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長阿含經釋尊又對諸位弟子們說:「你們想聽如來有關於識知宿世生死的通力,知道過去諸佛的因緣實事麼?如願意聽的話,我就會為你們闡說!」這時諸弟子們回答佛陀說:「世尊!說明此事,現在正是適當之時,我們願意聽聞佛陀的闡述。好啊!世尊!請您老人家此時垂示,我們會如說奉行。」佛陀就告訴諸弟子們說:「大家注意的聽!仔細的聽!好好的思念它。我將會為「你們一一分別詳細的解說」。這時諸比丘們依佛的吩咐,正下意識的恭聆佛陀的教訓。釋尊以偈,將他為甚麼會了知過去諸佛的詳細情形告知諸弟子們後,「又告諸比丘」,也就是繼續發言對諸弟子們垂示。諸弟子們只知佛陀有一股威大神力,了知過去諸佛的一切,但却未聽過佛陀講過,只憑推測,不能確知真象,故佛陀將為諸弟子們講說有關於過去諸佛的一切。也許有過去諸佛的出現,才有現在之佛陀之繼承,所謂「飲水思源」,身為一位佛教徒,當應了知諸佛的家譜!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念佛 懺悔 隨喜 迴向南無阿彌陀佛
佛陀說:「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於過去諸佛因緣否?我當說之」。「識宿命智」就是「識宿命智通」,是六神通之一,通常所謂「宿命通」是。如單說宿命智,則為知道宿命的智慧,如加一識字,就為之宿命通,是有智力能夠認識宿世生死之事,也是認識宿世生死的智慧,是有智力能夠認識見知過去世之生死等事。既有這種智慧,則對於宿世的生命等事,已瞭若指掌。其智力為一自在無礙,能夠察知過去世之一切。「因緣」為實事,是諸佛過去的經過,也就是有關於諸佛的一切實事。因緣本為因與緣,因為直接的原因,緣為間接的助緣,一切萬事萬物,均由因與緣而生,如只有原因,而沒有助緣,是不會產生其果報。又如因雖為好因,而遇惡劣之緣的話,那就不一定會產生好的果報。反之而因為壞,而所遇的緣却是好的,即也不一定會成為壞的果報。譬如有好的種子(因),但却缺少了水分、日光、肥料、空氣等緣時,則任爾怎樣的好種子,也不能茁壯起來。反之而一被認為不甚麼好的種子(因),但却悉心加以施工照顧,有適當的水分、配料、日光、空氣等配合得適宜的話,終會慢慢的萌芽而茁壯起來(果)。可見得因與緣是何等的重要!有關於因緣,在諸經裡有詳細的分說,如四緣、十二因緣,或十二部經裡所謂的尼陀那(因緣)等是。尼陀那本為說諸佛法本起的因緣。如佛陀為甚麼因緣而說此事?(有人問故)。或毘尼(律)中說:有人犯是事,故說是戒。所謂佛陀的說法「緣起由序」是。惟因緣既為緣起,即也包括其實事,故所謂因緣,也可解說為經過的原因事緣 --實事。佛陀說他有了宿命通,知道過去諸佛的一切事,大家是否願意聽聽有關於過去諸佛的因緣實事?如果願意的話,「我當說之」。佛陀我,就會將過去諸佛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說出來。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念佛 懺悔 隨喜 迴向禮敬藥師佛可以隨意往生諸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四、第一分,闍尼沙經第四大意:本經敘述佛陀曾對十二大臣記說(預言),說他們命終之後,能得不還果(三果羅漢),五十餘人能得一來果(二果),五百人能得預流果(初果)。對於十六大國的民眾之命終後,會如何,都預言不遺,唯獨對於摩竭陀國中的一些人,並不蒙受記別(不另預言)。阿難乃替他們向佛請願。佛陀後人那伽城乞食,在一樹下冥想其事時,有位鬼神-闍尼沙,出現於佛前,自我介紹他曾為國王,後為優婆塞,深信佛陀、供養佛陀,專心念佛陀,命終後轉生為毘沙門天(多聞天)的太子,名叫闍尼沙。佛陀說此事給阿難知道,而記那位鬼神已得須陀洹果(初果)。其次是以闍尼沙神所說的方式記錄下來的,大意是:梵童子對於忉利諸天(三十三天,第二層天),以大梵天王之化身自居,現身於虛空中,而記別佛的弟子,及摩竭陀國的優婆塞等人。又說佛之善能分別解說四念處(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七定具(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四神足(集定斷行具神足、心定斷行具神足、精進斷行具神足、我定斷行具神足)。同時說明由於修四神足之故,自己得以變化三十三身。最後就佛之最正覺之授與,而開三徑路時,梵童子說此偈後,告訴忉利天們說:『凡是其有音聲的,如具有了五種的清淨的話,才能名叫梵聲(大梵天王所出的罄音)。那五種呢?第一就是其音為正直,第二就是其音為和雅,第三就是其音為清澈,第四就是其音為深滿,第五就是周遍遠聞。具有了此五種音,才能名叫梵音。我現在要再說,你們要善聽!如來的弟子當中,出身在摩竭陀國的優婆塞(在家虔信的弟子),有的在其命終之後,得證阿那含果(不還,三果),有的得證斯陀含果(一來,二果),有的得證須陀洹果(預流,初果),有的往生於他化自在天(第六天),有的往生於化自在天(第五天),有的生於兜率天(知足天,第四天)、焰摩天(時分天,第三天)、忉利天(三十三天,第二天)、四天王天(第一天)。有的轉生為剎帝利(王族)、婆羅門(淨裔,神職)、居士(長者)、大家(有力勢的人),而享五欲自然的。這時梵童子,又用偈頌而說:摩竭優婆塞 諸有命終者 八萬四千人 吾聞俱得道成就須陀洹 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 得道能救濟此等群生類 功德所扶持 智慧舍恩愛 慚愧離欺妄於彼諸天眾 梵童記如是 言得須陀洹 諸天皆歡喜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今生無法證初果的當修來生上三道是契合如來阿含要義的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念佛 懺悔 隨喜 迴向南無阿彌陀佛
