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既為基礎,就是用來奠基的。
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以孔子當年的整體知識累積的水準與現今知識量(或說常識)到了一個爆炸的程度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或許今天要到進入大學後,才堪比擬孔子當年(志於學)的階段。
請問鄉民誰能在啟蒙階段就論斷哪些是該學或不該學的?
------------------------------------- 分隔線-------------------------------------------
何必判定某些知識是無用的?
取法乎上云云,源出於唐太宗帝範;
但是可以使用的層面又何止是政事、舉才等國事一類,
求學、做人、謀職又何嘗用不著?
能活學活用,就能當成知識;配合經驗,更能化為智慧。
天才不是人力能強求的,但是當個有知識、有智慧的人,則可訂為目標朝之努力。
------------------------------------- 分隔線-------------------------------------------
還是那一句:多學勝於少學。
因為我認為新聞報導是取一邊的角度去報~
功利短線的言論總是最快拋出~
若是你去想在閱讀一些良好的文章作消費or吸收內容的時候!
那些人不也是多花些時間,從興趣,轉變的專業嗎?
新聞有說出整學期都交這些拋掉進度嗎?
學生開開眼界知道有這類東西不行嗎?
分數真的很重要嗎?
將來小孩子就要一路學這東西下去嗎?
若不是,當下老師知道怎摸和學生交流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吧!
英文在台灣是這樣教~前後程度落差大,很多學生可能也這樣的學習不解吧!
那若是提早丟出一些好文,或是明確的文是不是對有興趣的學生摸索時間更少勒?
因為可以提升技巧也沒捨摸不好阿?
若是在課堂永遠用那些版本的書,你的學習興趣又會高到哪去?請問?
唯一的爭議只是分數要不要打上去,而不是要不要丟出這類新視野的東西吧!
別忘了!大家都有這類的經驗~拉遠點看,當下你又損失了些捨摸嗎?
這樣說更快啦!音樂課在國小也有些小孩程度好程度差!
請問程度差的是真的資質差還是沒有大量的資源和教材在正規課堂勒?
都要另外自費喔!見鬼了~
那想請問李家同,你那些白話文出版是很容易懂聊天感嘆文多!有沒想要用白話文
多去做些解析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