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 簡體中文 連署~ 歡迎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
夭壽...很多字不會...(恕刪)

不好意思
題外話又來了
殘體字是怎麼演化來的阿?
發明者其實也滿厲害的
像日本也有發明羅馬拼音日文

後來我冷靜思考後
我發現我看殘體很眼殘
是因為小時候國字寫彎一點或不端正正確
就被老師圈起來罰寫或被唸到臭頭
所以現在看起來才會吃力,我在猜~

leopretec wrote:
抵制簡體中文字連署+...(恕刪)

+1
不想多說,反正不想看殘體字就對了
連署+1
不想看什麼簡體中文
不想看什麼殘體字
繁體中文是唯一
看01還出現其他怪符號勒

leopretec wrote:
殘體字是怎麼演化來的阿?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 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 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 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 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誌》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採用俗體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 它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體字的產生依據,影響深遠。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彙》,收入不少簡體字,並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體字)推行,使書寫處於約易。”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體研究會發表《簡體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體字登記表》。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佈,在全國推行。 以後這個方案根據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

對岸找來的資料
來自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4890/1320885.html
inte2256 wrote:
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恕刪)

哇塞~受教了
不過大陸這邊樣搞教改也是滿厲害的
說改就改!
不像我們弱貝爾得主把我們國家教改搞成這樣
好像台灣現在用的文字中有很多也是簡體字,只是數量不多,畢竟簡體字是在國民黨執政期間產出的,所以國民黨到台灣后也有所小範圍的應用,比如‘臺’‘台’就是用的簡體!其實大陸小時候也沒有可以的學過繁體字也都是平時接觸!感覺看繁體還是挺容易的,可能很多還是不會書寫,但能認識!不過談到方面書寫確實簡體字寫起來比繁體字快得多,筆劃少太多了!
恋恋的风 wrote:
好像台灣現在用的文字...(恕刪)

不過大陸人看繁體不會覺得不習慣嗎?
筆畫那麼多,應該也不容易猜吧?
leopretec wrote:
不過大陸人看繁體不會...(恕刪)

看的习惯啊,大陆的书法还有对联都是用繁体
大陆的论坛也有好多台湾的朋友用繁体
交流没有障碍啊。用什么字体是个人习惯问题
谈不上尊重不尊重。
Hzy115 wrote:
是不是政治文大家心裡...(恕刪)


政治咖 你怎模又跑到我的版報到啦?

每次我的文章你一定會嘎一腳



好累歐~

我發現閒聊版經常有正簡之爭啊!

只好把同文堂設成排除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

不然都不知道在亂啥

According to this:http://baike.baidu.com/view/759643.htm?fr=ala0_1_1
現行的規範漢字,並不完全依照六書這傳統的漢字造字法則產生出來現。而是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According to this:http://baike.baidu.com/view/41026.htm?func=retitle
繁體字與歷史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這種結合又賦予繁體字某種特殊的意義,使她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象徵著五千年的古國文明,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民族的團結悠久燦爛的文化。



我只有複製而已喔~(同文堂自動轉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