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2000 wrote:
小的有錯歡迎指正,...(恕刪)


請容小的轉載台灣商務印書館所發行,由印度裔英國人賽門,辛(Simon Singh)物理學家在"費瑪最後定理"一書中,某個章節(頁130)所寫的內容:
{需要經過確實無疑的證明才能承認某個結論,對這一點數學家是以其一絲不苟而著稱的.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在<現代數學的觀念>(Concepts of Morden Mathematics)一書中講的一個故事清楚地反映了他們的這種聲譽:一位天文學家,一位物理學家和一位數學家(據說)正在蘇格蘭度假.當他們從火車車廂的窗口向外觀望時,觀察到田地中央有一隻黑色的羊.[多麼有趣,]天文學家評論道,[所有的蘇格蘭羊都是黑色的!]物理學家對此反駁說,[不,不!某些蘇格蘭羊是黑色的!]數學家祈求地凝視著天空,然後吟誦起來,[在蘇格蘭至少存在著一塊田地,至少有一隻羊,這隻羊至少有一側是黑色的.}
因為小的比較認同數學領域的定義,因此,在談到觀測時,分成主動觀測與被動觀測,如果我只是被動去看到月球(第一次它在晚上月圓時我根本沒有要去觀看測試它,但它就是出現在我眼前,如何說我已經觀測它了呢?我完全沒有任何主動意願,只是因為那個晚上它就出現在我眼前,我被動知道,哦,原來在某個方向在天邊上掛著一個會發光(實際是反光)的球狀形物),這算是觀測嗎?
但如果因為我被動看到它後,因為好奇,有趣,想要去認識它,想要去了解它,然後發現,哦,它好像每隔一段時日都會圓亮的出現在那個位置,開始主動去觀察,收集,記錄,測量,這才是叫觀測啊.
費瑪最後定理終於在被記載於紙本上300多年後,由英國人安德魯懷爾斯於1993年(但期間還是有些波折)證明了,它真的是定理,不再只是猜想,或不再只是個不可判定的定理.
"本來無一物",以主體來講,客體是身外物,那主體的心境為何要受客體的變動而受影響,而喜怒哀樂呢?外面的客體於我這個主體根本沒連接,我這個主體為何要隨客體的異動而起舞呢?心境的轉變(小的傾向樂觀代替悲觀,正面取代負面,善意跨越惡意等等)才是最主要的關鍵(但要能有如此轉變或覺悟並不容易,所以要靈性修行等等),這是小的過去數年來因為信仰的關係所帶來的心得與看法,以及帶給小的造就,小的只能以感謝神作結尾.
祝各位網友從信仰中得真道得覺悟.

cman4434 wrote:
請問燒開水喝算殺生...(恕刪)


技術上,不算.

佛教上的"殺生"這個"生"字其實有嚴格定義的.
但是很多人批判時卻用自己的想法找到目標就打.

不殺生 =\= 吃素.

一個吃素的人一樣可以殺人,
所以彼此也沒有關係.
但是提到"不殺生",
又直接變成"吃素".

其實這個都很奇怪的.


佛教 = 吃素,
這個打過太多仗了,
各種講法都有部分對,也都不完全對.

guest2000 wrote:
容小的反問您,不喝...(恕刪)


不喝水應該算殺生.

還沒有修行到斷飲食之前,
不喝水就是殘害自己的生命.
斷自己生命及慧命,
果報應該在哪裡?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佛說:「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佛托缽沒有分別心,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但是差別在佛有能力有神力可以將肉化生本無命根,我們凡夫只看到表面,不瞭解實際情況。


《楞嚴經卷第六》:「…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神鬼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人習慣望文生義,自我解讀,解讀成佛及諸比丘也吃肉啊!佛在《楞嚴經》上說了,那是因為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土地貧瘠、草菜不生,不得已才吃肉,但佛有神力將肉化生本無命根,我們是凡夫,完全沒有辦法啊!吃了將來還是要還,況且台灣物產豐富,盛產蔬菜水果,能吃的東西選擇性多,蔬菜、水果、肉類擺在面前,心裡想人家佛及諸比丘也吃肉啊,我當然也可以吃,其中的差別是人家有能力超度所以吃了沒事,我們凡夫吃牠半斤,將來就要還牠八兩...
拜讀了好幾頁,大家的分享都很棒!guest2000大和老虎大拋出的問題很值得思考與探究,後學僅分享自己所知一二。