長阿含經卷第六五、第二分,初小緣經第一大意:本經敘述佛陀破斥婆悉吒,及婆羅墮之種姓觀的憍慢心,而說四姓平等,不分貧富貴賤,只要行善,則能得善果,反之而行惡,就得惡報。當時也教其敬信三寶,因三寶足為世人恭敬供養,而為良福田。又由於此,而稱譽波斯匿王的禮敬三寶之事。其次為說四姓的本緣,而闡述佛教的宇宙觀。所謂1.地盡而變為水,2.水變為大地,3.大地湧出甘泉,4.眾生念地味而得養,5.地肥生而為食,6.粳米生,男女食之,7.情欲起而親近習於非法,8.因懶惰性起,而行積糧,而米盡,9.唯生糟糠,眾生乃憂迷,而懷念本初生,10.雖立田地的疆畔,而又有盜諍之起,11.為治其諍訟而立王,而生剎帝利(王種),漸次而生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勞工)的四姓,12.又生起第五種的沙門,如四姓當中任何一種人出家修道的話,都能得為第五種類的沙門。長阿含經卷第七七、第二分、弊宿經第三大意:本經敘述童女迦葉(為童子迦葉之誤)以十二種譬喻去破斥弊宿婆羅門的斷見論,也就是破其惡見邪說,而說有他世,有業果的存在。所謂1.日月,2.盜賊,3.墮入深廁者,4.盲目者,5.事火梵志,6.鐵丸,7.貝聲,8.智愚二人朋友,9.二隊商主,10.養豬豚,11.妊婦自殺,12.戲丸等譬喻是。弊宿婆羅門聽後,說他聽說日月之喻時,就已瞭解,由於要徹聞童子之智慧辯才,以固其信耳。最後乃皈依佛法而為優婆塞。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有他世才是正見今生不證初果,就是輪迴種善因得善果才是正見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南無阿彌陀佛
長阿含經卷第八八、第二分,散陀那經第四大意:本經敘述散陀那居士在於烏暫婆利梵志女林,而詣尼俱陀梵志和五百梵志共為談論之處時,梵志們曾對他說欲說破佛陀乃易如反掌之事。佛陀以天耳聽到此事時,就詣於他們所處的林中,去說破他們所修的苦行法,並不是解脫的道法。佛陀乃闡述淨修五戒、十善,乃至四無量心,為苦行的第一勝,也說明菩提,以導引眾生至於彼岸等法。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阿含經中佛親口宣說有如實修法一定會有神通佛親身證明修法後的神通有他世才是正見今生不證初果,就是輪迴種善因得善果才是正見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南無阿彌陀佛
即使有神通,還是身心的作用,身滅神通亦滅,所以佛陀早說佛法不是追求神通,就是這個道理,那些還是離不開生滅法! 執著這個幹什麼呢? 執著貪愛是生死的根源呀!! 而且神通這種東西是共法, 是各教派在修定過程中, 可能是六根定下來後所產生的”特殊感官功能", 如是而已!!--------------------------------------------------------------------------------------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那時,有四位修得了五種神通的婆羅門修行人,聚在一起議論如何躲避死亡,最後,他們的結論是:「當死神來時,再強悍、再有權勢的人也躲不過,我們應當各自以神通隱藏起來,讓死神找不到。」第一位修行人飛翔在空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空中。第二位修行人潛入深海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海中。第三位修行人鑽入山腹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山中。第四位修行人鑽入地岩中,想要以這種方式躲避死亡,結果死在岩中。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就藉此教導比丘們說:「比丘們!想要免死的人,應當思惟四個道理,哪四個呢?一切行無常,這是第一個道理,所以應當念念不忘修行;一切行是苦,這是第二個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一切法無我,這是第三個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滅盡為涅槃,這是第四個道理,應當好好思惟這個道理。」---阿含經故事選 莊春江 增壹阿含第三一品第四經
jk300 wrote:不知道是不是案例比較(恕刪) 不是只有隨口念念-大悲咒 就會有效!! 還要發願+相信+慈悲心+歡喜心!!==================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踊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呪故。所生之處恒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舍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消滅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枯竭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呪。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