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定律就是因果不昧。
看得到實相的的就看。
看不到實相的,
自己用智慧去套。
轉貼(五)放下是開啟智慧的鑰匙。

這個故事是師父前天告訴我的,是他07年在一個寺廟的經歷。

07年的時候,師父受邀到一個寺廟,那日中午在那寺廟的齋堂吃飯,然後進來兩位比丘尼,其中一位見到我師父就過來對我師父說,是否能吃一口我師父碗裡的飯,哪怕是師父嘴裡咬過的也行。師父就知道那比丘尼開了天眼,然後就問這比丘尼,是如何得到這樣的緣分的,於是這比丘尼就和師父說了她的故事:

話說這位比丘尼在出家前也是嫁做他人媳婦的,她為人很孝順,見到公公病重,非常難受,於是在佛前發了一個願,她說“只要公公的病能好,我就出家修行,學有成就後利益更多眾生”,結果她公公的病真的好了。她打算照自己的願去做,就回家和丈夫說,哪知,一推開家裡的門,就看到她的丈夫和別的女人一絲不掛地在床上鬼混。她的丈夫看到她回來了,立即和那女的胡亂抓衣服裹在身上從床上爬起來,傻乎乎地看著她,結果她很平靜地就問那個女的,你愛他嗎,願意和他在一起嗎?那女的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傻傻地點點頭。然後她又問他丈夫,你喜歡她嗎,你想和她在一起嗎?她的丈夫當時已經嚇傻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也傻傻地點點頭。

結果那比丘尼就很開心地說,那好啊,那以後你們倆就一起過吧,我要出家去了。說完這些話,當下就開了天眼了。

我很佩服這位比丘尼,正是因為她的那句話,她當時的那顆心,面對此情此景,她的那顆心,完全沒有因境而轉,沒有起心動念,能放下塵世間的萬緣,再加上自己的願力,才得到諸佛菩薩的肯定和讚嘆。這力量太讓人讚嘆了。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5516&page=1
能人很多,不要一直要別人來給你看。

今生不證初果,入輪迴。
今生不證自性,入輪迴。
今生不捨味欲,入惡果。
今生能捨味欲,能證果。

利人利己 何樂不為

2月4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請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
不要釣魚
阿彌陀佛
十小咒-2.消災吉祥神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0lKQD3ivg

十小咒-3.功德寶山神咒(大自然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XzzM0YYes
用手機每天放一下。應該不用錢。
今生不證初果,入輪迴。
今生不證自性,入輪迴。
今生不捨味欲,入惡果。
今生能捨味欲,能證果。

利人利己 何樂不為

2月4日是賢劫千佛殊勝功德日
請念佛 懺悔 隨喜 回向
不要釣魚
阿彌陀佛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在PCDVD看到這(恕刪)

我最近幾年都沒下載啥碗糕
一顆牙齒牙周病 要植牙
Eizo 螢幕掛了
小笨賢 wrote:
我最近幾年都沒下載啥(恕刪)


............................................
八十三、長老上尊睡眠經第十二(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由於目犍連尊者曾在獨處時睡眠,佛陀乃為其說滅除睡眠之法,並告訴他不可計較床樂眠臥安快等事。其次,說比丘之修行事而說:當觀無常、興衰等,以得至於究竟。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於婆耆瘦,住在於鼉山的怖林鹿野園中。

那時,尊者大目犍連,乃遊行在於摩竭陀國,住在於善知識村裡。於是,尊者大目犍連,曾獨自在於安靜處(無雜人來往的靜處),在那裡宴坐思惟,然而卻睡眠而不覺。世尊知道此事後,就入如其像定(禪定),而以如其像定之神力,猶如大力士之屈伸其手臂之頃,從婆耆瘦的鼉山之怖林鹿野園中,忽然隱沒不現,而往摩竭陀國的善知識村,現身在於大目犍連尊者之前。於是,世尊乃從禪定而寤,而告訴目犍連說:「大目犍連!你著於睡眠,大目犍連!你著於睡眠啊!」尊者大目犍連白世尊說:「唯然(是的!)世尊!」

佛陀又告訴他說:「大目犍連!你乃如所相,而著於睡眠,你不可以修那種相!也不可以廣布!像如是的話,睡眠便可以得滅。如果你的睡眠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隨著本所聽到之法,隨之而受持、廣布、誦習,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得以除滅。如果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將隨著本來所聽過之法,隨之而受持,而為他人廣說,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如果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隨著本來所聽到之法,隨之而受持,而心念,而心思,像如是的,那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如果你的睡眠因故仍然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用兩手去捫摸於耳朵,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

