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發覺大家老愛在原住民的考試、補助、生活習慣上打轉。
考試這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你要那位考18分上大學加分加100%他上得了台大嗎?那有誰看到他們的基本分是花多少時間拼來的,有些甚至不需要靠加分。若真的要說,僑生與蒙藏生考試能加分不是更怪。
補助這東西本來就是給弱勢的人,只是名目不同,我身為原住民很多補助我都不能辦,所以我有享受到嗎?該討論的是明明不符條件還坐享好處的人吧!有空去查查原住民申辦補助的比例有多低。
重申一次,我們會做的醜事你們也會做,因為大家都是人類。亂搞男女關係?在車上喇基被拍到的是原住民?在廁所生小孩生完就跑的是原住民?給小孩餵毒抽煙的是原住民?卡債族月光族都原住民?我家附近每次喝完酒跟老婆要不到錢就開瓦斯鬧自殺的他老婆是原住民!
所以,幫個忙!不要一兩件醜事剛好是原住民做的,原住民就矮一截。
我們只是樂天知命,不愛計較的一群而已。再酸也只是顯得小鼻子小眼睛
goooooo wrote:
你還是直接回文吧~別...(恕刪)
中肯+1,
都要基本分沒錯,但你有沒有想過,都考一樣分數,你確因為有加分,就比我多了很多分,這哪裡很公平,一樣的努力,得到的回報不一樣,只因為你有加分,誰不會心理不爽。公務人員是爽,可是你可以去參加考試,有實力考上你就享受,考不上就是實力不如人,沒啥好怨嘆的,為什麼大家會特別檢視原住民,因為你們有領補助,為什麼不能檢視(你們領的補助,不是大家繳的稅
,一般人繳的稅多還是原住民多),你不要說你沒領就不算,事實上就是有這麼名義在,早期台灣人去國外旅遊評價也差
,那為什麼現在變好了,那是為什麼?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提升的,別人也才慢慢接受。我不否認有認真的原住民但是一般人沒有嗎?一但你給別人壞印象,要扭轉過來本來就是要加倍努力,你今天正常努力就要扭轉的話,那其他保持好印象的人不就是白痴。何況你今天是整個族群的風評不好,不是你個人風評不好,那我說為什麼客家人給人感覺就是勤儉持家,為什麼?
我奶奶家在台東,原住民很多
個性很樂天又外向大方,不認識的路人也可以聊一整天XD
有次回去塞車,路邊看到有個原住民開的小攤子正在烤肉
下車借個廁所,結果一不小心被他們請吃BBQ,還一起唱歌唱到晚上才走XDDD
政策方面,跟原住民本身沒啥關係
但申請推甄加分那邊,我覺得應該要有更好的方式區分需要及不需要的人...
像東部的孩子教育資源稀少,同一個班級裡面又多數是原住民,很多孩子就算努力念書,
最後還是抵不過原民同學的優惠加分,像我的表弟表妹在班上努力念書得第一名,
但現實是最後推甄時他們會輸給原民同學,在這樣的班級裡面,
平地血統的孩子反而成為弱勢族群,努力也得不到回報,多少打擊到他們學習的向上心
我覺得很怪就是了
我覺得教育的加分優惠應該是給資源弱勢的地區/家庭,而不是看血統我在北部念書時也有原民同學,外表完全看不出來,他的教育資源跟我們一模一樣,並沒有哪裡弱勢,
我一直不懂為什麼他可以得到特別優惠
0snownow0.blogspot.com *雪紋|攝影新手習作簿
原住民考試加分,是希望原住民多多嘗試,用這個作為鼓勵,
因為 40 歲以上年計較大的原住民,受的教育不比同年紀的平地人,
故他們對於教育通常會比較疏忽,較為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不是全部)
加分的規定是希望有志的年輕原住民能夠勇於接受挑戰。
當然,也有些原住民早就住在都市很久了,或是混血兒想投機這些情形,
故才會修正成「一定要會說原住民語」才能登記為原住民的規定,
畢竟跟多數的原住民長輩一起生活你才會懂得講........
自己想看看,長輩一邊叫你去買酒,一邊讀書的日子是有多辛苦

剛出生時誰知道你是不是原住民... 很多人都是等到考試前才去登記,
後來因為不會講原住民語而作罷。
至於原住民的本性,因為我個人認識許多原住民,大多數都愛喝酒是事實,
但老實說他們不喝也不行....... 因為原住民會喝酒是大家既定的印象,
只要說出自己是原住民,就會被硬塞兩杯

當兵時記得有一個同梯的原住民被班長爆料身分之後很困擾...
因為他說:「我體力不好也不會喝酒.... 我是個書生啊」一臉囧樣XD
這話我一輩子都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