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為何台灣怎都只會代工,連美利達和捷安特都是

一開板的, 品牌代工搞不清楚
附和的,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臺灣的公司規模是沒有一些國外大廠那麼大, 但怎麼品牌就不是品牌了, 研發也都不算研發了

以臺灣的人口規模來相比, 技術與研發絕對是超乎水準的, 不可否認代工是有很高的比例, 但代工也分很多層級的, 不用妄自菲薄
大家的討論有點混亂了..
首先,搞清楚 上下游的關係
研發(核心技術) --> 生產 (代工技術) --> 行銷 (品牌)

台灣一直以來的確處於生產代工的產業, 目前面對的困境也的確需要作產業的升級

產業升級的路有兩種, 亦是往上游研發, 下游開創品牌價值

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水準, 更需要有堅強的基礎科學作支撐(如 物理, 數學, 化學), 然台灣大多學子多短視近利(如我), 嚮往股票領到手軟的工作, 所以一流的人才都集中在電機電子資訊, 在基礎科學上沒有一定的研究, 在研發上亦無法有重大的突破, 當然, 研發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錢還有時間, 這兩點更不是台灣商人所能承擔的,所以惡性循環下, 台灣的產業始終未能脫離代工的命運...

有些聰明的商人知道研發不一定可行,所以往品牌行向靠攏, 賺左手進右手出的銀子, 但是, 行銷似乎又不是那麼的容易, 面對全球的競爭,一樣需要砸大把的銀子打廣告, 讓自己的品牌有點知名度, 有人失敗(笨Q)有人成功(HTC),
多多少少需要點機運阿

所以,我要強調的, 產業升級不是只有研發這條路阿....
anky2002 wrote:
樓上的那你敢說~台灣是一個研發型~不是以代工為主的國家嗎


我不是樓上的

既然這篇是在說自行車
那就以台灣的自行車產業來說
品牌與研發累積的POWER與價值,我覺得已經遠大於代工的規模
可以去看很多成車上的零件,掛的是台灣零件的品牌,而非該成車的品牌
就像樓主提到的捷安特上掛著洗馬路的零件
就算要說代工
報導也找的到台灣自行車零件品牌,下單國外(非大陸)代工的報導

其他產業是其他產業的事情
樓主的論述,很明顯的在自行車產業的論述是錯誤的
既然如此,不需要用其他產業的狀況來解釋自行車產業或者是樓主的論述
這樣只會模糊討論的主題,不需要去牽扯其他產業


anky2002 wrote:


我不是不懂單車~...(恕刪)



在看完開板板主文章,我開心的笑完之後,
又看到這個anky2002的一連串發言,
我又開心的笑了,謝啦~真的謝啦!
太感謝二位了.... 哈哈哈哈哈哈
我可以弱弱的問一個問題嗎? 因為才剛踏入單車領域不久

台灣品牌的單車骨架不能說是世界第一

請問是因為焊接的技術問題 還是設計的能力方面?

蓮花用TOYOTA的引擎~代工?
BITOTA用DUCATI的引擎~代工?

別鬧了~
肥料掺了金坷拉,小麥畝產一千八~酒店用了金坷拉,恩公連打一千發~愛駒加了金坷拉,轉速也能一萬八
問一個問題好了...

假如有二台車

一台是很好的車架跟鳥鳥的變速器,

一台是鳥鳥的車架跟很好的變速器

你會選那一台

變速器台灣不是不會做, 是要不要用台灣的問題而已

IBM出產的電腦,一定要用IBM的主機版嗎??IBM又不是不會做主機版

今天假如捷安特用微轉的變速器

跟洗馬路用自己的車架,跟自己的變速器

你猜我會買那一台

別的不敢講,自行車台灣是有能力全部自製且又是一線品牌的

IBM出產的電腦,一定要用IBM的主機版嗎??IBM又不是不會做主機版

感覺有人一直搞不清楚又硬凹
很抱歉,
中間的各位大大的發文,我沒看完

直接回發文的樓主大大

如果供應商為日本,Giant為台灣品牌
更是了不起

小弟以為
這表示
日本廠商反而是台灣Giant的代工廠

這樣,您懂了嗎?
另外補充一點
如果有一天

SONY也要出自行車

阿SONY是要自己去買一個自行車研發中心/生產線 喔?
生產的產品掛的是別的廠商的品牌販售....代工
生產的產品掛的是自家的品牌販售..........非代工

基本的定義都搞錯..這一篇文章不具備討論的價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