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shen13 wrote:
這是觀念要改,這類孩子可以從特殊教育的體系去分類,不一定由醫療體系來做. 父母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政府的生育單位應該要推廣新生兒父母認識孩子的特殊狀況,以便尋求相關特殊教育幫助.
+1
引用文章:
「....綜合起來,2歲時48人均符合至少1種ASD診斷,到4歲時典型自閉症人數減少,而無ASD者有18人(37%)。該研究發現越早診斷、社會互動症狀較少或較輕、2歲時認知能力較好的,和4歲時進步到不符ASD診斷有關,但是和早療的密集度無關。那18位不符合ASD診斷者,除了1人外,17人都改變為語言或其他發展障礙,這表示這17人雖然不再是ASD,但並不是完全復原到一般正常的4歲兒童。......」
假設有一種症狀叫「游泳無能症」,“患者”擁有天生不會游泳的體質,請問他該求助醫療協助嗎?
我想他應該找的是游泳專業教練。
AS也是同樣的情形,社交適應、人際互動或對於公眾規範察覺與遵守...等等的問題,需要的是特殊教育,而不是醫療(如果要把特殊教育說成是廣義的醫療行為也隨便啦)。
樓主繼續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