關於成佛與否,許多佛教徒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告知此娑婆世界下一尊成佛的是彌勒佛,且不提他方世界,此界這段期間是無佛住世的,但法身(三藏十二部)仍持續存在一段時間,視眾生因緣而定。彌勒菩薩下生成佛將重在弘揚唯識法門,依現代說法屬心理學與物理學層面,這是依時代傾向而定,彌勒菩薩成佛後會有”龍華三會”大轉法輪,有緣的聞法眾都能當下開悟證果,助彌勒佛轉法輪在人間,目前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講經說法,離人間不遠,只要發願即能往生(藉少許善業力),不必一心不亂,沒把握能到西方十萬億國土之遙的阿彌陀佛淨土或能一心不亂的學者可以參考。釋迦牟尼佛到彌勒佛之間,在這個世界說自己已成佛的,不必在意。

凡聖之間如何認證?四向四果,禪定次第,菩薩五十二位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甚至佛的境界(佛德,佛十力...等),這些都有相關說明,在什麼位階是什麼狀態,可以藉過去聖者所證境界來認識。如只能自說自證,不能說不對,因為自己尚未達到此境界,如何證明他人有無到達什麼境界?但那些動不動就罵人,教人行惡,生活離不開名車豪宅與性愛(不合法的),可以離遠,從這些漸次提升的境界描述中,貪瞋癡等無明煩惱會越來越少;如果有人說吃肉喝酒名車豪宅是度眾的方便,佛陀入滅前說: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也就是應依究竟法,維持人身的五戒都不能持,那只是方便出下流的低級方便,跟佛法所談的方便無關。

佛陀在入滅前的教誡之一:自依止,法依止,莫異(餘)依止。肯定自力,否定他力,是建立在緣起無我的因緣觀,一切是自作自受,沒有自作他受的道理,因緣極為複雜,所以佛曾這樣說:因緣甚深,甚深,真實甚深!只有我一人吃飽,把我吃飽的功德迴向給大家,沒用餐的大眾一樣是肚子餓,身體一樣需要補充能量,那些說可以作法消業障,或吸收轉移其他人業障的,不必放在心上。佛陀並非只有說苦,而是說明了苦從何來,然後再說如何除苦,說明這杯水如何甜美,若不喝下一樣不識滋味,只能想像。

神秀法師與慧能法師的偈子是相對的,因為神秀法師說了,慧能法師才能回應,這是機緣的對治說,仍在空有的相對之中,如對方無說而自說,又如何”本來無一物”呢?另一方面,寧執須彌有,不執芥子空。為何古德這樣說?因為空是對執著有的人而說,如果空代表一切皆無,那是撥無因果,否定佛法的因緣觀,佛法談空,不是一般所說的空,而是無我,無自性,這是當時翻譯與文化差異所致。

關於死亡,佛世時有位大名長者曾問佛,自己雖平時多行善業,有一次走在繁忙路口,人車吵雜,一時之間心慌意亂,完全提不起正念,如果當時就這樣死了,會不會墮入惡道?佛陀回應說,不會的!雖然提不起正念,但長者平時身口意的串習善業居多,就算當下往生也必然往生善道,如同向東方生長的大樹,把它鋸斷一樣會掉在東方。經典有這樣的說明:隨重,隨習,隨念。生前有大善大惡的,往生時只需一個剎那立刻往生善道或惡道,隨重。平時善多惡少或惡多善少,往生時依平時的習氣決定往善道或惡道,隨習。生前沒什麼善也沒什麼惡,往生前隨心中所起念頭決定往善道或惡道,如剛好有人說些會引發惡念的,心中生起憤怒、恐怖、或憂慮,或剛好有人說些引發善念的,生起寧靜、安詳、歡喜的念頭,隨念。

