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等等,你都明白嗎?(02-08補充)

bookgain wrote:
完全不一樣

手錶效應比較像多頭馬車,讓人難以抉擇
西瓜偎大邊是在講選擇立場時,以利益大者或強勢者為依歸,而不以公平、正義、是非為基準點(恕刪)


雖然有些離題,但我覺得很多理論不要只看表面的表象。

我個人覺得手錶效應引起的資訊過載現象不全然是個壞事,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適時的在組織中引入第二隻錶,
不論是不是時間不同的錶。

如果沒有第二隻錶,組織或企業中也不會查覺目前的錶是有問題的,
當組織內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有自覺的組織應該會去查覺其中的不同,
或許其中有一個是對的,或是兩個都是錯的。
並從中間調整方向。

簡單而言,企業不應該排斥不同的聲音。但是要從衝突中找出方向。
那有01理論 或01效應嗎?
蔣大應該來發明一個.
板橋艾力克斯 wrote:
我個人覺得手錶效應引起的資訊過載現象不全然是個壞事,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適時的在組織中引入第二隻錶,
不論是不是時間不同的錶。

如果沒有第二隻錶,組織或企業中也不會查覺目前的錶是有問題的,
當組織內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有自覺的組織應該會去查覺其中的不同,
或許其中有一個是對的,或是兩個都是錯的。
並從中間調整方向。

簡單而言,企業不應該排斥不同的聲音。但是要從衝突中找出方向。

手錶理論只是單純在描述參考點變多,人反而無所適從,不知道該相信哪個
你說的組織的例子,雖然講的很精彩,但又偏離手錶理論了,反而比較像政治學中說的獨裁與民主的差別

你說的"組織內的不同聲音"與手錶理論說的"當一個人有兩個手錶時",這兩者是不同的
時間有其獨一無二性,因此當有兩個顯示不同時間的手錶時,就會有疑惑產生,與純粹多資訊的意義不同
就像你是主管時,你可以有很多下屬給你建議,這並不會造成無所適從
手錶理論反而像是當你是學生時,同一件事,A老師說這樣做好,B老師說這樣做不好,反而會造成學生的無所適從,因為老師通常是學生行動的準繩
PS.但現在社會,尊師重道的觀念淡了,所以這個例子就有點薄弱了

因為正確時間只能有一個
我會贊同前面大大舉的新聞例子,也是因為真相也只能有一個
但當信賴的傳達工具(手錶、新聞)顯示出不同資訊時,反而會造成接收者的困惑

但政治評論的新聞不算,因為政治隨每個人觀感不同而不同,並無唯一性
這裡的新聞著重在事實報導類的,例如幾死幾傷、或得票數多少,這種具唯一性的新聞
青春若有張不老的臉 但願它永遠不被改變 許多夢想總編織太美 跟著迎接幻滅 愛上你是最快樂的事 卻又換來最痛苦的悲【永離01】
noelle wrote:
1、蝴蝶效應:上個世...(恕刪)


真是許久不見的好文
Bravo4freedom wrote:
關於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等等,你有獨立思考嗎?
ex: 蝴蝶效應, 讓我想到 近代物理 量子力學
在海森堡發現「測不準原理」的當年,他曾說過「因果律的無效已終定地為量子力學所驗證」。
這番話給科學家與哲學家開啟劇烈爭論的門戶。問題爭論的焦點在於:用統計律和機率描述物理現象,是導源於我們對決定現象的因素認識欠完善,或是由於我們對量子世界的正確認識所生出。誰能斷言量子力學不會隨著時間更形完備而找出新的準確測出粒子速度與位置的實驗方法呢?
...(恕刪)

說真的,100個講蝴蝶效應的人,可能不到一個有看過渾沌理論的書。
事實上根本沒有蝴蝶拍翅,更別提什麼颶風。
勞倫茲所研究的是用數學程式運作超級電腦模擬出來的氣候模擬,
當修改某些程式小參數時,整個模擬的結果完全出乎他們的預料。
可是他在對群眾演講時,無法用生硬的程式參數對聽眾說明,
所以才用蝴蝶來形容這些程式參數,改變產生非線性的結果形容成颶風,
但是這些非線性的結果,如同勞倫茲吸子(Lorenz attractor)或是碎型(Fractal),
還是能看出某些規律性,所以也才有渾沌這項學說。
網路上誤用的蝴蝶效應完全是誤解了混沌理論。

k2 wrote:
說真的,100個講蝴蝶效應的人,可能不到一個有看過渾沌理論的書。
事實上根本沒有蝴蝶拍翅,更別提什麼颶風。......網路上誤用的蝴蝶效應完全是誤解了混沌理論。
恕刪)


