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是有未婚妻結賽的,
剛離開馬爾巴回到家鄉,結賽去找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說要繼續修行,
唱了首滿意道歌:
敬禮三身上師前, 加持窮子得山居;
既無親朋為掛念, 亦無仇怨相牽纏;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親朋不顧我將老, 弟妹莫認我死期;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死悄悄無人知, 我屍鳥鷲亦不見;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屍一任蒼蠅食, 我血一任蟲蛆飲;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洞內死屍無血痕, 洞外杳然絕人跡;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屍周圍無人繞, 我死不聞人嚎哭;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我行何方無人問, 我止我住無人知;
如是死於崖洞裏, 無悔無恨心滿意。
無人寂靜崖洞處, 窮人所發此死願;
為利一切有情故, 諸佛加庇使圓滿。
未婚妻都不要,
面對非人五女,
用密宗的法,
這個法有戒律的,
能一念傾把一樹果子觀掉下來,還會受報。
能一念傾把觀下來的果子,觀回原位,不會受報。
說密宗所說現身成佛等義,皆非普通人可希望之事。
印光沒說不可能,只說不是普通人可以希望的事。
所以極樂世界灌頂,印祖應該也不會反對才是。
有空記得看一下,19分鐘結緣即可往生極樂世界。
法王如意寶 阿彌陀佛修法極樂捷徑灌頂
vegesmile wrote:轉貼 [一人決策小組] 的 影片
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0JpciQCy0
仁波切 可以結婚耶~~

密勒日巴 傳記... 他上師 有結婚喔!! 稱師母
還有 密勒日巴 還有吃肉...
您說大乘佛教 可以這樣嗎???
您幫忙推廣... 密宗!! 假如是外道怎麼辦呢??
就好像 FB轉貼人家文章.... 而作者有問題.... 您說 轉貼的人 有沒有問題呢???
min9821 wrote:騙不過我的~~
我沒推廣密宗喔,悉達(恕刪)

====佛遺教經 最後叮嚀 + 十重波羅提木叉====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亦名佛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 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 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殖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占相吉凶。 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呪術 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嫚。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稸積。 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犯。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何謂『十重波羅提木叉』:
http://m.blog.sina.com.tw/famscl/article.php?pbgid=986&entryid=634036
我在別樓貼的,
原文轉來,
小笨賢 wrote:
沒標粗體 沒看到..(恕刪)
放心,不是針對你,
隨然你的行為看來有像是
佛教正覺同修會
我也附上附佛外道連結,特徵順便引出,
有緣看到這篇的自己去評斷
附佛外道
附佛外道的特徵
歷史上形形色色的附佛外道,大略表現出以下共同特徵[13]:
喜談神通自我吹捧、怪力亂神、妖言惑眾[13]:如真佛宗,在每個著作中說自己如何了不起,降伏某某護法,並說某某法王皈依其門下。而宋七力則是藉顯像照片、分身能力來吸引信眾。通常,佛教禁忌談論神通和自我吹捧[14]。
教主崇拜[13]:教主自稱大師要求教眾對教主進行崇拜。盧勝彥的弟子稱他為聖尊 並且把盧勝彥作成佛像當商品販售 讓信徒買回去膜拜;奧姆真理教創始人麻原彰晃曾自稱神仙,後來自稱擁有超能力並要求信徒膜拜他 [15]。
依附他宗:教主自稱某佛、某法王轉世,或稱自己就是某神佛甚至某些神佛[16];或與某法王等合影,稱已得傳承。如盧勝彥自稱自己是蓮生活佛[17]。
褒同貶異:附佛外道之間也會互相攻擊。如正覺同修會,會以文章攻擊真佛宗,在著作、演說中褒揚教主與同道人士,稱某些傳統宗教為邪教,甚至稱傳統佛教教派為邪道、稱傳統佛教的知名人士為邪派人物。如佛教正覺同修會聲稱藏傳佛教密宗為邪教[18],後遭到佛教界群起反攻[19]。
自創教典:在著作中聲稱某些佛教經典甚至所有佛教經典是錯誤的或假造的,對佛教經典的部分內容進行他人從未做過的特異解釋;在教義、信條、象徵符號等方面套用其它宗教或現代科學的內容;自創教義、信條。真佛宗盧勝彥的真佛經,其內容自誇自己是白蓮花童子[17]。
盈利行為:以製造並販賣法器、書籍等方法收取金錢。
違背傳統教義:在著作、演說中闡述違背傳統佛教教義的觀點[20],如反對傳統佛教的禁慾等教條、聲稱可即身成佛、聲稱可以男女雙修修練佛法[18]。
仁波切定義:
仁波切源於藏語,原義是「珍寶」,意義與和尚、阿闍黎、喇嘛、高僧相近。在港澳譯作寧波車或仁寶哲。在漢語中仁波切一詞的用法並不普遍;儘管在意義上仁波切與上師和活佛並不完全相同,但在漢語中大眾常用上師和活佛來稱呼仁波切。
僧人在三種情形下會被稱作仁波切,一是轉世高僧(即活佛)並被認證;二是學問堪為世人楷模者;三是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也就是說轉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稱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轉世高僧。
在西藏與不丹,此詞單獨使用時,亦指蓮花生。
這個稱號並不一定用作稱呼人物,有些物也稱作「仁波切」。例如,西藏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像也被稱為「覺窩仁寶哲」(Jowo Rinpoche)。[1] 又如,西藏三大神山之首岡底斯山主峰被稱為岡仁波欽,既「雪山珍寶」之意。
竹慶本樂仁波切,曾經出家,已還俗,是在家人。
密勒日巴的上師馬爾巴,非出家人,是在家修行的瑜伽士。
在家人娶妻結婚無違戒律。
為反而反終自反,與大家共勉之。
言盡於此,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