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a23164 wrote:
這應是許多家所困惑...(恕刪)

胡不扯 wrote:
這是一本關於國小數...(恕刪)

規定乘數和被乘數的位置, 目的是要讓小孩懂"乘法如何從加法演變而來"
我們規定的乘法符號X, 念做乘以, 就是(被乘數)乘以(乘數)
以一個花圈有9朵花, 5個花圈共有幾朵花為例, 數學上加法的邏輯是
9+9+9+9+9
5個9相加演變成乘法算式是9x5, 是整個教學邏輯依照乘法符號的規定而推演下來的結果, 而當學生寫5x9時, 老師會不確定學生是理解成5個9還是9個5相加, 在加法邏輯上會是
錯誤的5+5+5+5+5+5+5+5+5
或是
正確的9+9+9+9+9
所以要求學生明確依照乘法規定寫出乘數與被乘數的關係與位置能幫助教學上的溝通, 確認學生是否理解"乘法從加法演變而來的過程"
其實如果樓主兒子小一就真能明確理解2-5=-3, 甚至能清楚負數運算在邏輯上的意義, 或許樓主該思考的不是老師對不對, 而是思考您孩子數學上有資優的潛能, 是否該幫他找不同的老師, 甚至提出自學方案
畢竟國小老師必須考量的是全班學生的學習成果, 無法針對單一資優的同學有更進階的教學
胡不扯 wrote:
這是一本關於國小數學教學的書
數學這樣教: 國小數學感教育
作者:李源順
裏頭有提到你所說的 被乘數乘以乘數,書中是指明其實各國的規約皆不同,台灣是這麼規約。

我也覺得這是規約的問題
年輕的生命要是糾結在這上面實在是...挺浪費的(有些小孩真的很死心眼 哈)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ltiplication

臺灣南波萬 wrote:
2-5=-3
彩色筆比鉛筆3枝

5-2=3
轉換為中文應該是
鉛筆比彩色筆3枝

答案要符合答案需求才是。(恕刪)


答案需求是︰括弧內的數字(3),括弧外已經寫上"少"。

(-3)(3)(+3)(3) 都不符合答案需求。

答案需求也沒有要求"轉換為中文"。

5-2=3 不應該出現""的符號。


附言︰原本我表達的「答案要符合答案需求才是」,不夠精準。
(前兩字「答案」是指"算式的結果")

現已修正為「算式的結果要符合答案需求才是」。
袋子裡有2枝彩色筆和5支鉛筆
彩色筆比鉛筆少幾枝?

要解題 總要先理解題意
"彩色筆比鉛筆少幾枝?"
代表鉛筆數量多 而彩色筆數量少
所以要用鉛筆去減彩色筆

這是小一老師的本意

這是國語問題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胡不扯 wrote:
小兒小一數學,結果...(恕刪)

你的算式出來結果是 -3,但你答案卻寫 3,照約定俗成 3 就代表 +3,中間也沒有任何解釋為何負轉正,所以算他錯。
showstopper wrote:
小一有交負數的觀念?...(恕刪)

沒錯 ,雖然樓主小孩有負數觀念 ,但是小一數學並不是這麼教法 ,一般來說少幾個應該是由多減少 ,所以大的數應該放在被減數位置 。
各位不知道

有的國小導師的數學邏輯觀念很差嗎?

我國小時某次月考

導師在檢討某題選擇題時

解題邏輯錯誤

自然給的答案也是錯的

我當時很堅決的跟同學說

導師給的答案是錯的

同學選擇相信導師

結果呢?

最後證明我的答案才是對的

建議樓主聽聽看自己的孩子

是怎麼解釋他的解題邏輯的

如果他敘述的解題邏輯是正確的

何必太在意分數?

又為什麼一定要遵循老師的解題方式?

這樣是抹殺孩子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博士在教大學生

也會誤解課本的原意你相信嗎?

我讀財金系時

曾創造一個全新的國際金融市場理論

讓系主任刮目相看

系主任還要我把推導的過程和結論(數學式)

用電郵寄給他

可是我不好意思跟系主任說

他在某個章節的講解

其實是誤解了課本的原意

不要過於相信權威

不要有「權威的迷思」

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