪水談不來就不要做 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