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 增一阿含經 二六四這時須摩提女乃長跪而叉手(合掌長跪),稱歎世尊而說:自降能降他 自正能正人 以度度人民 已解復脫人度垢使度垢 自照照群萌 靡不有度者 除鬥無鬥訟極自淨潔住 心意不傾動 十力哀愍世 重自頂禮敬(能降伏自己,也能降伏他人,能正自己,也能正他人;因此而能度,也能度人民,自己已解脫,也能解脫他人。度塵垢,也使人度垢穢,自己能照明,也能照明群萌〔眾生〕;沒有不被度的,能除滅鬥諍,而沒有鬥訟。自己乃極為淨潔而安住,心意都不被一切所傾動;十力〔這裡指佛陀,佛陀具有十力故〕!請哀愍世間!我要重新自己頂禮恭敬於您!)有慈、悲、喜、護(捨)之心,具有了空、無相、無願的三種三昧,在於欲界為最尊,最第一,在於天中之上,具足了七聖財(信、戒、慚、愧、聞、施、慧),諸天人當中的自然梵生(大梵天王,自以為自然有,其他眾生均被所化、所生的),也不能和佛相匹等,也不可能像其貌!我現在要自歸命於您!」這時,六千名的梵志,看見世尊作如此的神變之後。各各都自相發言而說:「我們應該可離開此國家,更到別國家去,因為這位沙門瞿曇,已降伏這個國中的人民了。」當時,六千名梵志就尋時出國而去,更不再進入這個國家了。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讓你看到神通又如何?不相信的還是不會相信。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承上 增一阿含經 二六四這時,世尊還舍其神足,都如平常的法則那樣的進入於滿富城內。當時,世尊腳踏門國之上,就在這時,天地乃大震動,諸尊天神明都散華來供養。這時,人民看見世尊的容貌,都知道世尊的諸根寂靜,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人民之類,便說此偈而說:二足尊極妙 梵志不敢當 無故事梵志 失此人中尊(兩足當中之尊〔佛陀〕,乃極為奧妙的,是梵志們不敢敵當的,無緣無故而奉事梵志的話,就會失去了這位人中之尊的佛陀!)這時,世尊乃往詣於長者之家,到達後,就座而坐。那時,那個國家的人民,乃極為熾盛。當時,長者之家,有八萬四千人民之類(親戚、朋友)都懷惡念,都雲集在一起,欲來破壞長者的房舍,而看見世尊,及諸比丘僧。那時,世尊便作如是之念:這些人民之類,必定會有所損害。我應作神力,使全國的人民都盡見我身,以及諸比丘僧。那時,世尊則化長者的屋舍,變為琉璃色(透明的),內外都可以相看到,其明顯的程度,有如觀看掌中的明珠那樣。那時,須摩提女則趨前至於世尊之處,行頭面禮足之禮,頓覺悲喜交集,便說如此之偈而說:一切智慧具 盡度一切法 復斷欲愛結 我今而自歸寧使我父母 而毀我雙目 不來適此間 邪見五逆中宿作何惡緣 得來至此處 如鳥入羅網 願斷此疑結(一切智慧都具足,都度盡一切法;又斷除欲愛結縛,我現在自歸命於您!寧可使我的父母傷毀我的雙眼,也不來適於此充滿於邪見五逆的家中。過去世時到底是作甚麼惡緣呢?為甚麼會得來到於這裡呢?我嫁到此處實在是似鳥入於羅網那樣,願世尊斷此疑結吧!)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須摩提女問自己為什麼會嫁到這裡,是過去世造什麼孽呢?糟糕了,還沒開始吃,就先來考試,能飛天遁地是一回事,當時很多外道也能飛天遁地,要問到知過去未來,這就有點高難度了。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誰讀誰,看你的心。看你有沒有動心。有沒有心動。所以佛教要修止觀,不是把十二因緣倒背如流,就能不動心,免墮輪迴,邏輯不明,37道品倒背如流又如何?就自以為自己才懂悉達多真正的心意。這樓就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能背37道品就自以為自己才懂悉達多的心意,已故緬甸上座部明昆三藏持者大長老,在 1953 年成了緬甸有史以來的第一位三藏持者(Tipiṭakadhara)。他花了四年的時間通過了在緬甸最艱難的佛學考試。這項考試不單只要求應考者能流利地背誦三藏,更需要精通一切註疏與疏鈔。在 1985 年,大長老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一萬六千頁佛教經典的能力被列入健力世大全裡。(過後另有五位比丘通過了這項最艱難考試。目前在世的還有三位。)能背一萬六千頁佛經的長老,編了南傳菩薩道,還被那個自認自己才懂悉達多想什麼的網友全盤否定。說要用他的正法金針,戳破別人的妄想。
