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ines300mjp wrote:
但憑良心說,外省族群自民國38-80年間左右就享盡了台灣資源。
也多為公教軍人員。養尊處優。享受夠了!
當時本省人難以跟外省人公平競爭。
我們沒鞋穿..補魚,種田。吃地瓜葉 醬油配飯
外省人已能住眷村,享受國家俸祿,食物.(恕刪)
longines300mjp wrote:
外省二代打過仗嗎?為台灣付出過甚麼?尤其是40-65歲的外省二代子弟。
不都世襲的當公務員,老師,黨政軍等公職人員。
因為處在能讀書與人脈極佳的大好環境時代中。
完全的不勞而獲,卻享盡了高俸祿,較好的住家環境與18趴!
到底享受了多少資源?何只破兆台幣!現在還在領!
刪一點就瓜瓜叫!已經養了幾十年了!還說不夠用!
政府逼死人!一二代均如此(一代快走光了)
二代卻啃食著台灣資源!
邊拿邊罵,邊跑大陸鼓吹武統養他們的台灣!
到底是誰兩套標準?天地良心。
寫出上述的內容,就知道你是如何被教育大的,
看看你的主題,明著是說一套,
但內心真正想法又是另一套..
不過上述內容還真是謬誤百出,亂寫一通,
一看就知道是被洗腦下的產物.
chiashin wrote:
怎樣世襲,可以說清...(恕刪)
大多數,非全部。按比例比閩南人高太多了。
我也知道身處在南台灣的外省二代非得自小融入台灣社會不可。否則難以發展。
離不開眷村只能讀好書當公務員。
要不混流氓。
以上皆非的話。
不然就得好好把閩南語學好在南台灣社會吃頭路。
所以我才贊美台灣在短短這10多年中,不知不覺的已經不再有族群問題的存在了。
等3-4-5年級老閩南人如我般,死了。完全沒落了。
台灣就真的是一個族群共融的天堂。
甚至連異國有色人種也能成為台灣人!
這種狀況應該在20年內徹底達成。
我們是毒瘤,台灣的毒瘤。
看不順眼多元化的台灣巨變!
無法適應多族群共融的現像。
更無法想像7-8-9年級都說一樣口音的國語。
也想不透為甚麼閩南人小朋友漂漂亮亮的女生能與客家人,原住民談戀愛通婚(好像對外省人通婚沒啥意見?我自己也是本外的產物,不過是父閩母外)
一切的一切都令老閩南台灣人無法適從!
我們這種老古板,是毒瘤。
強迫自己學習族群融合。
強迫放開心胸。
否則活著多痛苦!
所以我才說、在不知道不覺中。
台灣的變化如此巨大
都是台灣出生,台灣長大的台灣人,所以省籍情結比較弱
早年所謂外省人因在國家的考試上有名額分配上的特權
加上萬年國會時代也是因少數外省人掌權,所以有省籍情結
現在,即使是早年外省人的小孩,無論是政治人物或其他名人,多少都會幾句台語,所以省籍情結比較弱,藍綠黨派的情節還比較重
至於河洛人跟客家人的情結,因為河洛人跟客家人雜處的關係,工作求學通婚等因素
除了竹苗等客家人比例高的地區外,其他地區族群情節很弱
很多客家人河洛語講的比河洛人好
如果兩岸30年內沒統一
因為通婚的關係,台灣再兩代,就只會有很少的人是純客家人或純非河洛人的族群
畢竟台灣的河洛人高達75%∼80%,除非刻意選結婚對象,不然很快就同化
因為現在不是農業社會,不會有多少人出生後一直待在原來的客家鄉鎮
longines300mjp wrote:
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人...(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