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944~1945年 美軍繪製的formosa(Taiwan)地圖

台灣人不等於中國人就如同美國人不等於英國人
不過台灣大多數的人和中國大多數的人都屬於漢民族就如同美國大多數的人和英國大多數的人都屬於盎格魯薩克遜民族

有聽說過英國還稱呼美國為英屬亞美麗堅嗎?那為什麼引用ChinaTaiwan的網頁?

由此得證,引用的資料不夠周全完備

日本人裡面的壞人的確殺了很多台灣人和中國人,不過中國人裡面的壞人也殺了很多台灣人和中國人和台灣人

中國台灣的名詞,等我們這邊完全沒有自己的主權.軍隊.土地和憲法等等,被中國統一了,再說也不遲啊

作每一件事,都要經過仔細的思考,這點日本政府對台灣的建設的確是比目前的政府還要有眼光,不過這或許也是因為現在台灣民主的關係,導致許多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不成

不過,可不要不僅不民主,做事也沒什麼效率,連吃的東西都有問題啊!先進國家的人吃有機食品注重養生,我看有些國家的有些壞人似乎以製造黑心食品來增加無辜民眾的抗藥性,難道是要鍛鍊出比小強還強的XX強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3661465&p=4#47519520#47519520
BSA wrote:
只要戴上墨鏡, 所有...(恕刪)


因為二戰日本被打敗了
當然就成為人人過街喊打的老鼠
打落水狗大家都會阿
歷史教科書都是贏的人在編寫的


BSA wrote:
六三法讓台灣總督成為台灣的「土皇帝」....(恕刪)

長篇大論寫這個 63法
這是日治剛剛開始的時候實施的
日本統治台灣 51年(PRC好像一年都沒有) 只有前10年有此法
妳這樣講 好像這個法一直實施到終戰
parseus wrote:
你應該是中國人所以不...(恕刪)

我和王貞治一樣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 如果一個普通台灣高二學生都知道的台灣歷史, 你卻一無所知. 那麼就像沈大老所言, 這也有幾種可能. 1)你受的不是中華民國的教育, 不知道這段歷史. 2)你受的是中華民國的教育, 但是還沒唸到高二. 3).....

用寬軌的遠見在於高速, 提高穩定性, 提高載運量. 繼續延用窄軌, 那只是便宜行事. 至於遠見, 那也要看距離時間有多長.

日本要是真有遠見就不會只蓋了最簡單容易的烏山頭水庫, 卻沒把石門水庫, 德基水庫, 翡翠水庫...., 全部一次建設完成.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0%E7%81%A3%E6%B0%B4%E5%BA%AB&variant=zh
台灣水庫

早期設計嘉南大圳之日本技師八田與一,利用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興建烏山頭水庫,並於大埔溪設置水壩,透過隧道取水至烏山頭水庫供應嘉南地區農田灌溉之用,但是其取水率僅為全部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五

http://zh.wikipedia.org/wiki/曾文水庫
直接在曾文溪主流大埔溪築壩,並與烏山頭水庫串聯運轉,便可以增加灌溉量,因此之故,於1939年,八田與一便曾建議在現今大壩壩址建築水壩,但因戰事作罷。台灣光復後,有鑑於灌溉水量逐漸不足,於1959年由台灣省水利局著手進行規劃,最後擇定柳藤潭為壩址,採用土石壩設計,1966年7月,成立曾文水庫建設委員會暨工程局,並於1967年10月31日動工,經六年施工,至1973年10月31正式完工。1974年曾文水庫管理局成立,正式接管水庫及工程設施並開始營運,1998年曾文水庫管理局與水利局南部水資源開發工程處及阿公店水庫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立台灣南區水資源局,1999年改隸為經濟部水利處南區水資源局,2002年再經組織修編為「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

蘭潭水庫是三百年前荷蘭人規劃的, 荷蘭可真有[遠見]啊!

http://zh.wikipedia.org/wiki/蘭潭水庫
該水庫相傳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截八掌溪水入此,所鑿之埤塘,故稱「蘭潭」,又名紅毛埤,相傳創建於明朝天啟年間,係荷蘭人為供水師操戰之用。該水庫經過歷次的修建,目前大壩的結構為混凝土心牆滾壓式土壩.

