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沒有比較省油,自己算看看吧!

所以呢,請問一下是在比引擎還是在比問題的本身:"汽車 vs. 機車"?

比引擎,你贏了?
但是車子沒有載人,自己運轉十公里有意義嘛?

這樣的結論,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同樣十公里,汽車只能把它所承載的貨物及人員送到目的地,機車也是。

前面很多人已經講了,汽車了不起就是五個人。
但是相對之下,十六輛機車,最多可以到三十二個人。

對,同樣十公里,同樣cc數下,汽車燒比較少的油。
但是有意義嗎?

省油卻沒效率,省油卻不省錢,省油卻浪費更多資源....

大大你的結論到底是?

鼓勵大家都開車?鼓勵大家都買cc越大的車?
鼓勵大家把機車廢除掉?

這種比法只有在大眾運輸工具上才能佔上風,因為它單位面積可以承載較多的人。
那也要大眾運輸工具承載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比如說尖峰時刻)。
離峰時刻,公車上面沒幾個人,那也是在空燒油而已。

但是你的前提是個人交通工具,怎麼算都沒有可能說服大家。

另外,最後你又扯到學問跟財富,是怎樣?錢多了不起嗎?
弄到最後要用這個打死人就對了?
有錢人講的話都是對的?

筆戰就比筆戰,最後還比身家嗎?

alesiX wrote:
所以呢,請問一下是在比引擎還是在比問題的本身:"汽車 vs. 機車"?

比引擎,你贏了?
但是車子沒有載人,自己運轉十公里有意義嘛?

這樣的結論,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同樣十公里,汽車只能把它所承載的貨物及人員送到目的地,機車也是。

前面很多人已經講了,汽車了不起就是五個人。
但是相對之下,十六輛機車,最多可以到三十二個人。

對,同樣十公里,同樣cc數下,汽車燒比較少的油。
但是有意義嗎?

省油卻沒效率,省油卻不省錢,省油卻浪費更多資源....

大大你的結論到底是?

鼓勵大家都開車?鼓勵大家都買cc越大的車?
鼓勵大家把機車廢除掉?

這種比法只有在大眾運輸工具上才能佔上風,因為它單位面積可以承載較多的人。
那也要大眾運輸工具承載量達到一定的數量(比如說尖峰時刻)。
離峰時刻,公車上面沒幾個人,那也是在空燒油而已。

但是你的前提是個人交通工具,怎麼算都沒有可能說服大家。

另外,最後你又扯到學問跟財富,是怎樣?錢多了不起嗎?
弄到最後要用這個打死人就對了?
有錢人講的話都是對的?

筆戰就比筆戰,最後還比身家嗎?


我不是有錢人,只是薪水領比較高而已

學位也只是個死碩士,搞不好您還是博士

只是聊天而已,人跟人比燃油效率嗎?

franz_perng wrote:
我不是有錢人,只是薪...(恕刪)


那交通工具的作用跟目的是?
你的文章一開頭就已經點明了汽車跟機車...
而不是1600 c.c.單一引擎 跟 十六顆 100 c.c. 引擎。

那你這篇文章是在講啥?

薪水比較多又怎樣?
跟討論有啥關係,是你自己要挑出來講的。
franz_perng wrote :

拍謝,學數理邏輯的人絕對不會學到"排氣量裡面牽扯到油氣混合比與壓縮比,是汽油與空氣燃燒後的廢氣"

"排氣量裡面牽扯到油氣混合比與壓縮比,是汽油與空氣燃燒後的廢氣"是機械或能源相關科系的人學的...(恕刪)


大學一年級的物理課就有教了 樓主你有上過大學嗎?
你是葉同學嗎
你是葉同學嗎
你是葉同學嗎
你是葉同學嗎





阿我忘了你被當了

franz_perng wrote:

沒有什麼好自抬身價,我同學只有一個在中研院(研究員),

那你說的那位天才,是從那一所出來的,你可不要隨便說說?

我很多同學當教授,學術成就比我高,但我領的薪水比他們任何人都高,所以也沒什麼好比的

我隨便演戲一下,你就以為我是01的,你頭腦也太簡單了吧


拜託請在版上列下這些教授的系所單位與大名,
因為這些都是可查得到的資料,
絕對沒有隱私的問題。
我相信您的科學分析與數理邏輯在教授的背書下,
大家絕對會不再有疑問。
麻煩請您先跟您同學聯繫,
之後我再去領取背書的書面文件掃瞄並po在此做證明。
有南部的學校最好了,
畢竟我是在台南出沒,
台北的話我五月底時會去一趟。
再次麻煩您先留一下您同學的大名與學校。

為了避免您漏看,
這次我特別同時發私人訊息給您喔~
何必約找什麼教授院士的,樓主你直接就無視我了。

以你的邏輯觀念來看,恐怕發電廠才是最省油的,否則一年不知道要增加多少開銷成本。
我只想問,發電廠“行駛”一公里,油耗是多少???

你讓我想到一個題目:一元到哪去了?

三位客人酒足飯飽後,請店主買單。

「一共三十元」,店主說。

三人各分擔了十元,請服務生收錢付了帳,正準備離去時,

店主匆忙的從櫃臺跑了出來,

「很抱歉,我剛剛算錯帳了,其實三位剛剛的餐點只需要二十五元,這是找給您們的五元。」店主語帶抱歉的說。

「這位老闆真是正值可敬啊。」其中一位顧客說。

「不然,我們就分別拿回一元,剩下的兩元就當小費給服務周到的服務生好了。」令一位顧客說。

三人欣然同意,各拿回一元後,正準備離去,

最後一位顧客驚聲說道,「不對啊~我們少了一塊錢。」

「我們每個人付了十元,拿回一元,各付了九元,所以一共是付了二十七元給老闆。」他接著說。

「在加上賞給服務生的那兩元,一共是二十九元。」他繼續說。

「但是我們原先一共付了三十元出去啊!為什麼只剩下二十九元呢?那消失的一元到哪去了?」他狐疑的問到。
來源出處:矛與盾的結合

說穿了你不過就是想蓋高樓想紅罷了,看你要拍照紀念就知道你目的是什麼了。
特別懇求你.為了台灣下一代的子孫.
請你千不要去考公職.
尤其是跟財政稅務有關的..
拜託..拜託

DoctorFang wrote:
何必約找什麼教授院士...(恕刪)


被他跳過是正常的,
因為他答不出來..

找專家是他跟我提的,
而他的同學又是教授,
教授(強者樓主同學)的背書總比沒沒無名的碩士(弱者我同學)的背書有用的多。

ryu0215 wrote:
被他跳過是正常的,因...(恕刪)

其實標題也不能說錯,但是沒有設定立場,內文也叫你自己算,打開始這就不能算是個問題,所以找誰背書都可以。
這就好比一個數學題目,直接靠公式寫出了答案。
老師說:那中間的算式呢?沒算式只能給一半分數。

學生說:答案對就好,中間的過程很重要嗎?有寫也只是我瞎掰而已!

之前十多分就可以上大學了,五十分能畢業我一點也不會覺得訝異!

汽車引擎確實是比機車引擎效能要好,但是不是拿一臺汽車跟十六輛機車比。

貨車裝滿由台北運送到高雄一趟所需的油耗,機車可能來回要好幾趟。不一定比較省!
但是我只是單純將一名人員移動至10Km外,當然是機車省。

連公車捷運都拿來比,到底是比省油還是省錢???

所以他只是想紅而已,不是真的想比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