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就是一種修行,例如掃廁所、擦地板時可以念佛攝心、安心;洗澡時可以念佛攝心、安心;走路時也可以念佛攝心、安心;在廚房裡撿菜、切菜、炒菜同樣也可以念佛攝心、安心;做會計工作時,撥一個算盤珠子,念一聲佛號;甚至在洗車、擦車時,你可以說:「阿彌陀佛,洗我的心,擦我的心。」
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不論是在做什麼,只要不是用腦思考的工作及活動時,不要打妄想,就是念佛,老老實實、輕輕鬆鬆地念阿彌陀佛,或念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念佛號來攝心、安心。
平時也要多拜佛,固定地拜某一尊佛,或拜十方三世佛。
還有,非常累的時候,多拜佛很有用,即使只有十分鐘、二十分鐘也好。而且最好是快拜,拜得渾身出汗,身體會覺得很輕鬆,然後再洗個熱水澡、擦個臉,睡覺時就很容易入眠了。如果很累而馬上躺下睡覺,身體緊張、肌肉緊張,睡不著,也睡不好。所以諸位即使覺得累的時候,也要拜佛。至於頭腦清醒、身體輕鬆時,就可以慢慢拜。
有空的時候,拜佛;做事的時候,念佛。師父教的修行方法都是經驗談,要練習著用,不要當成耳邊風。希望諸位記得多念佛、多拜佛、常懺悔、常感恩,這對業障的消除、信心的堅固有很大的用處。(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九日)
http://www.book853.com/wap.aspx?nid=168&p=3&cp=5&cid=54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23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2月24日佛陀神變節
不行十惡 行十善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又載,北方去此娑婆世界八十恆河沙佛剎,過是數已,有佛世界名普上香世界,有佛號德華藏如來,今現在說法。彼佛眾中有虛空藏菩薩在會聽法。其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仰觀虛空,見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從北方來往詣南方。復見南方有大光明,即向佛陀請問因緣。佛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欲令正法住世故,為諸菩薩摩訶薩大聲聞眾作大集會,傳講除諸眾生不善惡業陀羅尼門。十方剎中一切菩薩悉來集娑婆世界,以自善根入種種三昧,令此世界大地得大利益。彼佛即為虛空藏菩薩說奢摩裴多悉致蔓多羅,大授記陀羅尼、一切噁心眾生生歡喜心不信眾生悉皆惛睡陀羅尼等,令往詣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功德願力如虛空
虛空藏菩薩成就不可思議功德,其勇猛度化眾生的願力如虛空一樣無邊無際。無論眾生有任何祈求,菩薩皆以其大慈悲願力悉令滿足,救拔眾生出離種種苦難,隨其所願度化眾生,以巧慧方便導引眾生深入一切諸佛法海。故佛陀稱讚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導主。
《虛空藏菩薩經》云,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臨命終時,虛空藏菩薩現身說偈,此人命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
若有眾生欲得三昧自在之力。若有眾生樂欲讀誦種種書論,欲伏眾生。所謂彼論,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或世人說。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鏁,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師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若有眾生起惡邪見,於輪迴之中迷沒生死曠野,又不具足諸善方便,不知生天般涅槃路。只要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如經云恭敬禮拜,虛空藏菩薩便會根據眾生善根,觀彼眾生隨所應見,於其夢中現種種形,以方便開正直道而為說法,破除種種計著,悉令解脫。身口意業無諸邪曲,常獲親近諸善知識,永免三塗八難之苦,常行善業、得自在力,乃至漸漸入深法忍。
若有眾生種種身病,心中狂亂、聾盲瘖瘂,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並如前恭敬禮拜等,則虛空藏菩薩即隨其願,現種種像在夢者前,為說病相。並為分別諸藥對治。諸眾生等既聞說已,各隨所應而合諸藥,若自無者菩薩悉與。是諸眾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眾病皆愈。如梁天監三年夏,禪林寺淨秀比丘尼身體有恙,但因一日晝眠中見虛空藏菩薩,即自圍繞誦唄,唄聲徹外,比丘尼醒來,所患當下消除。