日月潭是台灣原住民邵族的千年故居, 邵族可真有[遠見]啊!

http://zh.wikipedia.org/wiki/日月潭水庫
日月潭(邵語:Zintun),位於台灣南投縣魚池鄉,常態面積7.93平方公里,滿水位8.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7公尺,湖面海拔748公尺,是台灣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最多外來種生物的淡水湖泊之一,不過在湖泊總括上則僅次於嘉義的曾文水庫,日月潭也是台灣原住民邵族的居住地,雙潭秋月是台灣八景之一。由於過去平埔族稱居住於山裡的原住民為「沙連」,而內山以日月潭一區為最大的積水盆地,故日月潭舊稱又為水沙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寬軌的遠見在於高速, 提高穩定性, 提高載運量,不過台灣是多大,有需要那麼寬的軌道嗎?更何況台灣地勢崎嶇,要統一全台鐵軌採用寬軌,勢必增加南迴和北迴的難度,阿里山更不用說了...

蓋水庫只是治標不治本,看看石門水庫和德基水庫淤積成這樣子能發揮多大用途,蓋很多水庫只是一種權宜措施,治標不治本,台灣已經沒多少地方可以蓋水庫了,更何況蓋水庫會減少下游的流水量,增加地層下陷的危機等等...

個人覺得要蓋水庫不如多在空地闢些小溼地,不像水庫對環境的衝擊那麼大,但又可以涵養水源,增加生態的多元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3661465&p=4#47519520#47519520
parseus wrote:
因為二戰日本被打敗了
當然就成為人人過街喊打的老鼠
打落水狗大家都會阿
歷史教科書都是贏的人在編寫的

你去韓國, 越南, 泰國, 緬甸, 馬來西亞, 印尼, 新加坡, 菲律賓問一問日本是什麼名聲吧?

你也不妨問一問老美 [原子彈為何要丟在日本吧!]

parseus wrote:
長篇大論寫這個 63法
這是日治剛剛開始的時候實施的
日本統治台灣 51年(PRC好像一年都沒有) 只有前10年有此法
妳這樣講 好像這個法一直實施到終戰

二十年裡宰掉40萬人的[法律], 似乎沒有僅僅數百受害者家屬索賠的二二八有名氣.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日治時期
鎮壓抗日活動的法令
為了鎮壓頑強的武裝反抗勢力,總督輔制定了許多法令來抵制這些活動。其中《匪徒刑罰令》是指後藤新平上任後所制定的一項法令,此法令強化了警察及憲兵的權力,並且將所謂「土匪」、「匪徒」(指抗日民眾)的刑責加重。在後藤上任並嚴格推行此法令的頭五年,被依此法令處死刑的民眾高達三萬兩千人[2],超過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一。

此外,總督府還制定《匪徒招降策》,以達誘使抗日民眾歸順的目的。此法令規定,對於欲投降的「匪徒」(指抗日民眾),舉行「歸順儀式」,免除其刑責並提供創業基金(稱為「更生基金」)。但總督府有時也會利用招降儀式的場合射殺抗日分子。

二二八事件 (三立造假/上海槍決當基隆港屠殺至少播5次 收視率飆冠)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variant=zh

後藤新平的遠見就是讓自己命令軍隊殺人的行為合法化, 成為法律. 記得, 這一招一定學起來. 只要把[軍警違法任意殺人] 的行為重新定義成合法的 [重建秩序], 抗議的人全部依法[行政處分]. 那麼日本軍隊任意殺人就是重建秩序, 沒有違法. 陳儀就是沒學會這招才留下 228 的禍根.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灣日治時期
從1896年到1918年,擔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所持的特別統治主義主導了台灣的政策。在這段時間內,台灣總督於「六三法」的授權下,享有所謂「特別律令權」,集行政、立法與軍事大權於一身。[13]而握有絕對權力的台灣總督,除了有效壓制武裝抗日運動之外,對於台灣的社會治安也有一定助益。偏向國民黨者認為,在日本最初20年统治下,台湾曾有40萬人被殺害。

除了徵兵制造成的台灣青年大量傷亡外,被視為「皇民」而無端加入太平洋戰爭的台灣,也在經濟方面大受打擊。1944年後,受到盟軍25次大空襲影響,受波及的台灣農工生產值於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點。比方,與1937年相比,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更不到33%。煤礦由20萬公噸降到1萬5千公噸,電力供應從戰前32萬瓩,戰後僅能供應3萬瓩。[20]

