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lin222 wrote:
======節錄台大教授的文章===== (連數據都有,還叫不專業嗎?)
就目前已成熟的瓦斯引擎或燃料電池技術,以1kWe發電量的熱電共生系統為單元來推算,每單元每年可發電約8,700度(以每度電2.8元計,價值約24,000元)。
如參考美國GE公司的HomeGen 7000型燃料電池系統技術規格,其發電量為7 kWe,發電效率0.29,回收熱能6.6 kWth,熱電共生總效率0.75以上。因此,1kWe單元之系統可以回收0.94 kWth的熱能,每天可以製造約485公斤(或485公升)的60oC熱水。
亦即,只要每天熱水(60oC)使用量達485公斤之場所,便可以裝設1kWe單元的小型熱電共生系統。其瓦斯用量為0.32 m3/h,換算成燃燒熱為3.4 kWth。而一般家用的瞬間瓦斯熱水器之燃燒熱為22 kWth,需2.1 m3/h之瓦斯流量,故現有家用瓦斯管線可以承擔到約7 kWe的發電系統。
如裝設一百萬個單元(1kWe/單元),每年便可發電約87億度,約為核四每年發電量(156億度)的百分之五十六。
廢熱回收每天製造約485公升60oC的熱水(一個6口家庭所需),每年可以節省獨立製熱水的瓦斯量960立方公尺,價值約10,000元 (單價10.6元/m3)。
因此,發電與廢熱回收之總收益每年約34,000元。而發電所需的瓦斯量每年2,800立方公尺,花費約30,000元。
合計每年可節省燃料費用4,000元。這種小型熱電共生系統的大量生產成本,可望達到每千瓦(kWe)單元新台幣30,000元左右 (按: 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將推出的HomeGen 7000 7kWe燃料電池熱電共生系統售價約3,000美元,約新台幣90,000元,上述成本估算仍很保守)。不過,要個人投資新台幣30,000元的設備去獲得每年約4,000元的收益,一般人是不會做的。因此,必須有政策配合。
核四約花費1,700億元,而上述一百萬單元(1kWe)熱電共生系統的投資約需300億元,只佔核四預算的百分之十八,卻可以提供核四的百分之五十六的發電量。即使考慮超小型熱電共生系統的壽命為15年(核四為40年),以40年週期來算,即使每十三年更新一次設備,一百萬單元超小型(1kW)熱電共生系統含更新兩次(共300萬台)需900億元,也只佔核四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恕刪)
燃料電池是效率不錯的技術! 國內也有不少學術單位研究
但若考慮到石化燃料成本及上漲的可能性,算起來是還是遠遠比不上核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