假如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就應該用冷水澡洗你的面目,以及遍灑身體,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假若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從室中出來,到外面去觀察四方,去瞻視星宿,像如是的話,那睡眠便可以得以消滅。如果你的睡眠還不能消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從室內出來,而至於屋頭,在那裡露地經行,守護諸根,心安於內,於後而前想,像如是的話,睡眠便可以得滅。如果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當捨棄經行道,而至於經行的道頭,敷一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而坐在那裡,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滅。如果你的睡眠因故,而還不消滅的話,大目犍連!你就應該還入於室內,將優多羅僧(上衣)四疊,而敷在床上,襞(褶)僧伽梨(大衣)作為枕頭,右協而臥,足與足相累,心作光明之想,立正念正智,常欲起之想。

大目犍連!不可以計執床樂,眠臥安快!不可以貪財利!不可以著於名譽!為甚麼呢?因為我乃說一切法不可以與會,也說一切法可以與會。大目犍連!我到底是說甚麼法不可以與會呢?大目犍連!如果為道與俗之法的共合之會的話,我就說此法不可以與會。大目犍連!如果為道與俗之法的合會的話,便會多有所說。假若多有所說的話(意見雜多),就便會有調弄。如果為有調弄的話,其心便不會安息(議論紛紛)。大目犍連!如果心不安息的話,其心便會離開禪定。大目犍連!因此之故,我說:不可以與這種會。

大目犍連!我到底是說那一種法可以與其共會呢?大目犍連!如那些無事處,我就說此法可以與其共會。如那些山林樹下,空安靜的地方,那些高岩石室,為寂無音聲,為遠離而無惡,沒有人民,可以隨順而宴坐(可以安心的在那裡打坐)。大目犍連!我說這種法,可以與其共會。

大目犍連!你如果進入村內去行乞食的話,應當要討厭利益的心情,應當厭人供養、厭人恭敬才對。你假若能對於利,對於供養、恭敬之心作厭離後,便可以進入村內去乞食。大目犍連!不可以高大之意進入村內去乞食!為甚麼呢?因為諸長者之家,必定有其如是之事(有俗事)。比丘來乞食時,有時會使長者並不作意(不關心,不和乞食者共語)。這時,比丘便會作此念:誰壞我長者家(誰破壞我與長者的感情?誰向長者說我的壞話?)呢?為甚麼呢?因為我進入長者家時,長者卻並不作意(不關懷我)。因此而生起憂心,由於憂悶而生調(掉舉),由於調(掉舉)而生其心不息,由於心不安息,其心便會離開禪定。

大目犍連!你在說法時,不可以諍說!如果諍說時,便多會有所說。由於有多說之故,就便會生調(動),由於生調(動)之故,其心便會不安息,由於心不安息之故,其心便會離開禪定。大目犍連!你在說法的時候,不可以存強的心,說法要如師子(獅子吼,則百獸皆伏)。大目犍連!你在說法時,要下意(要低心)的去說法,要舍力、滅力、破壞於力,應當以不強,而說法如師子那樣(能滅一切戲論)。大國犍連!應當要如是而學!」

那時,尊者大目犍連,就從其座位而起,偏袒著衣(偏露右肩),叉手(合掌)向佛,仰白佛陀說:「世尊!要怎樣?比丘才能得至於究竟?才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之完畢呢?」

世尊告訴他說:「大目犍連!比丘如果覺樂(受樂)、覺苦(受苦),覺不苦不樂(納受不苦不樂)的話,他就應觀察此覺(受)為無常,觀察為興衰、觀察為斷離、觀察為無欲、觀察為滅、觀察為舍。他如對於此覺(受)觀察為無常、觀察為興衰、觀察為斷離、觀察為無欲、觀察為滅、觀察為舍後,就不會再受生於此世間。因不受生於世後,便不會疲勞,由於不疲勞後,便會般涅槃。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諦)。大目犍連!像如是的,比丘乃能得至究竟,乃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已訖!」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大目犍連,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完
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末法時代,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2月9日是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不要釣魚
南無阿彌陀佛
小笨賢 wrote:
我最近幾年都沒下載啥(恕刪)

我知道您跟我開玩笑的

講述釋尊身力時,曾引用《大毗婆沙論》的觀點——「佛身力難敵無常力」,說明了釋尊一生中身力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對於釋尊身體示現的這種老化現象,《增一阿含經》曾記載過一段佛晚年時與阿難尊者的感人對話。

那時,佛正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天,阿難尊者來到佛處,頂禮佛後,感受到佛身體的鬆緩,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什麼皮肉也會鬆弛老化,不如從前?」佛說:「是的,阿難!因為凡是血肉之軀,都必定為病患所逼、為死亡所惱。我現在已是衰微之年,年近八十,這是自然的現象,不足為奇啊。」阿難尊者聽到這樣的話,一時悲從中來,淚流哽噎,難過地說道:「唉!衰老的來臨,為何竟至於此!」

後來,佛又開示大眾說:「世間人所愛敬的,是少壯之年、無有病痛、壽命與恩愛集聚,世人所不喜的是老、病、死與恩愛別離。然而在世間,這四件事是諸天、世人乃至轉輪聖王與諸佛都無法避免的。不覺悟聖賢的戒定慧與解脫之道,便會在生死中輪迴。因此,大家應當追求涅槃這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之法,恩愛別離這些事情應當常念為無常。」
增一阿含經 七○