佛世時的臨終助念,都是佛教徒病重沒有改善,請法師來為自己作死亡前開示,生前而非死後,與根境識有關,在重視鬼與死的中國,助念需求特別發達。依上說可知,學佛重在生前行為改善多少,投生決定於善惡業哪一方強,強者先牽!不怕惡念起,只怕不改變。至於八小時不動大體的說法,經律論沒有依據,近代曾有大師這樣說:最好八小時...。沒有進一步說明八小時的依據何在,但在重視死亡的信眾中廣為流傳出來,忘了往生是依善惡業力決定投生,如生前壞事做盡,絲毫沒有知錯與悔改之心者,往生時只要助念眾多,八小時不碰大體就能投生善道,這是一廂情願,不符合緣起說。

關於素食,應從符不符合佛菩薩的精神來理解,素食不等於修養好,也不代表比較高尚(誰欠你殺?誰欠你吃?),不能依有沒有素食來評斷一個人的修為,佛教的戒律總一句說是”護生”,素食包括在護生之中,但不是護生的全部,不殺生含內命外命,戒律有開遮,台灣是適合素食的環境,值得推廣,《涅槃經》中有關於不食肉的解說可以參考。素食是否符合佛菩薩”不忍眾生苦”的精神可以思考,依有無素食來判斷此人在佛法的修為與認識如何也不是必然,素食但常常罵人傷人的不是沒有。

補充:助念如可讓生者得到慰藉,心安,從經文或開示接觸佛法,也是結緣方法之一。

Peace & Love wrote:
拜讀了好幾頁,大家...(恕刪)


善哉

感謝仁者 開釋

杏仁茶來一杯 wrote:
善哉...(恕刪)


大大言重了!後學是具貪瞋癡的凡夫,只是拾人牙慧,在您們的分享中學習與思惟,調整與修正自己,獲益良多,只能感恩!
淨空老法師:何不求近欲界天彌勒淨土而捨近求遠十萬億以外的極樂呢?1/2

問:請問師父,有的人講彌勒淨土在欲界天,比這兒近,那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它是在十萬億佛國土以外,何不求近的欲界天,怎麼是捨近求遠呢?師父依據經論,對這個有什麼看法?對這個主張有什麼看法?

師父:這個遠近、大小,是相對的說法,今天講的相對論。相對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法裏頭沒有遠近;真實法裏頭,這個經中講的,不二法門。遠近是二法,大小也是二法,善惡也是二法,都是相對的。相對不是真實的,這是從理上講。那麼一般人有這個捨近求遠,這個是錯誤的,這是你想錯了,你不瞭解事實真相。瞭解事實真相,彌勒淨土跟西方淨土距離是相等的。這個話怎麼說法呢?也許大家聽過佛門有這個說法,「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你這兩句話要是真的明白了,你就超越相對了。如果你還不能體會,我們用個淺近的比喻,來給你說明。十方淨土乃至於十法界、六道,實際上是什麼呢?是空間的轉變,這個是科學家已經證實了。科學家發表他們的論文,肯定、證實這個空間至少有十一度存在,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一直到十一度,這是被肯定的。十一度以外的是未知數,不敢說沒有。換一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實在講是空間的轉變,我們由三度空間轉變到四度空間,四度空間轉變到五度空間,就這麼回事情。

那麼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假設用科學家的說法,西方極樂世界是十一度空間,我們現在從三度空間,一下就轉變成十一度空間,就這麼回事情。生則決定生,空間轉變了;去呢?實在沒有去,還是這一個空間。



淨空老法師:何不求近欲界天彌勒淨土而捨近求遠十萬億以外的極樂呢?2/2

師父:這個意思再不能體會,你們看電視,大家現在看電視很平常。從這個你就很容易體會了,那是什麼呢?頻道的轉換,你有十一個頻道,我現在看這個頻道,我按個鈕,馬上轉成第十一個頻道,畫面還在這個畫面,第一個頻道是這個畫面,第十一個頻道還是這個畫面。是這個畫面,不就是沒有去。生則決定生,那個畫面確實變了,不一樣了。十法界、六道,一切諸佛剎土,事實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那裏有距離?只是頻率的轉換而已,空間的轉換而已,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科學確確實實把佛法證明了。


syntech wrote:
不喝水應該算殺生....(恕刪)


來聊不食吧

如何不吃東西 就能活
想那麼多幹嘛,這輩子能安安穩穩渡過就滿足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