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_wchsu wrote:
4.京華城正要開幕時,不巧遇納莉颱風而淹大水,修繕加營業損失,不知又多燒掉幾十億,
納莉颱風那次淹大水,連sogo這個金雞母都被淹到要搞紓困,最後連經營權都被搞掉.
原本舉債已經偏高,再去多借幾十億,讓3.的問題雪上加霜.

光是1+2+3就把新竹風城拖垮了,京華城 保重...(恕刪)

前後矛盾耶!
那你怎麼解釋sogo這個金雞母都被淹到要搞紓困
而京華城沒有?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yukiko wrote:
前後矛盾耶!那你怎麼...(恕刪)


sogo要紓困不是因為sogo不賺錢,只是突然需要大筆的資金修繕,而當時老闆手裡沒這麼多錢.

sogo一直是一個體質不錯且持續賺錢的百貨公司,
但納莉颱風時運氣不好淹了大水,因此立刻需要一筆資金來修繕,不然沒辦法繼續開門做生意.
因此去找紓困以解決短期的大量資金需求,修繕完畢後再繼續營業,
以sogo的營利能力,要連本帶利的還,完全沒問題.
所以才引起各方覬覦,利用這個機會奪走經營權.
會賺錢的公司,大家當然搶破頭

京華城從購地到建設已經借了不少錢,還沒開幕就淹水,因此要再借多幾十億修繕才開得了門,
而且還要延後開幕,銀行的利息可是從你借走的那天開始算的
還沒開始賺錢就已經負債纍纍,而且因為天災還增加了負債與延後還款的時程,
這個就要人命了.

其實我很久以前就一直認為京華城適合改建成5星級Hotel......

至少讓他其中幾層樓改為飯店, 應該蠻合適的.
同樣的梗對剩鬥士只能用一次, 燃燒吧洨宇宙~

鴨唬雞摸爛到爆 wrote:

樓下的萬泰好像也收...(恕刪)



收掉了嗎
沒有吧
關網上面還是有顯示啊
萬泰是聯名卡的合作銀行耶
http://web01.livingmall.com.tw/page.asp?pgid=xx0203

另外還有一點也不錯
就是累的時候可以到4樓的服務中心
一個人扣50點紅利然後享用下午茶

在告訴各位一件事
陸客來台觀光
京華城是被納入的景點之一
這是因為附近地方好停大型遊覽車
加上沈先生最近在大陸擴展商機不錯
所以連帶影響台灣這邊的業績
所以在B2美食街那邊才設置了台灣辦手禮專區
台灣欠一屁股債.錢都搞到大陸去複製另一家xx城了.台灣這家丟著擺爛遲早關門的..
goodversion wrote:
正經一下,回應樓主的問題,他靠什麼賺錢?

重點在於他們的店租,我記得剛開幕時,他們好像有說他們店租的方式跟別的百貨不一樣

京華城是購物中心,SOGO跟新光三越是百貨公司!二者本來就不一樣!差異如下

1.購物中心主要是靠收租金(向承租來開店的廠商收租金,所以有些是包底抽成),百貨公司則是靠自身經營來獲利,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發票上方,京華城不同店家最上方的公司抬頭都不一樣,百貨公司在不同櫃消費,發票抬頭幾乎都不會變(所以妳在百貨公司消費,專櫃小姐都要去當層的特定地區請專員過卡跟開發票---本人今年過年時在信義新天地買BOSS西裝也不例外),只有數幾個高檔精品跟美食街的發票抬頭會不一樣

2.購物中心業主方的工作人員少(每一家店的店員都是廠商自己另外派人來的),國外有些很賺錢的購物中心業主方的編制人員甚至只有30多人。百貨公司業主編制人員就很多人,所以你會發現新光三越的銷售人員,都會有統一的制服

3.購物中心裡面的每一櫃幾乎都是獨立空間,有玻璃隔間跟門,百貨公司的櫃真的就是一般的櫃,不會每一櫃都有完全獨立的小空間

4.購物中心裡面都會有1~2家的主力店,台灣購物中心主力店通常是量販店,以前不是有TESCO跟佳世客這些量販店進駐購物中心嗎?國外購物中心有的主力店是--百貨公司,有的裡面還有學校跟醫院!

popcorn01 wrote:
有次平日晚上, 我在A9某櫃站了三小時,
因為買東西猶豫很久, 聊很久. 不僅該櫃只有我一人, 其他櫃也幾乎沒什麼人...