此外,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在台灣徵集許多慰安婦,也就是日軍的隨軍妓女。由於慰安婦是在遭到脅迫、欺騙或是不可抗力的情況下被徵召,並有一些慰安婦於軍營中遭虐待,因此造成受害者肉體及心靈上的嚴重創傷。[21]至今,這個事件仍被群眾視為踐踏女性權利及尊嚴的行為。在現今的臺灣社會,有基金會專門研究慰安婦的歷史(例如:婦女救援基金會[21]),並且協助至今仍存活的慰安婦對日本提出賠償的要求。除了徵兵制造成的台灣青年大量傷亡外,被視為「皇民」而無端加入太平洋戰爭的台灣,也在經濟方面大受打擊。1944年後,受到盟軍25次大空襲影響,受波及的台灣農工生產值於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點。比方,與1937年相比,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更不到33%。煤礦由20萬公噸降到1萬5千公噸,電力供應從戰前32萬瓩,戰後僅能供應3萬瓩。[20]

此外,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在台灣徵集許多慰安婦,也就是日軍的隨軍妓女。由於慰安婦是在遭到脅迫、欺騙或是不可抗力的情況下被徵召,並有一些慰安婦於軍營中遭虐待,因此造成受害者肉體及心靈上的嚴重創傷。[21]至今,這個事件仍被群眾視為踐踏女性權利及尊嚴的行為。在現今的臺灣社會,有基金會專門研究慰安婦的歷史(例如:婦女救援基金會[21]),並且協助至今仍存活的慰安婦對日本提出賠償的要求。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BSA wrote:
我和王貞治一樣拿的是...(恕刪)


就是因為唸過 所以不能相信全部是真的
小時候唸的中國地理是歷史
歷史是小說
直到長大才發現自己被騙

你也看到了
水庫規劃都是日本人做的
因為戰爭
所以有些並沒有完成

當在蓋烏山頭水庫時
有人知道日本會戰敗嗎?

終戰後
國民政府也是照著日人的規劃 蓋水庫
假如那是日本人畫大餅 畫出來的紙上空想
國府會照著蓋嗎
這些都是經過精密調查後
才規劃出來的實質計畫


回到軌距問題

日本人當初在日本本土主要也是用1067mm窄軌
為何來台灣 本來就用1067mm窄軌系統
還要特別改成寬軌?
這就好像 台北用寬軌 新竹用窄軌 類似的道理
一個國家用一種尺寸不是比較好嗎

所謂的標準軌距
是1937年才開始制定
你不覺得比起台灣的鐵路建設
這個標準算是很晚才建立的嗎



JoyRex wrote:
寬軌的遠見在於高速, 提高穩定性, 提高載運量,不過台灣是多大,有需要那麼寬的軌道嗎?更何況台灣地勢崎嶇,要統一全台鐵軌採用寬軌,勢必增加南迴和北迴的難度,阿里山更不用說了...

蓋水庫只是治標不治本,看看石門水庫和德基水庫淤積成這樣子能發揮多大用途,蓋很多水庫只是一種權宜措施,治標不治本,台灣已經沒多少地方可以蓋水庫了,更何況蓋水庫會減少下游的流水量,增加地層下陷的危機等等...

個人覺得要蓋水庫不如多在空地闢些小溼地,不像水庫對環境的衝擊那麼大,但又可以涵養水源,增加生態的多元性

假設 [台灣是多大,有需要那麼寬的軌道? ] 那麼台灣高鐵不就是雞肋.

遠見在哪裡? 看一看 [小溼地 v.s. 水庫] 吧. 標是啥? 本又是啥?

假如 [蓋水庫會減少下游的流水量,增加地層下陷的危機]? 那麼 [大量抽地下水之後, 不知道沙烏地的地底石油會不會自動流過來?] 地層下陷應該歸罪於供給大眾用水的水庫, 或是抽水養殖自家魚蝦的養殖戶? [遠見] 就在這裡尋找.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parseus wrote:
就是因為唸過 所以不能相信全部是真的
小時候唸的中國地理是歷史
歷史是小說
直到長大才發現自己被騙

你也看到了
水庫規劃都是日本人做的
因為戰爭
所以有些並沒有完成

當在蓋烏山頭水庫時
有人知道日本會戰敗嗎?