說真的,不是每個要知道蝴蝶效應的, 都要知道,或是想去知道什麼是線性非線性,勞倫茲吸子(Lorenz attractor)或是碎型(Fractal)
不然勞倫茲就不會對群眾演講的時候要使用蝴蝶跟颶風來比喻
那麼蝴蝶效應.渾沌理論僅會淪為象牙塔裡的學說
沒有普世價值....不是嗎

網路上誤用,這是理解錯誤造成,至少一些社會學科書上引用的並沒有錯誤
蝴蝶效應最主要的精神,簡單明瞭的理解,就只是一個微小不經意的作為終將變成無法預測的結局
至於他的理論依據,實驗過程,那是專門學科需要去研讀的

言歸正傳:
突然想到一個東西叫沉澱成本
記得當時舉的例是說等公車
一早上班要等公車,已經等了20分鐘車沒來,可能誤點了,再繼續等了10分鐘,車真的誤點了
再多等5分鐘上班可能就會遲到,直接招計程車可以避免遲到
但是已經等了30分鐘了,會不會一坐上計程車,可是公車卻來了,那就浪費錢了,而且白等了30分鐘
但是如果繼續等下去,可能車真的不會來,你會遲到被扣薪

這30分鐘是已經花費出去不可回收的沉澱成本
所以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作為一個理性人,應該不要把沉澱成本考慮進去
因為那是無用的,不可逆的
就這個例子,應該只需要考慮計程車費跟遲到被扣的薪水,兩者之間的差異來做出決策

不知道有沒有講錯,這個好像是經濟學的東西......
認識01那麼久
好文章真多
又花錢又花時間的地方
我完完全全上癮了
mark0826 wrote:
這30分鐘是已經花費出去不可回收的沉澱成本
所以在做出決策的時候,作為一個理性人,應該不要把沉澱成本考慮進去
因為那是無用的,不可逆的
就這個例子,應該只需要考慮計程車費跟遲到被扣的薪水,兩者之間的差異來做出決策(恕刪)


說真的,很多人都會犯上面這個錯… 主管們也常呢… 只是規模放大數倍…

我最常看到的,就是公司在研發的觀念:

主管常會覺得,"X的,這產品我錢都已經投進去上千萬/上億了 (我公車都已經等 X 分鐘了),怎可能現在停?(怎可能現在不等了,去坐計程車)" 所以就還是投錢下去,硬要作出來 (就是要等下去,等到公車來)

但主管就是沒發現,這投入的上千萬,可能絕大部份都已成為了 sunken cost 了… 你決定要不要開發下去,決策點不應是 "你已投入多少錢",而是 "你還要投入多少錢才會成功 vs 成功的話,是否可賺錢"…

要是還需太多的錢,不如把這些錢拿去研發另個更有機會的產品,比較好… (但許多主管的缺點就是不肯承認錯誤… 研發案作出來,不賺,還可以怪業務, etc… 但要是要中途叫停,就是代表一開始他們決定要作的決策是錯的…)

---

要不就是 XXX 事業部辦了,但沒效果,但覺得 "可惜",所以還是硬要再投錢下去,作出一咪咪效果來… (事實上,沒效果,撤掉,資源換到重點事業部,可能效果更好… 80/20 法則啦~ 對 20% 提供了 80% 業績的客戶,才要重點照顧不是?)

手表理論小弟看了好久終於有點頭緒了!!


是不是就像是小弟之前的一個朋友生日
收到好朋友送的一隻寵物
就是有兩個頭的龍
兩個頭都長的一模一樣
導致我朋友不知道要跟哪個頭玩會帶給她最大的快樂

所以可以引申為手錶理論嗎???

國王的新馬子 wrote:
手表理論小弟看了好久...(恕刪)


果然是閒聊版嘴砲區
http://www.facebook.com/MiniLin.fans 超萌系美少女Mini 粉絲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