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12 wrote:
我發現二件事情:
一、台灣人看東西只看原料價格和售價,人事、水電、運輸等等都不用算,
超商賣的是便利、服務;難怪到現在還在代工。
沒錯,一樣一杯咖啡一碗麵或一份牛排
買材料在家自己動手做也可以分從什麼通路買
在外面吃…去路邊攤、小店、加盟體系、大型連鎖、飯店、五星級大飯店…
價差可能數十倍上百倍,但原物料成本差距可能很有限
商家出人出力提供服務的成本在一些人眼裏好像從不存在…
做過幾個月的汽車銷售員,經驗對照M01汽車版討論「菜單」的態度
買車的人通常都把「業務員的獎金」也算在「可以提供折扣」的範圍裏
要求業務人員提供超過公司規定的折扣…要業務只靠底薪過日子?
而就我知道大半賣日系韓系國產車的公司,都只管銷售數字,不管業務員的死活
表面上三令五申禁止這些,但實際上每個營業所的所長、經理私底下怎麼做大家都知道
能存活下來的,都是把菜鳥拿到的獎金額度都送給客戶口袋還有賺的老鳥
那些能在汽車銷售界存活夠久,很多都是靠獎金以外的「黑箱收入」賺錢
DVD等配件…一定要賺,車子的保險或是替客人「處理」舊車也能賺很大的…
有點扯遠了
只能說做服務業講的「服務無價」在某些人眼裏真的就是「服務不能賣錢」沒有價值的
argo12 wrote:
二、台灣人最喜歡叫別人有良心,別人都賺很大,最好都不要賺,做功德;
自己都很辛苦,賺得都是微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