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症發展到極致,就是捷運上隨意殺人的年輕人

yishen13 wrote:
這是觀念要改,這類孩子可以從特殊教育的體系去分類,不一定由醫療體系來做. 父母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政府的生育單位應該要推廣新生兒父母認識孩子的特殊狀況,以便尋求相關特殊教育幫助.


+1

引用文章:
「....綜合起來,2歲時48人均符合至少1種ASD診斷,到4歲時典型自閉症人數減少,而無ASD者有18人(37%)。該研究發現越早診斷、社會互動症狀較少或較輕、2歲時認知能力較好的,和4歲時進步到不符ASD診斷有關,但是和早療的密集度無關。那18位不符合ASD診斷者,除了1人外,17人都改變為語言或其他發展障礙,這表示這17人雖然不再是ASD,但並不是完全復原到一般正常的4歲兒童。......」


假設有一種症狀叫「游泳無能症」,“患者”擁有天生不會游泳的體質,請問他該求助醫療協助嗎?

我想他應該找的是游泳專業教練。

AS也是同樣的情形,社交適應、人際互動或對於公眾規範察覺與遵守...等等的問題,需要的是特殊教育,而不是醫療(如果要把特殊教育說成是廣義的醫療行為也隨便啦)。

樓主繼續加油.....。

diapason wrote:
+1引用文章:「.....(恕刪)


我們去早療那裡的老師
他們是屬於復健科裡的復健師,只是他們專門服務兒童
就跟大人一樣,哪裡怎樣了去做復健改善
他們讀的跟特教是不一樣
只有醫療才有辦法做到完整的評估和復健

現在幼兒園都會有醫院的復健師出來對孩子做評估
我兒子在中班時
老師不覺得他哪裡有問題
但是復健師去學校做評估時
卻要我帶我兒子再去醫院做更進一步的評估

台灣的特教老師,有專門一門課在教他們怎麼教孩子人際互動關係嗎?
在醫院教自閉症的老師,也都是醫療體系出來的
特教系出來的老師,你問他甚麼是自閉症,他可能還不一定能說得清楚
台灣的特教很多還是在加強學科




皮豆 wrote:
如果不介意的話,可p...(恕刪)

我貼到很多社群去了
我想大家是沒力氣去要求對方道歉吧
我們光要應付自己孩子都耗盡心力了
只是不去做澄清
孩子永遠還是那樣被誤解


我在墾丁‧天氣晴 wrote:
幫推....什麼叫亞...(恕刪)


這篇文章我有給精神科醫師看過
精神科醫師說李立群已經在文章下診斷
這是違法的
所以我才要問
捷運上殺人的年輕人
他診斷出來是亞斯柏格症嗎?
否則怎能說他就是亞斯柏格發展到極致呢?

有人知道表演藝術雜誌的老闆是誰嗎?
怎麼雜誌的文章引起讀者的抗議
卻還是繼續不回應
這家雜誌是誰辦的?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
最後只能忍氣吞聲嗎?


linchishan.1 wrote:
有人知道表演藝術雜誌...(恕刪)

將這則訊息寄給蘋果可行嗎?
人生有時候就只是一杯咖啡的温度如何的問题。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社


請問自閉症基金會的FB留言是樓主您嘛? 基金會可否協助呢?

bcmpxij wrote:
將這則訊息寄給蘋果可...(恕刪)


蘋果回覆都是自動回覆

馬改先 wrote: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恕刪)



也都沒有回應
我想大家事情都很多
所以就自己努力看看

沒養小孩以前
我不知道甚麼叫做觸覺過度敏感
甚麼叫聽覺過度敏感
只覺得小孩子從出生就去住院
也搞不懂怎麼這麼難帶
每天吵到讓人很想打他
講話幾乎沒辦法用講的溝通

還沒上學前只知道有觸覺過度敏感
去上學後才知道還有聽覺過度敏感這種事情
中班時
我跟老師說小孩子一直說很吵很吵不要進去教室
老師卻只跟我說:"那也沒辦法阿"
所以我兒子就這樣哭一年不要進去教室

後來我去問專門處理亞斯伯格症的教授,教授跟我說有些孩子無法像我們這樣過濾不重要的訊息
所以孩子全部接收到所有吵雜聲。就像用錄音機錄起來,放出來聽能夠聽到各種雜音一樣
連夏天公園裡的蟬聲也讓我兒子受不了,無法待在公園裡玩

懂得的老師,理解的老師,有同理心的老師是不是會有更好的方法來幫助這樣的孩子?!

轉學後,我們慶幸遇到了有同理心的老師,適時適當的協助孩子,讓孩子不再恐懼上學。
雖然對聲音的過度敏感還在,但是吵的時候摀住耳朵,老師看到之後就會控制班上的音量。
了不了解,有沒有同理心的差別就在這裡。
要怎麼樣才會讓更多人有同理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對這些孩子有正確的認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