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
一般轉手生意和黃牛差...(恕刪)


不一樣吧? 零售商太貴了, 大不了不買, 等到製造商再生產除非零售商可以製造商生產多少通通吃下來, 問題是哪個零售商會這樣做? 否則就會有其他零售商加入競爭便宜賣, 而且很多製造商會找代理商, 價格不是代理商想賣多少就可以賣多少的, 零售商想大撈一筆, 消費者就去買別家的, 票劵就不同了, 是限量的, 賣完就沒了, 有心人士把票掃光然後高價賣給消費者, 消費者連選擇的權力都沒有
莎朗石頭 wrote:
不一樣吧? 零售商太...(恕刪)

某一場演唱會是限量的,某個包包或筆電可能也是限量版的,
轉手獲利是否都有罪?

請問消費者有選擇權力嗎?

當然有,錢在您口袋,誰也拿不走.
沒有任何一場演唱會的門票是消費者一定得買的.

路跑一哥 wrote:
黃牛是社會問題,由公...(恕刪)

當黃牛涉入公眾利益,才是社會問題,
車票,公辦活動門票.....等等.

黃牛掃光某人的演唱會門票,卻發現乏人問津,
會造成什麼社會問題?
少看幾場演唱會又能產生什麼問題?

觀眾不買黃牛票,就沒有黃牛,
這和吸毒大不相同.
cckm wrote:
某一場演唱會是限量的,某個包包或筆電可能也是限量版的,


問題在於會去追限量的筆電或包包的消費者是覺得有那個價值, 多半是心甘情願拿出比原價還高的價格買來收藏, 但是演唱會這種活動, 限量的原因是因為演唱者體力無法負荷無限加演下去, 消費者是因為買不到票非向黃牛買不可, 覺得因為有價值而願意多花錢的消費者應該是沒有, 因為持有限量的包包或筆電的消費者覺得有那個貴的價值, 但是演唱會聽的是同一場, 為什麼我就要比別人多花錢?
莎朗石頭 wrote:
問題在於會去追限量的...(恕刪)

重點不就是價值「二字」?
演唱會門票兩萬張,限量版包包1000個,兩者從此皆不再發行,
有人用原價買到門票,也有人用原價買到限量包包.....

覺得因為有價值而願意多花錢的消費者應該是沒有

光是區域不同,票價就會不同,價值當然也不同.
若沒人想多花錢買門票,黃牛自然就不會存在,
又何必擔心黃牛問題?
照法規講先買票卷,先委託在購買不犯法,買了再收代買費就犯法。

只是黃牛和代買,就兩頭賺,因該不在少數。
就這次現象,其實以往在四大超商端點買門票就有了。
排隊有沒有號碼牌、放物品占位、店員球員簽裁判、還有很多
就排隊就有很多可以講。

最可恥就一人霸占機台,無限購買,完全不管後面人有沒又買到。
只希望可以重視這亂象。不然吵完這次以後還是會發生。





cckm wrote:
展覽或其它活動的票價...(恕刪)


...我的意思 很簡單 假設今天票價一百 被黃牛掃光 你必須花500去買的時候 如果你覺得ok 我當然覺得ok

你覺得黃牛沒錯 賺錢嘛...

所以我說您人真好

這種事沒有對錯...爽就好了啊~ 我今天100元的東西 我要用500元去買 我還覺得合理 誰敢說我錯? 當然沒有...不是嗎?
cckm wrote:
當黃牛涉入公眾利益,才是社會問題,
車票,公辦活動門票.....等等.

黃牛掃光某人的演唱會門票,卻發現乏人問津,
會造成什麼社會問題?
少看幾場演唱會又能產生什麼問題?

觀眾不買黃牛票,就沒有黃牛,
這和吸毒大不相同.



舉吸毒趴例子的部份,是針對你所指的"公權利不應介入私領域"

黃牛在台灣就是違法,即使是在私領域,公權力也有資格介入

如果黃牛哄抬演唱會門票,不會造成社會問題,那為什麼這次演唱會黃牛,財政部會說"立即查稅" ,"為什麼消保處會說"管定了"?

觀眾不買黃牛票,就沒有黃牛,這跟官員所說的"菜價太貴,那就不要吃菜呀""油太貴,那就不要開車呀"有什麼兩樣?

問題是出在那些哄抬售價的投機者,怎麼會反過來怪規規矩矩的老百姓呢?不然你說,黃牛把票通通掃走了,請問真的想欣賞.需要的人要向誰買?
買不到車票可以隔天再回去...也可以考慮別回去阿...會有什麼社會問題?

票買不到可以看DVD阿 也可以考慮不看阿 難道不看會死嗎?

馬總統說 一個便當吃不飽 可以吃兩個阿

徐老闆說 嫌貴 不要用啊

車票有規定說 不能抬高價格去賣 OK 我賣原價500...運費1000 遊戲玩法各人出招

漏洞可以鑽...賣兩盒泡芙 30000 送兩張門票也是有人搞這招阿

這沒啥對錯 只是這種行為讓人討厭而已...

真的 爽就好了 沒有對錯的事情沒啥好再討論下去....這社會本來就是 錢在做人...

門票賣50000 有錢的想看還是會買 沒錢的還是只能哭哭...



路跑一哥 wrote:
財政部會說"立即查稅" ,"為什麼消保處會說"管定了"?...

消保處要管當然沒問題,那是他的職責所在,消費問題大小事他都可以管,
只是這個消保處也是權力有限.
不管有沒有購票風波,財政不也都可以查稅?

不然你說,黃牛把票通通掃走了,請問真的想欣賞.需要的人要向誰買?

少欣賞一次演唱會,和油價/菜價,如何相提並論?
政府單位要確保有油可加,有菜可買,因為這是民生物資,
要不要也要求歌手唱到鞠躬盡瘁死而後矣,因為太多人想聽?

黃牛掃票最後還是落入願意出高價的「需要的人」手上,
不然難不成自己要包場聽?

「油價高,就少開車」,當然沒錯,不然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