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來臨,大陸各地網友穿著漢服遊園賞景(圖)

Eddychiu wrote:
其實是蠻樂見對岸有這...(恕刪)




+1

不像台灣

"洋人"越來越多

過年放個炮都嫌吵

然後再來說~~過年真沒年味~~
璃煙 wrote:
而台灣人?每次遇到重要場合,一定是用原住民服飾還是原住民歌舞...(恕刪)


您真的很不了解台灣,就跟某個說爬也要爬到阿里山的人一樣
baobe wrote:
看这个题目,我心想一定会被炮的.何必呢?
过年才这样呢,外国人过万圣节那样吓人都不见被骂.就因为他们是大陆人吗?才刚刚开始穿,以后说不定会更好,现在大陆 开始重视国学,往好的方面看看不行吗?也许有一天台湾过节的时候也这样搞.宽容点,别这样好吗?


何謂國學? 何謂漢文化? 穿上古裝就可稱為復興漢文化,重視國學?
那從古至今卻被貴國簡化的字體呢? 要不要先導正字體再來談談國學為何.
-Terence@Taiwan-
復興漢文化
也來多寫繁體吧
~(  ̄▽ ̄ )~ ( _△_ )~(  ̄▽ ̄ )~( _△_ )~(  ̄▽ ̄ )~
broken310 wrote:
您真的很不了解台灣,...(恕刪)


@@.. 那麼閣下你了解嗎?
不如說來聽聽?
爬也要爬到阿里山的是那位阿?我不熟耶@@
你跟他很好嗎?我跟那位姓溫的向來不熟阿~
雖說以溝通的角度來說,簡體勉強還能接受。
但老實說我對簡體字還是很感冒。

中國字有個特點,非拼字系統,一個字有時就能代表一個意境。
一個字了解其部首組合,就可知其字義,這些道理在象形、篆、楷並沒有被打破。
簡化可行但不夠完備,有些字的美感都沒了;也破壞了一些字的因果關系或由來。
四字成詩、二句成畫真能完整表達?

加上簡體的通字很多,也不管其意,
只一昧去繁為主有時真的會造成閱讀古文的困擾。(這是我目前覺得最困擾的)
一些、古文、佛經、詩詞為例,雲、云,干、乾差一字的意義就相去甚遠。
或許大陸人真的很聰明?或許只是我不習慣,無法客觀視之。
我的鬱悶還真是輸了(郁)…
sosogood3 wrote:
元宵節來臨,大陸各地...(恕刪)


我覺得不錯
是個起頭,但服裝的剪裁真的真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我過年也喜歡穿棉襖(不知是不是所謂漢服),而且也滿好看的
以文化觀點來看,希望能發展出華人特有的民族服飾
中國古人:XX兄~愚弟不明白之處勞煩賢兄指點迷津~
現代中國人:拜託~我還需要你來教我嗎!!有什麼了不起!

沐猴而冠...
sosogood3 wrote:
元宵節來臨,大陸各地...(恕刪)


我發現若是只穿個漢服還OK

但~頭上包個巾 或是帶個古代帽子

看起來真的很呆樣

TerenceLin0708 wrote:
何謂國學? 何謂漢文化? 穿上古裝就可稱為復興漢文化,重視國學?
那從古至今卻被貴國簡化的字體呢? 要不要先導正字體再來談談國學為何.


1,國學,乃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
2,漢文化,是漢民族5000多年下來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爲,風俗,習慣等輻射出來的一切意識活動。
關於簡體字這是個在一個階段内的意識形態所造成的,很多字也是古以有之的。他的形成並不是在1956年,只是1956年被規範化。但是從個人多角度來講還是正體字好,現在我也使用正體字的輸入法了,是否能得到一點點認可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