終戰後
國民政府也是照著日人的規劃 蓋水庫
假如那是日本人畫大餅 畫出來的紙上空想
國府會照著蓋嗎
這些都是經過精密調查後
才規劃出來的實質計畫


回到軌距問題

日本人當初在日本本土主要也是用1067mm窄軌
為何來台灣 本來就用1067mm窄軌系統
還要特別改成寬軌?
這就好像 台北用寬軌 新竹用窄軌 類似的道理
一個國家用一種尺寸不是比較好嗎

所謂的標準軌距
是1937年才開始制定
你不覺得比起台灣的鐵路建設
這個標準算是很晚才建立的嗎

假設這段敘述為真 [就是因為唸過 所以不能相信全部是真的 小時候唸的中國地理是歷史 歷史是小說 直到長大才發現自己被騙].

那麼二次大戰之後, 所有軸心國都是 [戰敗] 而不是日本獨創, 自欺欺人, 掩耳盜鈴的 [終戰]! 你選擇相信的還是錯誤!

就給你看一看什麼才是真正的 [遠見] 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华沙之跪
華沙之跪發生在1970年12月7日,指西德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一事。當天西德與波蘭簽訂了華沙條約。

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敬獻花圈後,勃蘭特突然自發下跪並且為在納粹德國侵略期間被殺害的死難者默哀。這一舉動引起德國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驚動。無可否認,華沙之跪極大的提高了勃蘭特和德國在外交方面的形象,為此,1971年勃蘭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華沙之跪也被標誌為戰後德國與東歐諸國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據陪同者在一次電視採訪中回憶,當天晚上在就此事問勃蘭特時,他曾經回答說 「 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Ich hatte plötzlich das Gefühl, nur einen Kranz niederlegen reicht einfach nicht!.")。 而德國明鏡雜誌隨後作了民眾調查訪問,48%的德國人認為這太出格,41%認為很恰當,11%中立。

我的憂心 ◎吳晟
http://darialiau.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4571.html
我也聽過年輕朋友抱怨,為什麼老是要提到過去?我很奇怪,你不想知道自己父母、自己祖父母的過去嗎?拒絕了解,說得重一點,就是拒絕良知。我不知道全世界有哪一個民族的子弟,被教導成排斥自己民族的歷史記憶?今日是昨日的延續,不能切割,了解昨日是認知今日,了解歷史,是展望未來最起碼的基石。

一九四九年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統豪斯 (Theodor Heuss) 述及納粹黨的罪行時表示「這段歷史在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 一九七○年西德總理勃蘭特 (Willy Brandt) 訪問波蘭時,在華沙的無名烈士墓前獻上花圈並跪倒在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為納粹德國的大屠殺暴行認罪,也對二戰中被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祈求寬恕,此即象徵德國承擔歷史責任的「華沙之跪」 (Warschauer Kniefall)。當時的媒體評論說:「勃蘭特跪下,全體德國人站了起來。」 一九九五年西德總理科爾 (Helmut Kohl) 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再次下跪道歉,並成立贖罪委員會以向二次大戰中受到德國侵略的國家贖罪。 勃蘭特屬於社會民主黨,科爾屬於基督教民主聯盟,雖身處兩方不同政黨,但是他們同樣都沒有忘記沒有推卸歷史,他們不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吧」或者「當年的加害者又不是我」,而是選擇正視。 德國的教育法也規定歷史課本必須有納粹時代歷史詳盡的內容,授課老師必須清楚講解其暴行,讓學生正視、承認、反省並牢記歷史教訓,而他們的學生也認為只有勇敢面對才能重新得到別人的尊重,這些動作可以用Vergangenheitsbewaltigung這個字概括,意即正視過去。
其實換個角度想,把台灣民主運動中的受害者比為二次大戰的中國人,加害者比為二次大戰的日軍,今天日本對於當年日軍的暴行輕描淡寫、不願公開承認道歉的態度,中國人生不生氣?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8/03/content_3301801.htm
也談德國為什麼能懺悔 景德祥

筆者《德國為什麼能懺悔?》一文發表後,有些讀者來信提出質疑。其中上海蔡鈺先生(見本刊第12期)和西安戴問天先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對他們的關注表示謝意的同時,筆者就其中一些問題做出答復。

