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wang wrote:這段的內容和我知道的...(恕刪) 恩 那不知道閣下可否解答在下一個疑惑:當年指揮南軍的是誰啊?正常的師對抗 移師到中部就需要10幾天了但是那次是10天就打完 蠻好奇當初是怎麼打出來這種戰績的
坦白說,如果一支兵力逾四倍於共軍,全美援裝備,還可以在四個月搞掉中國大陸的軍隊裡面有天下第一師那毛澤東的東北野戰軍裡肯定有清海無上師雖然每支部隊不是龍就是虎的,不過名字取的威武也不會讓自己變得天下無敵~賺貼一小段->一 遼瀋戰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0日)這是中共的東北野戰軍對東北國民軍發動的一次巨大戰役,國共雙方在遼寧、瀋陽一帶大戰。經過五十二天激戰,解放軍攻克了錦州、長春、瀋陽,佔領了東北全境,國軍死亡達四十七萬人。至此,國共軍力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國軍人數下降為二百九十萬左右,而解放軍人數增加到三百萬(內戰爆發時,國軍共四百三十萬,共軍一百二十萬)。二 淮海戰役(徐蚌戰役)(1948年11月7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共軍第二、三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邱,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政府軍進行的一次巨大戰役。共軍在徐州、蚌埠、淮河、海州一帶發動攻勢,經過六十五天的激戰,解放軍攻克了軍事重鎮徐州,佔領了長江以北的中原、華東地區,活捉國軍剿共副司令官杜聿明,殲擊國軍五十五萬五千人。至此,共產黨已奠定了渡江作戰的基礎,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處在共軍的直接威脅下。三 平津戰役(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共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於遼瀋戰役結束後,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政府軍進行另一次巨大戰役。解放軍先行攻克了新保安、張家口、天津,然後迫使傅作義(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放下武器,接受改編。一九四九年一月底二月初,解放軍和平進入了北平。在平津戰役裏,解放軍殲滅和改編了國軍五十二萬多人,中共基本上佔領了華北地區。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取得勝利,乃能駕馭內戰局勢,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喪失殆盡,解放軍聲勢大振。一九四八年底,長江以北的土地,差不多全落在中共手上。
阿貓A wrote:遼瀋戰役 中國那邊有個說法:孫立人跟陳誠將帥失和丟東北。以整個國共戰爭的結果論,陳誠是個庸將也是個混蛋,倘若不是陳誠只想依著老先生的意思,連點專業判斷能力都沒有,優先裁撤掉以及犧牲掉非蔣系部隊,解放軍的部隊也不會膨脹的這麼快。也同樣要不是陳誠,孫立人早把林彪連同整個四野給消滅殆盡了,哪有機會讓四野日後成為新中國的主力部隊,也哪有機會讓林彪成為新中國建國的十大元帥。
我的師部在龍泉,跟海陸中心同一個地方,知道哪裡了嗎?146師,可是我是在鳳山的衛武營當教育班長,當時都告訴新兵,陸軍第333師是天下第一師。最好別抽到那..............雖然都是在高雄.(還好我是當教育班長,只有辛苦剛開始幾個月,掛階之後就很爽,爽到退伍,管他第幾師)
小貓三號_05182008 wrote:天下第一師?如果指的...(恕刪) 孫立人的部隊,若當時孫立人沒被換下來,今日國共絕非現狀。孫立人的部隊強到連日軍都怕。我記得好像快把日軍最強的部隊給滅了,那支部隊有參日侵華及新加坡之役,是很強的日軍。當時的國軍只要有好武器,也一定會有好戰力。只是當時國軍的裝備太差,才被日軍輕昜打著跑。後來接收美式武器(新一軍)後,日軍想輕意攻掉國軍就沒那簡單了。
101stAirborne wrote:奇怪!我記得全台第一個換大迷彩服的單位是234師啊!很好奇的想知道到底是誰先換裝的。 84年陸軍剛換大迷彩的的時候 剛好是有個華興演習(10月份) 那算是最大批的大迷彩展示吧不過我們當時在營測驗 而且是夏季就已經換裝了為了那個華興演習 聯勤把產能拿去趕那些演習用的迷彩服害我們沒有迷彩冬季外套可以穿 就這樣 一見長袖內衣+ 羊毛背心 外面穿上迷彩服 過了84年底的冬天不過 也因為都在野外演習 & 營測 & 三軍聯訓 11/12月的南部山區 還是讓我們沒穿外套就已經滿身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