百貨公司平常沒有活動時,在裡面消費的人本來就很少(如果沒活動卻很多人消費,那台灣的景氣真的是很旺啦)

tommycheng wrote:
開車去京華城停,然後坐免費接駁車去sogo逛…

我姐就是把京華城當停車場來用

yukiko wrote:
前後矛盾耶!
那你怎麼解釋sogo這個金雞母都被淹到要搞紓困
而京華城沒有?

我要說的話都被ian_wchsu君說完了(PS上班時無法發表長篇大論啊)!SOGO要是濫,怎麼會搞到大家搶咧,連某個坐輪椅的人都出來喬

ian_wchsu wrote:
sogo要紓困不是因為sogo不賺錢,只是突然需要大筆的資金修繕,而當時老闆手裡沒這麼多錢.

sogo一直是一個體質不錯且持續賺錢的百貨公司,
但納莉颱風時運氣不好淹了大水,因此立刻需要一筆資金來修繕,不然沒辦法繼續開門做生意.
因此去找紓困以解決短期的大量資金需求,修繕完畢後再繼續營業,
以sogo的營利能力,要連本帶利的還,完全沒問題.
所以才引起各方覬覦,利用這個機會奪走經營權.
會賺錢的公司,大家當然搶破頭


yukiko wrote:
如果以這一篇的回應來看
大多數開車的朋友都喜歡去,而且幾乎都是去『購物』,而不是『逛街』(買了就跑,所以平常看起來人不多)
請注意開車族跟捷運公車族消費力是有差異的

光是以台北盆地六百多萬人開車的比例
京華城反而是『很賺錢』的


本人不是很認同,這跟開不開車關聯性不大,跟方不方便女人去購物有關才對,去消費的女人多寡是百貨公司跟購物中心成敗的最大關鍵

leontief wrote:
華那威秀竟然不給我看位置表

早就沒有華納啦,華納早就撤資了,現在叫威秀影城,另外法雅克的法方也撤資了,所以也看不到Fnac這四個字母,法雅客現在是新光三越自己經營的品牌

看很多網友說都是專程去那邊看電影,想必是電影院很不錯(下次有好片時我會去那邊看一下電影),但是就一個商場規劃來說,沒辦法讓消費者進門多消費,真的是很失敗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京華城逛起來有國外的感覺.

SOGO很台,逛的時候會摸到商品,像菜市場一般的購物方式.

適合老一輩有錢人逛買.

台灣這十多年來商場都不成功,與國情有關.

有錢購物的大嬸不喜歡進入單獨的空間被店員監視.

而菜市場型的百貨公司四面沒牆又沒門馬上快閃.

當然菜市場型的商品也容易貼近客人而售出.

而且大部份要去菜市場買菜的婆婆媽媽早就決定要買雞魚蛋奶.

所以當然買多逛少了.

又不是築地市場可以逛的,有人去逛菜市場嗎.

當初投資商場的老板们其實是評估台灣國民所得增加到2~3萬美元後.

菜市場型的百貨會漸漸式微.

沒想到經濟沒長進,年輕人越來越窮,所以大家的消費習慣還是延習著20~30年前的方式啊.


kanting wrote:
當初投資商場的老板们其實是評估台灣國民所得增加到2~3萬美元後.

菜市場型的百貨會漸漸式微.

沒想到經濟沒長進,年輕人越來越窮,所以大家的消費習慣還是延習著20~30年前的方式啊.

是這樣嗎?
照這麼說的話現在年收入在2-3萬美金以上的人應該是喜好京華城甚於SOGO,
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大呆群 wrote:
地點應該是最大的因素吧~~
附近就一間京華城而已
不構成一個商圈的條件跟規模..(恕刪)


同意樓上說法。
京華城被邊緣化了!
一邊是忠孝復興商圈(SOGO、微風廣場,以前還有沒倒的中興百貨), 另一邊則是信義商圈(101、新光三越、誠品、華納威秀影城);兩邊既可達捷運,又有較多商家,所以居在中間的京華城就比較難經營了,得靠自己商家吸引客人。
兼善天下的心情故事 http://timshea.pixnet.net/blog/
有人知道荷蘭銀行的電影優惠到什麼時候嗎

之前和花旗簽約時還蠻常去看的...後來才常轉戰威秀

不過現在平日威秀打個折還+爆米花還是常常超過400

一點都沒有便宜的感覺...想重回喜滿客...

只是不知道她優惠還有多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