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ie_w39 wrote:
真空中應該不存在液態水,實驗就無法進行了....(恕刪)

真空是在瓶外
孫浩彧 wrote:
沉體多了吸盤吸住缸底
浮力還是存在
但多了大氣壓力+水壓力...(恕刪)

你把吸盤壓到缸底但不把水排出
他一樣受到大氣壓力+水壓力
但他有浮力你放手他會上浮
證明浮力的本質是壓力差
找到了類似的影片了



可以看到牙籤未完全插入時,並不會往上浮起
但我認為,如果水分子跑進牙籤纖維內的時候,應該還是會產生浮力才是

Toluba wrote:
可以看到牙籤未完全插入時,並不會往上浮起...(恕刪)

nice!
Toluba wrote:
找到了類似的影片了...(恕刪)



我手拙還沒法重現這實驗,
我今天要先來去忙 Subaru XV vs. Mazda CX-3 vs Honda HR-V

bernie_w39 wrote:
這要看物體形狀吧...
如果物體長的像香菇,那貼底之後仍可受到向上的壓力
如果物體是正方體,圓柱體,三角椎體... 之類的,物體下方沒有水的壓力,那由水壓力的總合應該就是往下的
這個向下的壓力由物體接觸缸底的抗力抵消,所以物體會靜止於缸底

惡寒ing...
水壓力作用於水下物體表面的每個點上.
而每個點.也承受了來自各方向不同的壓力.
沉於水底.就算是正方體.也有從側面所個點總力造成的向上浮力.
不管是甚麼形狀都會有.
浮力會一直存在.只要有物體在液體中(通常狀況下).有重力的狀況下.都會存在.
不會因為沉底而消失.


物體的密度小於液體密度.
若是在水面下.會產生物體體積 X 液體密度的浮力.
當這個浮力大於物體的重量.就會浮起來.
若是要讓物體沉下去.就必須要給予一個向下的力量.
這個力量必須要大於(物體浮力-物體重量).
這樣就會沉於水下.
當然用粘劑.或是焊接於水下.等同於用一個大於(物體浮力-物體重量)的力量壓制住.

先去了解紅字這段吧.
Toluba wrote:
我當然知道大氣壓力...(恕刪)


吸盤內部抽真空之後,其內部空氣壓力為零,
但是吸盤內部分子還是有受到水壓
而這水壓也就是浮力來源,
吸盤內部分子所受到的水壓大小取決於該分子距離水面深度
RDXHEX wrote:


吸盤內部抽真空...(恕刪)

這就有趣了
抽至真空後,你可以同意內部氣壓為零
卻又保留了水壓的影響?
戆男 wrote:
水壓力作用於水下物體表面的每個點上.
而每個點.也承受了來自各方向不同的壓力.


當然,所有的名詞你都可以自己重新賦予定義與解釋,但是如果要和別人討論,建議用大家認同的說法為佳

壓力的定義,可以參考以下兩個連結

科學 online



台師大物理討論區




請問正方體六個面中,在水下會產生朝液面運動的力,應該是來自於哪個方向?

還是你的正方體,並不是如圖中放置,而是斜放的?


戆男 wrote:
浮力會一直存在.只要有物體在液體中(通常狀況下).有重力的狀況下.都會存在.
不會因為沉底而消失.


同樣的,在討論浮力時,也是有浮力的來源,以及 "浮力為什麼會正好等於排開的液體重量",浮力並不是由 "排開液體" 而獲得的

否則,你會很難用同一套模型,去解釋缸底若有一正方體的凸起,它到底承受多少浮力,還是多少壓力?

我再舉一個生活上常見的例子,就是馬桶水箱底下的放水塞,它上面有一個小浮球,塞子加上浮球的整體浮力是大於它們的全重的,所以在拉桿吊起塞子之後,馬桶的水箱水會一直流出,直到水位達到甚低的位置

但是很奇妙的事,當水箱重新注水時,同樣的塞子加浮球(同樣的重量,同樣的浮力),又可以完全沈底在水箱下面了。你的操作模型有辦法解釋為什麼它不會浮起嗎?
午睡夢到這張圖





Mazda CX-5 vs Subaru XV vs. Toyota CHR vs Suzuki Vitara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