蔡先生認為,二戰後聯邦德國徹底反思納粹歷史的主要原因在于戰勝國在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了審判。但是,對日本的戰犯,戰勝國在東京也舉行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主要戰犯也被判以死刑。為什麼東京大審判後的日本社會卻沒有像德國那樣能夠徹底反思呢?可見,蔡先生對紐倫堡審判作用的估計可能過高了。紐倫堡審判是有一定作用,但在德國民眾中也引發了不滿情緒。到1951年6月,當最後一批納粹罪犯被處死的時候,德方提出了強烈抗議。而且,西方戰勝國在其佔領區實行的"非納粹化運動"因冷戰原因都半途而廢了。納粹高級將領被提前釋放,成為西德重建軍隊的骨幹力量。

從來信可以看出,戴先生對各國歷史具有相當廣泛的了解與思考,但他的推理與結論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戴先生不認同筆者認為一戰以後德國右翼勢力比當今日本右翼勢力還要強大的觀點。更確切地講,是不認同筆者認為一戰以後德國右翼勢力很強大的觀點,提出了有關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黨與德國共產黨)在國會大選中的票數為證。這些數字表明,兩黨大選成就相加始終都超過納粹黨。但是,一戰後德國右翼不僅是納粹黨,還有德意志人民黨與德意志民族人民黨。希特勒是以納粹黨與德意志民族人民黨組成的右翼聯盟的方式上臺的,兩黨在1932年11月6日的大選中共獲得了41.4%的選票(納粹黨33.1%,德意志民族人民黨8.3%),而獲得11.9%選票的中央黨也表示會做出間接或直接的支持。這樣,右翼聯盟在國會中就享有53.3%的絕對多數,遠遠超過了兩個左翼政黨的37.3%。

而且,政黨在國會選舉中的成績不是衡量其政治力量的惟一標志。在魏瑪共和國的軍隊、國家機關、司法部門中,原帝國時代的精英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1925年春,原帝國元帥、保守勢力的象徵興登堡當選為總統,這可以說是德國右翼勢力開始重新主宰德國政局的一個重要標志。與此同時,德國資產階級政黨也開始右傾化。他們試圖利用魏瑪憲法時期的總統與國會二元制,通過興登堡來制約國會以及左翼政黨的政治影響。1930年,在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下,社會民主黨主持的大聯盟政府瓦解,興登堡實行了總統內閣制,將社會民主黨擠出政府。總的來說,魏瑪德國的歷史,是一部德國右翼勢力逐漸復蘇並壓倒左翼,推翻1918年革命成果的歷史,而希特勒上臺則是這一過程的最終一站。

其次,戴先生不同意我對阿登納政府"相當保守"、對納粹歷史"睜一眼閉一眼"的評價。不錯,阿登納是受過納粹的迫害,但是將他與勃蘭特一起稱為"反法西斯戰士",這不太恰當。阿登納確實主張與西方戰勝國及以色列和解,並向猶太人做出賠償。但他對納粹歷史確實是"睜一眼閉一眼"。而且,冷戰開始後,在西德的"非納粹化運動"半途而廢。許多納粹高官被提前釋放,並得到重用。阿登納本人還到監獄探望被監禁的納粹高級將領,並邀請曼施坦因(納粹德國陸軍元帥)到總理府座談。其總理府國務秘書戈羅布克曾經是臭名昭著的《紐倫堡法》(納粹德國奉行種族清洗政策的法律基礎,1935年由希特勒簽署)的起草人與解釋者。針對左翼對前納粹分子的清查要求,阿登納曾不耐煩地說:"別再到處嗅聞納粹的味道啦!"戴先生問,如果沒有對納粹歷史的徹底反思,西德能走上一條"全新的建國道路"嗎?如果"全新的建國道路"是指走上民主道路的話,那麼西德初期歷史的回答很簡單:能的。

再次,戴先生認為筆者關于西德20世紀60年代學生運動的矛頭"直指納粹歷史及其在西德的殘余勢力"的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受篇幅所限,筆者無法在此進行一一詳解。但戴先生對西德學生運動對反思納粹歷史的推動作用的質疑,或許與他覺得這些大學生實際上是20世紀60年代的"洋紅衛兵"的感受有關。對"洋紅衛兵"的某些極左傾向可以有反感,但不必因此否定其對清洗納粹歷史的作用。

