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已經完全沒有省籍情節與分不出本外省,客家人了?

gogen wrote:
現在70歲以下的都...(恕刪)

1。 老閩南人如我是聽的出客家人講台語的口音問題。無論再怎流利輪轉,3-10句音調腔口立馬抓包(這應驗在耳朵敏感的老閩南人身上)
2: 閩外通婚對閩南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外省人亦能接受此等情事,並無太大的情緒反應!
而,閩客通婚,在老閩南人的觀念較爲嚴重!基本上無法接受!
以上情況經過台灣社會這近20年來的不斷族群融入(含外勞)。新移民遷台,陸配外籍新娘定居台灣後。
也影響了新台灣人對不同族群有了更寬廣的接納度,視野。
因此在不同族群省籍通婚率更年年上升中。
這代表著台灣閩南純種的泉漳血統在8-9年級生的身上已較無2.30年前的高比例了。
反之,每況愈下。
相信在未來20年內。新台灣人擁有純正泉泉,漳泉,漳漳的比例是非常微小的。
若撇除掉漳泉血統好了。
外泉漳客皆為漢民族。
交叉混血結合也並無衝突。
擔心的是,異國人種的加入。
例:菲律賓+泉,漳+印尼,越南+外省!
整個大雜燴混在一起,也都被稱之為台灣人。
這在未來30年內的台灣族群人口混到異族人種血統的高比例上來說是非常有可能的。
台灣很小,人口又多,且是全面接受移民的國家地區。因為人權至上為新台灣人首重的價值觀。
故不能排擠有色人種入台等等..
問題來了。中華民國的泉漳客外已摻雜了許多東南亞異族人種後..
那麼閩南籍台灣人、來自大陸各省台灣人,與客家人的祖地廣東梅縣..會與台灣同樣有這種被混入外族異族的問題嗎?
其實也是有的。且情況嚴重。
畢竟廣東梅縣,漳泉兩地,與其它省份都在近20年都擁入了大量的東南亞,非洲,中東等異族在當地遊學,求學,工作,等活動..

由此可見,我們的民族,與台灣人將在未來30年內都變的不純正了。
這在台灣,大陸都存在的嚴重問題。
但從這股大雜燴來說就是不分國界區域人種的。
這樣才能跟的上先進國家的多種族大融爐共同體社會國家多元化發展與包容。
就像西北歐國家一樣開明與先進。
有什麼好分的
再繼續窮下去就自動統一了
喔不對
是拜託中共來解救水深火熱的台灣同胞
gogen wrote:
早年所謂外省人因在國家的考試上有名額分配上的特權

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公務人員高普考試按省區定額錄取制度沿革』的pdf檔,其中有兩張圖表。
早在五十多年前,民國五十年起,台籍的錄取率就接近8成。





chiashin wrote:
網路上可以搜尋到『...(恕刪)




你好認真哦!








跟著呼口號就對了



最好再捐個小豬

enhrulee wrote:
台語老早就有認證了耶
客語、原民語、各種鄉土語言認證每年都要考試
而且有分級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恕刪)


我有說道其中一個關鍵原因

每到了選舉年 客委會就會出來播認證廣告

看了好可憐一千元就可以買認同票
本來就沒有什麼人是純種啦

其實重要的是群體意識,而不是血統DNA

美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longines300mjp wrote:
1。 老閩南人如我是...(恕刪)
公務人員高普考試按省區定額錄取制度沿革

有興趣可以下載來看看,以前的制度是怎麼樣
合不合常理,大家可以思考
80%看起來不低,但反過來看就

佔10%的人口,錄取比例有20%,10%中有大部份還是軍人或已經是公務員不用考了,10%中真正需要考公務員的比例可能是一半以下,但錄取比例佔有15∼20%

這個要看兩者的錄取率差幾倍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事
現在已經改了,我只是想陳述歷史,無意怪罪任何人



chiashin wrote:
網路上可以搜尋到『公...(恕刪)
gogen wrote:
佔10%的人口,錄取比例有20%,10%中有大部份還是軍人或已經是公務員不用考了,10%中真正需要考公務員的比例可能是一半以下,但錄取比例佔有15∼20%

我看到的數據,1940年代,外省籍的比例超過20%,到1990年,仍有13%。
我覺得50歲以上的人才會有,越老越嚴重~~
50歲以下的人已經沒有什麼本省外省情節了,
35~50歲沒什麼特殊情節,說自已是臺灣人或中國人都可以接受,只要有錢賺就好~~
35歲以下有堅持我是臺灣人情節,要和中國劃分清楚~
對,確實有13%
我講的太概略


chiashin wrote:
我看到的數據,194...(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