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小弟為什麼先不提卡奴的問題,而只是針對銀行作為批評的緣故
銀行不是一般營利營業機構,一般企業可以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做最佳營利手段的應用
而銀行如果也朝這樣的方向去走,如您所說,因為小額信貸賺錢太慢(利率低),而信用卡、現金卡的20%利潤太好賺,但是呆帳比較難打消,但銀行卻不已審核謹慎的方式來縮減呆帳產生,反而以縮減小額信貸的方式來減輕成本,呆帳再以債權轉移的方式丟給討債公司來收回部分呆帳,然造成高額呆帳及成本增加的發卡審核卻隻字不提,沒有改善。
這樣代表什麼?小弟只能說銀行太好賺,根本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合法嗎?或許,但合理嗎?一點也不
政府在沒有改進與監督的措施的話,到時候倒楣的絕對不只卡奴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卡債約有50萬
在9月時終於撐不下去
向家人求救
親愛的阿姨也義不容辭的領出50萬現金讓我去還債
在刷卡時根本不會痛也不覺得有花很多
等到50萬現金擺在桌上
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奢侈浪費
即時我也曾欠過銀行錢
但我能不認為銀行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持卡人的心態
家人的信用卡卡費都是一次結清的
從不動用循環利息(只有我例外...

還有一堆紅利積點可以換....
今天是持卡人自己心甘情願去刷去買那要怨誰??
消費性金融是讓你省去帶現金或急用的困擾
不是讓你可以為所欲為的亂買吧??
如果是為了謀生計動用雙卡還情有可原
(但我想政府應該提出一個政策讓低收入戶或失業戶可以以較低利息去借貸過生活而不是一直在高額利息的迴圈裡轉不出來!)
除了持卡人心態外
我覺得很多電視節目拼命鼓吹名牌風也很要不得
講得好像人生沒有一個LV或GUCCI就白活了一樣
在成熟人的看法當然是有能力再買
問題是在學生或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眼底似乎就是不得不買了...
電視一打開就是彩妝時尚名牌
也難怪卡奴會希望利率低一點
這樣才可以再買多一點啊!!

(開玩笑的~)
pdutw wrote:
公家機關的工作,跟你有多少財產有關係嗎?
在政府機關上班,代表消費能力比較高嗎?
信用卡是看個人,而不是看地方吧!
那非公家機關的人核卡很難嗎?
那種路邊攤辦卡,應該也是銀行授權的吧?
學生辦的卡的額度也可以超過30萬喔?
^^^<== 有學生跟我說過
小弟之前在竹科上班,
當時銀行的核卡方式是....
「名片」....
只要有名片就給你辦了!
一張卡從12萬到19萬到現在的21萬...
還用死纏爛打的方式逼著辦了第二張,
雖說小弟都把信用卡拿來當理財用工具(刷多少繳多少),
但是銀行在核卡方面肯定有瑕疵,
更不用說為了拓展「業務」所用的一些手段了...
學生卡超過30萬?這又不是新聞...
一次推銷個幾張,要多少都有了...
一直到自己用了信用卡,才知道原來信用卡也有買一送一的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