應該說,對于二戰後德國對納粹歷史的反思過程,國內輿論界了解得還不很全面,一般只知道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謝罪的一幕,因此很容易傾向于得出過于簡單化的結論:二戰後德國徹底反思了。另外,出于與日本右翼論戰的需求,國人會把德國反思歷史的形象絕對化,以襯托出日本右翼的頑固不化。筆者認為,德日之間歷史態度的明顯差距是肯定存在的。在《德國為什麼能懺悔》一文中,筆者就這種明顯差別的原因做出了探討。但筆者也覺得,不應該將這種差別絕對化,將德國描寫得潔白無瑕,把日本刻畫得一片漆黑。就德國而言,筆者在前文中已經提到,其初期對納粹歷史的反思不夠徹底,而在70年代以後也有過反復。

二戰後聯邦德國確實對納粹歷史做出了徹底的反省,與日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這種反思是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的,而且這一過程還在繼續,還沒有結束。應該說,充分了解德國反思納粹歷史的一波三折,不但不會減少,而只會增加我們對德國人,特別是對那些對反思納粹歷史做出傑出貢獻的德國人的尊敬。


http://www.inmediahk.net/node/29738
納粹所為 德國懺悔 史無前例
週日, 2005-05-08 12:07 — 閱報人

[原編者按]:日本一部歪曲歷史的教科書獲得通過後,掀起中韓兩地的反日示威浪潮,不少人促使日本效發德國認罪悔改,這樣的比較合理嗎?來自德國的Prof. Bert Becker,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訪問助理教授,專研德國跟日本歷史比較,曾就德日冷戰之後的挑戰為主題舉辦國際會議,並編寫文集出版。今期我們邀請曾經赴德留學、現時任教於嶺南大學哲學系的黃國鉅跟他進行訪談。

---------------------

問:在日本戰爭罪行的問題上,一般人都喜歡拿德國跟日本比較,認為德國所作的懺悔和賠償比日本多很多,你認為這樣的比較合理嗎?還是過於簡化? Becker:任何歷史比較都會有它的困難,因為永遠有與之相悖的因素。但在德國二戰的歷史上,作為德國人,必須強調,納粹所作所為是史無前例 (Einzigartigkeit):整個猶太人以及其他種族的屠殺、它工業操作的系統性、種族理論、意識形態的洗腦等等,這些都沒有在日本二戰歷史上見到。所以,德國人在戰後必須作同樣史無前例的反省和懺悔。那麼,如果我們以德國在戰後做過的事作為標準批評日本的作為,會難以承認德國納粹歷史的獨特性。

另外,戰後的歐洲需要一個強大統一的歐洲,作為抗衡蘇聯共產主義的堡壘,故此,德國當時實在很需要歐洲作為它的盟友,相反我們沒有聽過所謂統一的亞洲。其實,德國從戰後,直到採取所謂「東進政策」(Ostpolitik),以至布蘭特在1970年在墳墓跪下一幕,其實也相差了25年。戰後的德國注意力都放在重建上,比較少人關心戰罪問題,而老一輩其實一般都認為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不錯,那時很多人有工作。這情况一直到1968年學生運動才有重大的改變,當時年輕人和老師開始熱烈地討論納粹戰罪問題,追問誰誰當年到底做過了什麼。我記得我當時的歷史老師本來是個退役德軍(Wehrmacht)軍官,但到了 1968年就忽然變成年輕社民黨人。我們當時討論德國戰罪,討論希特勒,日以繼夜地討論,幾乎達到過分的多的程度。如果歷史老師進入課室跟學生說:「我們今天討論希特勒吧!」學生會說:「又是希特勒!夠了吧,我們討論別的好嗎?」你可想而知我們當時討論這個話題有怎樣多。

所以,作為德國人,我們很難把納粹罪行的獨特性低調處理,因此在道德上,德國戰犯所犯的罪行,和日本靖國神社戰犯的在罪行,在程度上是不能加以比較的。

問:你提到所謂68學生運動對德國歷史意識的影響,在日本相類似大規模的運動找不到,是否因此也影響到德國跟日本對處理歷史的態度?

Becker:當然,在日本沒有類似歐洲的68運動的影響。在德文裏有一個字叫「克服過去」(Vergangenheits-bewaeltigung),英文翻譯成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past還不足以表達它的意思。在德國,這個過程不斷進行,不會終止,德國每個月都有最少6本關於納粹的新書,而關於猶太屠殺的更數以千計。因為德國納粹的罪行歷史這樣獨特,所以德國的「克服過去」也應該是獨特的。

必須承認發動戰爭

問:有人認為德國人有罪疚(guilt)的意識,而日本人有所謂羞恥(shame)的意識,因此影響了兩國對處理過去的態度,你贊同嗎?