承上 增一阿含經 二六四那時,世尊也用偈回答該女說:汝今快勿慮 惔怕自開意 亦莫起想著 如來今當演汝本無罪緣 得來至此間 願誓之果報 欲度此眾生今當拔根原 不墮三惡趣 數千眾生類 汝前當得度今日當淨除 使得智慧明 使天人民類 見汝如觀珠(妳現在應趕快勿憂慮,其惔怕〔憂心害怕〕自會解除而開心,也不可以興起想著之念,如來現在自當會演說。妳本來〔宿世〕並沒有甚麼罪緣而得以來到這裡的,是誓願的果報,是欲度這裡的眾生的。現在當應拔除根原,而不墮於三惡道,數千名的眾生之類,妳應當向前去得度。今天應當清淨除滅,使他們得到智慧光明,使天與人民之類,看見妳時,有如在觀賞明珠那樣!)這時,須摩提女聽此偈語後,歡喜踴躍,不能自勝。這時,長者率領自己的僕從,供給飲食,種種的甘饌,等到世尊吃食完了之後,就行清淨水,更取一小座,坐在於如來的前面。諸營從(隨從),以及八萬四千的大眾,都各各依次第而坐,也有人自稱自己的姓名,然後坐下來的。那時,世尊漸次與那位長者,以及八萬四千人民之類演說妙論,所謂論,就是:戒論、施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之想,漏為穢惡之事,出家為出要之道等是。那時,世尊看見長者,以及須摩提女,和八萬四千人民之類已經心開意解,就將諸佛世尊通常所說之法,也就是苦、集、盡(滅)、道等四諦,都普與這些眾生講說,他們即各在於座上,其諸塵垢都滅盡,而得法眼淨,不再有狐疑之心,而得無所畏,都自歸依三尊(佛法僧三寶),受持五戒。這時,須摩提女就在於佛前,說此偈而說:如來耳清澈 聞我遇此苦 降神至此已 諸人得法眼(如來具有的耳,乃非常的清澈,聽到我遭遇這種苦惱時,就降神而至於這裡來度化,諸人都因此而得法眼清淨)。那時,世尊將法說完之後,就從其座位站起,然後回到其所在地。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須摩提女本來(宿世)到底是作甚麼因緣,而能生在於富貴之家?又作甚麼因緣,而墮入在此邪見之家?又作甚麼善功德,現在能證得法眼清淨?又作甚麼因緣,使八萬四千人都能得法眼清淨呢?」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過去久遠之前,在此賢劫當中,有一位名叫迦葉的佛陀,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世尊),曾經在於波羅捺的國界裡遊化,都和大比丘眾二萬人俱在。那時,有一位國王,名叫哀愍,有有女兒名叫須摩那。這時,該女乃極為有敬心,曾向迦葉如來發願奉持禁戒,恒好佈施,又作四事,而為供養。那四事呢?第一就是佈施,第二就是愛敬(愛語),第三就是利人(利行,利益他人的工作),第四就是等利(同事,和他人同一步調。四事為四攝事,是攝持人心之法)。在於迦葉如來之處,持誦法句,在於高樓之上,高聲誦習,並作如是之願:『願恒有此四受之法,又在如來前誦持法句的功德,在此功德當中如果有毫釐的福德的話,願所生之處,都不墮於三惡趣,也不墮於貧窮之家,當來之世,也願能一再的值遇如此的世尊,使我不轉女人身(願以女身),而得法眼清淨。」那個時候,城中的人民之類,聽聞王女作如此之誓願,就一同聚集,而至於王女之處,而作如是之語:『王女在於今天,乃極為篤信,曾作諸功德,四事都不缺乏(具足),所謂佈施、兼愛(愛語)、利人(利行)、等利(同事)是。又作如是的誓願,使當來之世,能值遇如此的世尊,能為我說法,尋時能得法眼清淨。今天王女由於作此誓願,並及我們國土的人民,都能同時得度。』那時,王女回答說:『我乃持此功德,並及佈施與你們,假如能值如來的說法,就同時得度!』你們諸比丘們!豈有甚麼疑惑嗎?不可以作如是之觀(不要這麼想)。那個時候的哀愍王,就是現在的須達多長者是;那時的王女,就是現在的須摩提女,那時的國土人民之類,就是現在的八萬四千的群眾是。由於她的誓願,現在才能值遇我身,才能聞法得道,以及那些人民之類,都能盡得法眼清淨。這就是其義,應當思念而奉行。所以的緣故就是:此四事就是最為正確的福田之故。如果有比丘,能親近此四事的話,便能獲證四諦。因此,當求方便,去成就此四事之法。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二完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四事都不缺乏(具足),所謂佈施、兼愛(愛語)、利人(利行)、等利(同事)是修行不是只知道名詞,要實修止,觀,還要能行佈施利他。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轉貼 阿姜曼正傳阿姜曼此時接著說:「既然你能夠瞭解各種努力的成功不能缺少有智慧的人,那麼你為什麼不想想你自己在修頭陀行的過程中,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精神修持的努力非常的微妙,很難全然理解。因此,只有聰明與謹慎的人才能護法,直到圓滿成就。