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限,
這口氣出去,下一口氣進不進來都不知道,
我想要的不只是佛學,
我想知道,生命從何來,向哪去,
但是自己的智慧有限,
思考一直遇到瓶頸,
所以進來這個討論串看看,想說會不會遇到善知識,可以讓自己腦力激盪,有所突破。
有些話,如果遇到大善知識,我想說,想問。
以前在台大獅子吼網站,有一位蔡老師(好像又名為“白非白”),應該可以稱為是善知識了。可惜後來消聲匿跡了。
我不知道您所說您過去遇到的事有多痛苦,是多大的挫折(最苦最痛是十分的話,您遇到的是幾分), 只是我覺得某些學佛的人都不知道,當他們自以為在弘法時,對正受苦難或曾受苦難的人來說,聽起來卻像是風涼話,也很矯情。
很多學佛的人,喜歡說“感恩”,但是多半是口頭禪了,心中真有感恩?
如果政府說,若你捐款給孤兒院,政府就還給你十倍的金額,這時候你捐款是善心,還是貪心?
回向的問題也是。
如果功德回向像捐款一樣,捐出去,自己就沒有了,您還回向否?
不想和您結惡緣,如有無心冒犯您的地方,請見諒。
總是說「我要!我要!」從來沒有說過:「我不要」。
一天在佛陀托缽回程中,他遇到了佛陀,向佛陀索求缽中的歡喜丸,
佛陀告訴他:「你要歡喜丸可以,但這當中有條件,我可以給你兩顆歡喜丸,
然後你必須把當中的一顆再還給我,並且說道,我不需要這顆歡喜丸。」
為了得到歡喜丸那人欣然答應了,
但是當他要把手中已拿到的歡喜丸再拿出來時,
顯然相當的困難。
因為他這一生,不, 事實上應該說好幾世以來,
從來沒有把已拿到的東西再拿出去的舉動,但是為了得到歡喜丸,
他用顫抖的手,掙扎的交出一顆歡喜丸,結結巴巴的說道:
「我……我不……不需要……不需要這顆歡喜丸。」
旁邊的弟子看了好笑,好奇的問佛陀,為什麼要這樣大費周章的給一顆歡喜丸。 佛陀慈悲的說道:「這個人慳貪的習氣已經許久,
從來未曾有過一絲想要佈施的心念,
如果再這樣下去,未來必定是惡道中輪迴的命運,
所 以我要在他的心念中種下一個佈施的因緣,
不要小看今天這 樣小小的一個善念,
將來這 個善念的因緣成熟了,憑這這個善念他將脫離惡道,
開始修行,未來將會解脫 諸苦,永斷煩惱。」
基督教話語:「世間沒有窮到無法佈施的人。」
佈施之意,就是「給予」,人心顛倒,習於獲取,不欲付出。
Bentley20190121 wrote:
我沒有要針對誰,生命(恕刪)
我不知道您所說您過去遇到的事有多痛苦,是多大的挫折(最苦最痛是十分的話,您遇到的是幾分), 只是我覺得很多學佛的人都不知道,當他們自以為在弘法時,對正受苦難或曾受苦難的人來說,聽起來有點像是風涼話,也很矯情。
很多學佛的人,喜歡說“感恩”,但是多半是口頭禪了,心中真有感恩?
天氣好冷,您問的是佛法問題,問到我這個半滴水,
口行心不行,事實上是教育的一部分,總比連口都不行的好,
日久功深,就會越來越有口有心。
您這些問題,都只是個人問題,
個人覺得您現在提出來,我感覺怪怪的,
會可見達魔,不會去問梁武帝為何貪功德。
南道梁武帝貪功德,會可就不學佛了嗎?
如果您是要我檢討,好的,
其實很多網友,包括那位一人決策小組剛剛po篇文,我也知道是給我看的,
我的程度不夠讓您對佛法反感,我會檢討改進。
如果政府說,若你捐款給孤兒院,政府就還給你十倍的金額,這時候你捐款是善心,還是貪心?
回向的問題也是。
如果功德回向像捐款一樣,捐出去,自己就沒有了,您還回向否?
我還是抓不到您說這兩句話的用意,
是說我對網友的態度,讓您感到我有口無心,需要檢討,
這我會再參自己本心。
如果,是問回向的問題,
我想您要先查一下回向的一些資料。
不想和您結惡緣,如有無心冒犯您的地方,請見諒。
個人建議,是我這小水滴,不是半桶水,只是小水滴的建議,
真想學佛,請先修資量道,請出外參訪,在參訪過程中,
請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
要省時,網路有佛光山八十八佛懺悔影片
有1小時的,我採用的是簡略板16分鐘的
不要在網路找,不會開悟,只會開誤
南無阿彌陀佛
打完才知道已經有高手上來回答,早知道就不從被窩爬起來了,
哈,開玩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