Becker:是的,日本的文化強調一個人難以承認自己的罪行,否則是很羞恥的事,這在日本的所謂武士道精神、切腹等,寧願死都不承認失敗都是證明,這點是比德國強。在德國,卻沒有這個問題。沒錯,我們發動了戰爭,也戰敗了,我們必須承認這事實,並不牽涉到面子問題,日本的這種寧死也羞恥的文化,在德國都難以找到的。

問:在日本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上,有所謂修正主義(Revisionist)的歷史寫作,企圖把過去美化或者低調處理。在德國,歷史教科書是否也有左傾跟右傾的分別?像ErnstNolte之類企圖把納粹跟蘇聯的極權主義相對化的歷史觀,有可能寫進教科書嗎?

Becker:我會說,德國的教科書寫作方式和內容大致相同。德國的文化部,由全國每個邦代表,討論出一個寫作的指引,教科書一般都不能超越。這些指引是不允許把納粹跟其他極權主義政權和它們的罪行比較,進而淡化納粹屠殺的獨特性。所以,如Ernst Nolte這類歷史學家,企圖把納粹罪行相對化的觀點,是沒有機會進入教科書的。甚至Nolte自己一提出他的觀點,就被其他的歷史學家群起而攻之,慢慢被孤立起來。日本在戰後的歷史寫作,其實很受馬克思史觀影響,而最近的所謂篡改歷史,應該只是個別例子,並不代表日本主流的教科書。

與鄰國討論歷史

問:你認為日本在戰後做得夠嗎?日本還有什麼是可以做的?

Becker:日本在金錢的賠償上的確做了很多,這點是不能否認的。日本沒有感覺到壓力,一定要和鄰國和解,相反德國必須這樣做。但日本還可以作的,是開放一點,跟其他鄰國討論歷史和過去,不只中國跟韓國,還有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進行對話。如果雙方對歷史問題有摩擦,應該從民間開始交流討論。德國早在戰後五十年代就跟法國進行這類討論,跟波蘭九十年代也開始有,將來也會跟俄國進行。德國跟波蘭成立一個所謂歷史教科書委員會(Schulbuchkommission),由雙方的政府贊助,派出歷史學家坐在一起,互相理解對方對該段歷史的看法,這樣德國可以理解波蘭人的看法,波蘭也可以理解德國的看法。討論的結果,都會成為教科書的材料,對教科書的寫作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樣總比互相指摘對方那裏寫錯好。譬如南京大屠殺的正確死亡數字,雙方都有不同的統計,這些都可以開放討論的。我總不能明白,為什麼這類的國際會議從來沒有在亞洲舉行過,而各方只利用歷史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這不是和解的正確方法。這一點,不只日本需要負責,中共也要負部分責任。在這一方面,很明顯,歐洲是做得比較好。

明報 黃國鉅 2005-05-08
-----------------------------

德教育法勒令詳述納粹暴行 教育目的:培育反納粹思想

60 年前的今天(1945年5 月8 日),德國在二戰中宣布投降,歐洲戰事結束,約3 個月後,日本也宣布投降,結束了這場人類浩劫。德國和日本雖然同是戰敗國,但與日本相比,德國在面對戰爭歷史的負責態度,遠為國際社會所稱道。在歷史教科書的處理上,德國制定了嚴緊的法律和規範,通過學校歷史教育,確保年輕一代牢記歷史,值得參考和借鏡。明報今天起將推出系列專題,探討德日歷史教育的異同。

日本文部科學省一直強調,日本的教科書並非國家出版,是由私人出版的,基於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原則,政府「只能」審議史實的真偽,不會過問當中的價值觀和史觀。然而細閱日本當局所審批的8本歷史課本,不難發現備受爭議的扶桑社教科書,根本是在宣揚「日本發動戰爭有理」的令人不安史觀;即使是其他主流教科書,雖沒有明顯歪曲史實和宣揚極端史觀,但也往往只對日軍暴行輕描淡寫。