我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會造成世間的災難並貶損正法的那種小聰明,而是指能明智地思辨並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物質與精神富足的決定。這種型態的聰明隱含在八正道中的前兩項:『正見』與『正思惟』,即正確的見解觀念與正確合理地思維。若有人將這兩項內化於人格中,那麼他的言行必定符合智慧之道。」「即使是正定也是要依靠正見的分析與探索的智慧,才不致墜入昏沉邪定。當『心』收攝凝神於定境時,智慧應該一直從旁給予協助。否則,致力於瞭解諸法性質的修行者又怎能正確地處理從心中生起的禪相呢?又怎能處理接觸外界的現象呢?如果智慧不從旁協助,必然會判斷錯誤。」「與禪定息息相關的內外現象,其變化是無窮無盡的,要抑制對這些現象的覺知,只有靠每個人自己的天性。那些敏感的人自然會覺知這些現象,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們這麼做。但這裡的關鍵因素是智慧,智慧會分析這些生起的現象,然後選擇適合的所緣,將心思專注在所緣之上,其餘的念頭則會自行的消失,不會帶來干擾。那些缺乏智慧的人甚至連靜坐一次都很難熬得過,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被念頭攪得忽喜忽憂,一下對這個欣喜若狂,一下對那個沮喪萬分,這些都是衝擊內心的情緒反應,最後會被所緣境給纏縛住。除非智慧生起並有效地處理它們,不然這種擾人的情緒糾結是永遠不會斷除的。智慧可以做出正確的抉擇,它會忽略那些沒有用的,只專注在必要的所緣之上,因此可以指出禪修時所應前往的方向。」http://www.charity.idv.tw/r/26.htm知道名詞,不實修,聽到漢教神通就起童,認為自己不會輪迴。說要用正法金針戳破別人妄想。2月2日是藥師佛殊勝功德日請佈施 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一指禪原文: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五燈會元卷四》《金華俱胝和尚》 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尼名實際來,戴笠子執錫遶師三匝,曰:「 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師又無對。尼去後,師歎曰:「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 夫之 氣。不如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將有肉身菩薩來 為和尚說法也。」逾旬,果天龍和尚到庵,師乃迎禮,具陳前事。龍豎一指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學者參問,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唱。有一供過童子,每見人 問事 ,亦豎指祇對。人謂師曰:「和尚,童子亦會佛法,凡有問皆如和尚豎指。」師一日潛袖刀子,問童曰:「聞你會佛法,是否?」童曰:「是。」師曰:「如何是 佛?」童豎起指頭,師以刀斷其指,童叫喚走出。師召童子,童回首。師曰:「如何是佛? 」童舉手不見指頭,豁然大悟。師將順世,謂眾曰:「吾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言訖,示滅。http://www.worldofmastermind.com/?p=18自己看視頻,也不實修,狂妄自大,張口閉口要有神通的人到你面前示現給你看。還拿自己那一根亂戳,你就不要遇到狠腳色,一下就把你那根金針給斬了。還想破別人妄想!?師得天龍一指頭禪,一生用不盡,吾聞網友金針破妄,差點沒笑死。
min9821 wrote:轉貼 阿姜曼正傳阿姜曼此時接著說:「既然你能夠瞭解各種努力的成功不能缺少有智慧的人,那麼你為什麼不想想你自己在修頭陀行的過程中,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精神修持的努力非常的微妙,很難全然理解。因此,只有聰明與謹慎的人才能護法,直到圓滿成就。我在這裡所指的並不是會造成世間的災難並貶損正法的那種小聰明,而是指能明智地思辨並為自己與他人帶來物質與精神富足的決定。這種型態的聰明隱含在八正道中的前兩項:『正見』與『正思惟』,即正確的見解觀念與正確合理地思維。若有人將這兩項內化於人格中,那麼他的言行必定符合智慧之道。」 min9821師兄也有在追蹤喬居士的網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