大意:本經敘述功德輻業乃能降伏魔怨,而致於成就佛道,因此,應該為蝠莫倦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個時候,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有人能夠承順於一法,不離開於一法的話,則天魔波旬也不能得到其便,也不能來觸嬈其人。到底甚麼為之一法呢(那一法呢)?所謂功德福業是。所以的緣故就是:我曾經自憶從前在於菩提道樹之下,和諸菩薩集在於一處,那個時候,弊魔波旬曾經帶領兵將數千萬億,有種種的形貌,如獸頭人身,不可以算數得出之多,也有天、龍、鬼神、阿須倫(阿修羅、非天)、迦留羅(迦樓羅、金翅鳥)、摩休勒(摩睺羅迦,大腹行),都來雲集在那個地方。

這時,魔王波旬對我說:『沙門!你快投在地上吧!』然而佛乃以福德的大力,降伏這些魔怨,所有的塵垢都消滅,而沒有諸穢濁,便成就無上的正真之道。諸比丘們!應當觀察此義!凡是一位比丘能具足功德的話,則弊魔波旬絕不能得其便,不能壞毀此人的功德的。」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有福德的人,會很快樂,無福德的人,乃會苦惱,在於現在世,以及後世,造福德的人,都會受著安樂!)

因此之故,諸位比丘們!應造福德,不可倦怠!)」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
這篇看起來,佛德功德在世尊那時候很像說的是一樣的東西。
世尊一再強調要修福報。
某篇經文說世尊幫失明弟子縫衣服,
那位弟子很訝異世尊已經成佛了,竟然還幫他做事,
世尊回答他,
福報是連成佛以後都還需要的。
佛都需要修福報了,誰不需要修福報呢?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末法時代,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9日是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不要釣魚
南無阿彌陀佛
佛涅槃後,如果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還需要福報?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如果涅槃以後什麼都沒有,誰的後世需要福報?
今世為福 後世受樂
佛也是有後世,所以需要福報。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末法時代,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9日是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不要釣魚
南無阿彌陀佛
增一阿含經 九○

大意:本經敘述提婆達多犯五逆罪,然而卻在其大眾當中,撥無因果(說善惡並沒有因果報應之事),諸比丘聽此流言,乃稟告佛陀。佛說善惡終皈會有報應,提婆達多為一愚癡而不知,因此而說沒有善惡因果報應之事。比丘即應遠離諸惡,都為福而不可倦怠。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羅閱城(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靈鷲山,位於王舍城的東北。為佛說法的主要場所之一),和大比丘眾,五百人俱在。

那個時候,提婆達兜,曾經壞亂眾僧(誘拐五百名比丘,另立教團,而破和合僧),壞如來足(欲弒佛,而由象頭山擲下大石,然而只傷佛的腳趾,而為出佛身血),教唆阿闍世太子囚禁其父王,而幽死其父王,(殺父),又殺阿羅漢果之比丘尼,(以拳殺死華色比丘尼)。造這些惡業,而卻在大眾當中作如是之說:「到底甚麼地方為有惡業呢?惡從甚麼地方所生出的呢?誰造此惡當會受其報應呢?我也不作此惡,而受其報應啊!」

那個時候,有很多的比丘,曾入羅閱城(王舍城)去乞食,而聽到這些話。聽說提婆達兜愚人,曾在大眾當中,作如是之說:「甚麼地方有惡呢?惡從甚麼而生的呢?誰作此惡而受其果報了麼?」當時,眾多的比丘乞食後,就攝取衣鉢,將尼師壇(坐具)放在右肩上,便往至世尊之處,到達後,則行頭面禮足之禮,然後退坐在一邊。

那時,眾多的比丘白世尊說:「提婆達兜愚人,曾在大眾當中作如是之說『甚麼叫做作惡呢?作惡為甚麼沒有災殃呢?為甚麼作福又沒有福報呢?可見並沒有人會受所謂善惡之報的。』」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有惡、有罪,善惡之行,均為有報應的。如果那位提婆達兜愚人知道有善惡的果報的話,便當會枯竭了,便當會愁憂不樂,沸血便會從他的面孔噴出。由於提婆達兜那位愚人,不知道有善惡之報,因此之故,在於大眾當中,作如是之說:『沒有善惡之報應,為惡並不會有災殃,作善也沒有福報。』」

那時,世尊便說此偈而說:

愚者審自明 為惡無有福 我今豫了知 善惡之報應

愚癡的人,自己審察時,應該自己會明白,會知道作惡作毒時,一定不會有福報的。我現在豫以了知作善作惡之報應之事。)

像如是的,諸比丘們!應當遠離那些惡業,應該作福業而沒有厭倦。諸比丘們!應當要作如是而學
!」

那時,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4.htm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末法時代,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9日是阿彌陀佛殊勝功德日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不要釣魚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