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真的也算 炎黃子孫嗎


baiyan wrote:
所以被日本統治過就是有日本文化囉? 那韓國也有日本文化, 中國也有日本文化, 菲律賓也有日本文化!

你不喜歡中華文化還是不喜歡一個兩區的說法?


那你是沒看清楚我寫的嗎
這是一種政治影響文化的例子啊
有日本文化又不可恥
又不是我割讓台灣的
唐山那邊離我太遠了
連我阿公都沒回去過
我是要緬懷個頭啊
我連台灣的歷史都不清楚了
還去管啥唐宋元明清
要說喜歡中華文化
那怎麼沒多少人喜歡背唐詩宋詞三字經千字文的
倒是一堆人喜歡LADY GAGA SJ的
當然啦 現在是網路文化時代
住哪邊都是無所謂
只要你喜歡就可以

對了!我不喜歡一國兩區這個說法

異鄉苦工 wrote:
那你是沒看清楚我寫的...要說喜歡中華文化
那怎麼沒多少人喜歡背唐詩宋詞三字經千字文的
倒是一堆人喜歡LADY GAGA SJ的
(恕刪)

我女兒讀小學就開始看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
後來老師也要她們讀唐詩三百首,
誰是LADY GAGA ?不知道.
有一次看到一個旅遊節目,介紹的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個鄉下, 周圍景觀很像30年前的台灣,

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地人的長相,氣質, 口音真的就跟台灣人一模一樣, 沒看字幕時, 真的以

為在介紹台灣呢,我覺得台灣的年輕人有必要到閩南去走訪一下, 除了觀光之外,順便探訪一下

祖先的原鄉, 我想 ,一趟閩南之旅之後, 台灣人是不是炎黃子孫, 或許就有答案了.

P.S-看了那個節目之後,我真的相信閩南是台灣人的原鄉,也開始懷疑所謂[有唐山公沒唐山媽]的說法.

眼見為憑,不要人云亦云(尤其有政治立場的媒體),年輕人應該自己去尋找答案.


厚候後 wrote:
只是好奇宋朝到現在才...(恕刪)

你沒認真看吧是說從唐山媽到現在10幾代,不是宋朝到現在10幾代
宋朝之前為何沒記載,可能得問下祖先了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異鄉苦工 wrote:
那是你沒感覺吧
可能你父親那一輩也沒感覺
大多是現在八九十歲的人才有真正經歷過日本統治

我想人家說的原意是說
台灣人本來自己過的好好的
國民黨的人逃難到台灣來
結果現在為了一個遙遠的中華文化
要搞個一國兩區?
...(恕刪)

你近代史
"台灣人本來自己過的好好的"
莫名其妙被個外國人統治,還被殺了幾十萬,你知道這歷史嗎?
台灣人只能讀醫不能從政,活該被外國人管?
國民黨接收台灣是民國34年/1945,你知道這嗎?
撤退是四年後.
一國兩區?兩個中國?
要怪去怪蘇聯


Irene1058 wrote:
有一次看到一個旅遊節...(恕刪)

Irene1058 wrote:
.S-看了那個節目之後,我真的相信閩南是台灣人的原鄉,也開始懷疑所謂[有唐山公沒唐山媽]的說法.

呼應你一下,我家就有唐山媽,我家反而沒有唐山公。
很多人味了強調台灣的(或者說台獨)主體,會自動忽略很多事實,反而會強調某些不一定是很公允的隻字片語來證明自己意見的正確,反正別理這些人就是了。
我就有個血緣很近的血親,他連族譜都不能承認,連自己的開基祖媽都認為是我們造假的,山上的祖墳明明就還在,他還是很堅持有唐山公沒唐山媽,他還是很堅持自己有平埔族血統,那也隨他去,反正連自己祖先都否認,我也無話可說。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尼斯 wrote:
你近代史"台灣人本來...(恕刪)

呼應一下你說的,日本人來台灣殺的百姓,有文字記載的,至少50萬人,但很多人還在強調日本對台的建設,明明是外國割據,就要說成日治,反正這些人開心就好。
法國人佔領越南時,也建港口鐵路,但那是要將掠奪的物資運出,這樣夠清楚了吧。那些吹捧日本建設的人,真是不了解在想什麼。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shinakirai wrote:
根據馬偕醫院的林媽利醫生從血液的研究:

台灣所謂的漢人有85%原住民的血緣,大部分人的母系血緣是粒線體DNA的序列中有約一半來自原住民,另一一半來自福建廣東及亞洲大陸。

福建廣東的人是屬於中國古代百越族後代並非黃河以北的漢人。
這些是有在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
...(恕刪)

新鮮,第一次看到這所謂"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
請問是那一本那一期那一篇誰的論文?

唐山公、唐山媽講法老早聽過很多次,
目前可考知名人物應該是立法院王金平的祖先,
他祖先是隨鄭成功來台的部將之一(好像是部隊裡的軍醫),
可考的已經達到十六代,大概台灣沒有多少家庭比他們早。

我家是在康熙攻打台灣後,被隸屬福建的督府派到台灣的衙門文書,
現在多少台灣人的祖先也沒那麼早來台,其實在唐山公的時代(指荷治到康熙設縣),
有不少台灣人偷渡來台,後續在康熙到雍正之間才撤除海禁,允許福建、廣東的男人到台囤墾。
到了乾隆時期才真正開放沿海居民遷台並攜帶家眷到台灣。

所以實際上有多少人的祖上是唐山媽還大有疑問,
真正記錄可考的大規模移民幾乎在乾隆後期到同治年間,
很多人集資到台囤墾、設鹽田,像台南鹽行與七股的地名都由此而來,
當時平埔族有男有女,為何女人一定要嫁漢人?難道不能嫁同族男人嗎?

我並沒有完全否定唐山公、唐山媽存在,但實際異族通婚的普及性恐怕很值得研究。
我老家從康熙時期就在台南府城,我們祖上都是與漢族通婚,
或許當時尚未開發的中北部囤墾移民異族通婚的比例會比較高,
畢竟當時生活不易,許多移民隻身來台,就地與平埔族通婚,這個情形一定有,
但台南、諸羅(嘉義)這個現象早期真的不多。

尼斯 wrote:
請問是那一本那一期那一篇誰的論文?
...(恕刪)


都跟你說是馬偕 林媽利醫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