未以「 言論自由」 為藉口

相比下,德國的做法甚為不同。德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歷史課本必須包含足夠納粹時期歷史內容,學校教師必須對此進行深入講解,特別是關於集中營和大屠殺等暴行的內容。

作為聯邦制國家,德國教育由各聯邦州負責,而各州的教育法例都明確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令學生了解和認識納粹主義,培養出「抵制納粹意識形態」的思想觀。像管轄首都柏林地區學校的《柏林州學校法》,其第一章的第一條就規定:「學校的目的是使培養出的人,有能力堅決抵制納粹意識形態和其他追求暴力統治的政治學說……」

德國也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課本,但政府規定,各出版社在編寫過程中,都必須嚴格遵循各州教育部門頒布的「教學大綱」,因此內容差別不大。柏林旅泰格利茨高中的校長蓋伊指出,教學大綱具約束效力,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基準。不管是哪類型的中學,歷史教學都必須嚴格按照大綱執行。

「教學大綱」是各州教育部門在其學校法的基礎上制訂,由教育部門之下的監督委員會專責。以柏林地區為例,屬於初中的第7年級至10年級必須修讀基本的歷史課,按時序從中世紀教授到當代冷戰的歷史。當代歷史的部分包括德意志第二帝國、帝國主義、一次大戰、魏瑪共和國、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主義)、二次大戰,而納粹是這段歷史的內容重點。

學校強調納粹大屠殺

關於「納粹和世界大戰」這段歷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納粹的基本概念及其導致恐怖統治的前因後果,並清晰講解當年納粹的反人道迫害、有系統進行種族滅絕的暴行,解釋納粹主義世界觀中的反猶太主義、「生存空間理論」、種族主義等,以令學生理解納粹如何違反人道、破壞世界、違反科學。

屬於高中的11至13年級學生,則須選修歷史或世界政治學其中一門。其中,歷史科從古代涵蓋至當代史,但教學大綱特別強調,「納粹獨裁──問題和分歧」這一主題是歷史學生的必修內容,要求學生深入了解德國是如何從魏瑪共和國走向納粹獨裁的,並探討和評價納粹是如何走上滅絕猶太人之路。

至於選修世界政治學的學生,也要在第一學期專題修習「德國的民主和獨裁」,全面掌握魏瑪共和國的興衰過程、總體上掌握納粹產生的原因、統治形式和統治機制,並討論實行納粹的後果。

銘記納粹歷史成主 流共識

在德國,承認、反省、銘記納粹黑暗統治和大屠殺那段歷史,以及絕不允許悲劇重演,早已成為主流社會的共識。世界猶太人大會主席辛格今年1月在紀念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60周年時,也讚揚了德國歷史教育對遏制反猶太主義的作用。辛格說:「德國可供借鑑的東西最多。這裏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極端主義傾向、納粹標誌、反猶言論及任何否認納粹大屠殺的企圖。學校普遍進行納粹大屠殺的教育。歷史課已成為德國民族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葉杏麗 明報 2005-05-08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機不在貴要拍才行
老美丟原子彈是胎溝兼不衛生,摸拉啊兼洗褲。

估計騎士精神尬不過武士道的下下策。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別小看溼地只是小小一塊,下面可是能吸收眾多水分,並不輸給水庫,對生態的衝擊也小,就和造林一樣皆是治標的最佳法門之一,蓋水庫難道又要泥沙淤積嗎?台灣地勢陡曲,降雨急而短,蓋水庫沒三小路用...

台灣高鐵是專門設計來運人的,不是運貨的所以有其必要性,而台灣鐵路將變成城鄉之間短距離的溝通網絡,總而言之就是長距離做高鐵,短距離做台鐵,在市區做捷運

難道都已經有飛機了,還需要貨櫃船嗎?或是都有省道了,還需要高速公路嗎?

民眾的無知當然會造成許多錯誤的結果,但這有賴政府的正確觀念宣導,配到措施沒做好,一昧的苛責老百姓是沒有用的,有些人回言請中肯一點,不要只會丟出問題而不仔細思考想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提出問題是大家都會的事情,但解決問題是需要思考的

參考著名的書籍資料是好現象,但能否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更是重要,只會用別人的東西來說明,這種人是沒有什麼思考能力,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喔

我到現在還是很佩服dearjohn大大,沒有他的啟發,我是不會想那麼多東西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3661465&p=4#47519520#47519520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