若有眾生犯根本罪波羅夷,善根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永失一切天人之樂,虛空藏菩薩為此等人故,起大慈悲,隨所應見現種種形,為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以種種妙法而引導之發露懺悔,安住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勤修慈悲,得生人天及般涅槃樂。
若有眾生貧窮困苦,欲求大富、欲多誦習、欲樂多聞、欲求解脫、欲求離欲、欲求禪定、欲求名稱、欲得第一、欲求善巧、欲得自在、欲得端正、欲求好色、欲得妙聲、欲求好香、欲得上味、欲求勇健、欲得高貴、欲願生男、欲願求女、欲得眷屬、欲求福德、欲得成就六波羅蜜、欲求覆護一切眾生、欲得免脫一切牢獄、欲斷一切諸惡律儀、欲得長壽、欲願多財……虛空藏菩薩皆滿其願。
又能令慳者能行佈施,毀禁者令堅持戒,瞋恚者令修忍辱,懈怠者使住精進,散亂心者教修禪定,愚癡者令修智慧,不定乘者勸學聲聞,著我眾生教緣覺乘。若有眾生離大慈悲,自惜己身、舍諸眾生,願離此心、生大慈悲、不自護身、攝取眾生,則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悉知其心,令此眾生舍離先心、起大慈悲,不護己身、不舍眾生,發菩提心、住四梵行。
若有眾生心無諂曲,其心純至,順入正流,不譏彼闕,不自矜高,不卑他人,離諸嫉妬,不自顯異,矯惑眾人,心本具足,虛空藏菩薩皆憐愍此等諸眾生,以方便智勇猛精進、修善方便,除滅此等諸眾生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總之,凡眾生所求,虛空藏菩薩無不滿足。菩薩為度化眾生,示現種種方便,或現天像或示人像,或麞鹿像或為鳥像,或不現形隨彼所應,以諸方便而為說法,化度無量眾生髮無上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5635&page=1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23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2月24日佛陀神變節
不行十惡 行十善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元魏沙門慧覺譯 釋圓照白話解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在王捨城竹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當時洴沙王已得證初果,信奉崇敬之心愈加深厚,常置辦上等的四種所須資具供養佛及比丘僧眾。他希望眾人都共同行持善法,所以決心一併加以勸化。
國內有富蘭那等六位外道邪師,先已出世,以邪見謬論欺惑大眾。癡迷者信仰這些邪教,徒眾黨羽遍佈四方。國王有個弟弟十分敬奉六師,迷信這些邪見謬論,認為六師有道行,竭盡家財供養,使他們無有缺乏。
佛陀如日剛剛出世,智慧法流開始滋潤眾生。王弟卻無心接受救拔,自甘陷於重重迷網中。兄長洴沙王對他十分愛重,想盡辦法勸曉他信佛,其弟堅持邪見,不服從國王的教誨。國王多次命令他迎請供養佛陀,其弟對兄長說:「我有自己的師父,不能再去承事瞿曇。不過兄王下了命令,也理當不能違背。應當舉辦一次大聚會,不限制來者身份,如果他們主動到來,我將供給他們飲食。」
答應國王后,便開始置辦供品,鋪設許多座位。準備就緒立即召開大會,派人去召請。六師徒眾不久紛紛來到,坐在上位。王弟責怪佛及眾僧沒有主動前來,就去稟告國王:「大王先前多次令我齋請瞿曇,如今已為他們舉辦大會,時間快到了,為什麼還不來呢?」國王告訴弟弟道:「你即使不能親自去迎請,但也可派個人對他們說時間已到。」王弟接受教誨,派人去說。於是佛陀與僧眾來到會所。看見六師等人已先坐在上首,便接著依次坐下。
佛以神足通,使六師及徒眾突然退至下位。六師感到恥辱,各自起身移至上座,坐定後發現自己仍在下位。就這樣三次移身至上座,結果還是見到自己坐在下位,再也無能為力,只得垂頭喪氣而坐。
施主依次供水來到上座前,佛對施主說:「先給你的師父。」他便端水到六師前,剛舉起罐,但罐口卻自行封閉,水倒不下來。於是還回到佛陀座前,從佛開始依次供水,水才能倒出,眾人都得以洗手。洗手已畢,接著應當做咒願。施主拿著食物來到上座前。佛對施主說:「不應從我開始,先往你師父的座前,請他做咒願吧!」施主聽後便去六師那裡。六師這時卻不能張口,說不出話來,只得紛紛舉手遙指佛陀。於是佛便做咒願,梵音優美流暢。
咒願已畢,接著應當依次供食。施主想從上座開始次第奉獻,佛又告訴他:「先給你的師父。」於是就拿著食物從六師開始奉獻。食物卻突然都上升安住在虛空中,恰好停在各人上方,卻無法取到。等到給佛陀及僧眾都供完食品後,空中的食物才落在六師各自面前。佛及僧眾、一切會眾吃過後,洗漱還座。
