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Bahn 類似台鐵區間車,不過時速高達120公里,比自強號還快
2. U-Bahn 地下鐵,類似台灣淡水線,不過車廂數量會隨尖峰離峰增減
3. Strassenbahn 輕軌,軌道彎曲能力,以及坡道爬昇率都遠高於地下鐵,可以依市區地形,在街道上穿梭。
4. Bus 一般行駛於乘客較少的路線,更深入城市的角落
一般可購買單次,多次,星期或月票,票價方面當然是月票最便宜。月票的福利很多,例如買一年份可以打折,離峰或例假日可多帶一人乘車,偶爾跨區,有跨區附加票可隨時購買等等.....。
輕軌和公車的不同,個人覺得
1. 輕軌依燈號行駛,路口擁有優先路權,到離站時間容易控制。
2. 乘坐舒適性和安全性相差許多,尤其對行動弱勢族群影響更大。
3.當乘客坐在輕軌上欣賞城市風光時,那種感覺跟坐在公車上,是大大不同。
個人對於高雄輕軌有著相當期待,或是說期待高雄成為一個進步現代的城市,期待坐輕軌經過愛河,柴山,美術館,高雄碼頭,陪老婆逛夢時代,漢神,宜家,好事多.....,希望高雄人能更愛自己的城市,也能吸引更多人來看看不一樣高雄城市的風光。
高雄捷運早就六條了.
紅線 = 小港線 + 左營線 + 楠梓線
橘線 = 西子灣線 + 鳳山線 + 大寮線
以正常捷運的算法,
台北捷運只有兩條半.
接近整條的藍線,
三個半條的紅線, 綠線跟棕線,
以及很短的橘線.
以台北捷運的算法,
東京半藏門線已經通車兩次, 大江戶線已經通車三次, 副都心線已經通車兩次,
也就是八年通車七次.
(事實上八年只有新增兩條)
事實上台北市新通車的捷運, 都是舊有路段的延伸,
新路段幾乎沒有.
內湖線 (新的半條) 原本應該 2006 年年底通車, 延到今年年底,
板橋線早就完工, 只是等板橋車站通車後才一起通,
土城線也是早就在興建.
真正的新路線, 蘆洲支線也要明年才完工.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