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iline1999 wrote:
漢末是西元二世紀時,...(恕刪)
手邊一時找不到佐證資料, 借維基一用:
三國時期戶口流動表
年代 戶數 口數 備註
東漢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 16,079,600戶 50,066,856人
蜀漢漢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 200,000戶 900,000人
蜀漢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 280,000戶 1,082,000人 於蜀亡之際,人口數含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孫吳吳大帝赤烏元年(238年) 520,000戶 2,567,000人
孫吳吳末帝天紀四年(280年) 530,000戶 2,535,000人 於吳亡之際,人口數含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后宮五千余人。
曹魏曹元帝景元元年(260年) 663,423戶 4,432,881人
西晉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 2,495,804戶 16,163,863人 於晉統一中國後,此為晉朝戶口最多時期。
註:本表東漢及西晉的人口數據源自《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 魏晉南北朝史》第三章〈大動亂時代的人口流動與民族融合〉,第124頁。》。三國人口數據源自《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數據僅比較差異,實際上的戶口數會比較高。這是因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戶口數據受到部曲、軍戶或是戰亂等因素使得有隱瞞或不列入統計。
簡單來說就是經過三國時期, 即使在晉朝戶口最多的時候, 人口仍不到124年前的三分之一, 戶數不到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