接著應當講法。佛對施主說:「讓你的師父先說。」於是請六師說法。他們又不能張口,只得同時舉手指佛。於是如來用柔軟的聲音,廣為在場眾人暢演法性,解析義理,非常相應眾人根機。眾人聞佛說法後,都得以解悟法理。洴沙王的弟弟得法眼淨,其餘眾人得初果至三果不等,有的出家盡漏,有的發起無上心,有的住於不退地,隨心所求各得所願。眾人由此認識了真相,信敬三寶,輕賤六師,捨棄他們不再承事供養。
於是六師非常惱恨,分別去閑靜地求學奇異的法術。天魔波旬害怕他們產生畏懼心理,不能繼續宣揚邪惡的流毒,就從天而下化作六師的形相,分別於一人前顯現其他五人的法術。他們飛行空中,身出水火,分散身體,示現上百種變化。
https://www.theqi.com/buddhism/shanyujin1/sy13.html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23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2月24日佛陀神變節
不行十惡 行十善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大方等大集經》中記述佛陀請虛空藏菩薩現神變虛空藏相,菩薩即入稱一切眾生意三昧,雨種種妙物,隨眾生所欲盡給足之。
對此,祖師們用「虛空庫」「庫藏」來稱說虛空藏菩薩的無盡功德、方便與神通,這不僅僅是譬喻,而是菩薩證悟空性自然開顯的功德。正如永明延壽禪師總結,是「以虛空而做佛事」,這裡的虛空指的就是無盡的空性,虛空藏菩薩所現之相,一切皆空。
《大方等大集經》中,虛空藏菩薩在示現神變後,於空中為眾說空性法,云:「說諸法性,如虛空等,今說其門,眾咸諦聽。如空無高,亦無有下,以無高下,亦無體性。如空無生,亦無有滅,以無生滅,性不敗壞。如空無增,亦無有減;以無增減,同諸法相……究竟空法,已盡無盡,無盡不盡,是謂無盡。知此門者,近於菩提,住此門故,速成菩提。」
《虛空藏菩薩經》末,佛在讚說虛空藏菩薩諸功德後,為啟菩薩說空義而發問:「善男子,眾生今者為倚於空,為是虛空倚於眾生?」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復各各不為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皆悉虛假,一切諸法皆依於如及以實際。世尊,猶如虛空無壞無成,無憶想分別,無動無搖,無愛無憎,無芽無種子,無果無業無報離於文字。世尊,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菩薩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諸法之性得無生忍。」
虛空藏菩薩親述成就菩提、廣濟眾生之寶藏,就是一切法皆悉空寂的無盡空性,亦即無壞無成、無動無搖的虛空。如《宗鏡錄》云:虛空無高故,下亦不可得,諸法亦如是,其性無高下。
虛空藏菩薩與地藏菩薩相對,一為空生一切,一為地生一切。虛空藏菩薩以虛空之相滿一切眾生願,以虛空而做佛事,以無盡而為空相,由相顯性,更相應於自性空相的本質。
空性無相,虛空藏菩薩心地的功德如虛空般廣大而無譬喻可形容,故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云:「虛空無喻法能宣,願我得如虛空藏。」佛陀也曾金口親宣讚歎虛空藏菩薩曰:
善哉如汝說, 定者所行處,
身相不可見, 修惠能推求。
此是虛空藏, 常所行止處,
無依無戲論, 三昧力示現。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65635&page=1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23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2月24日佛陀神變節
不行十惡 行十善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不大會做什麼哉要
萬一哉錯了
也不大好
現在工商社會時間緊迫
要看摘要
可以看看網上前輩推薦的南懷瑾
還有印順導師
都很白話
如果真的沒時間
樓主跟某些網友也大力推薦直接念佛
南傳的更直接
阿含經看一看
就看病人看死人
放棄自己五欲
佛親口宣說一定有神通
或是念佛
念到能把佛影像觀在眼前
才能繼續下一步喔
如果沒辦法
那就數息
有很多書有介紹
或是看阿姜曼正傳
http://www.charity.idv.tw/r/r.htm
這些是我這半年在這裡的心得
最好就是自己看
就像水果
有的喜歡吃酸的
就摘綠一點的
有的人怕酸只喜歡甜
就找在叢紅的
別人摘的
不一定是自己要的
律為三乘 共基,淨為三乘共庇
無法捨離味欲,睡眠,無法找到安靜地方禪修的,
念佛是很好的法門
有福快樂 無福者苦 今世後世 為福受樂
2月23日釋迦牟尼佛殊勝功德日 念經功德900000000倍
2月24日佛陀神變節 等持如來殊勝功德日 念經功德 10000000000000000倍
不行十惡 行十善 時時念佛 多多懺悔 隨喜功德 普皆回向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