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Froggg wrote:在我个人看来,依靠youtube...(恕刪) 剛好相反大陸禁止FB,所以FB效應並沒有在大陸發生但全世界很多國家,FB都是握有最多流量的同時也是廣告費最貴的地方老闆們集中搶流量,廣告費只會越來越貴,導致成本反映在售價上拍賣平台的廣告已經沒有以前好賣同時費用也變低許多現在很多國家的做電商的大頭都不希望讓FB獨大下去
您表哥對網購事業的各樣領悟,我個人是非常認同的我在美國ebay(類似淘寶,是美國最大拍賣網)混了十年有餘,得出的經驗談跟他差不多剛開始我還不懂事的時候,也是跟人家拚價格戰,賺一點點錢就很開心,還以為薄利多銷是王道幾年後我實在忙壞了,存心想降低銷量,就故意將商品調高五成到一倍以上的價格,"以價制量"沒想到,賣的雖少了,但利潤大幅提高,最終賺得不少反多,而且生活品質大幅提高!現在我看到很多人做生意,還是只會靠壓低價格一招,苦哈哈還經營不善,我心裡就很感慨我想我可以回答一些人的疑惑,為什麼你價格高,人家還願意跟你買呢?最簡單的答案,就是你賣些偏門的東西,比較少人賣的東西這種最好了,價格隨便你標,肥羊隨便你宰!然後再配合樓主表哥的幾個殺手鐧:美照,買廣告,好服務能做到以上,成功機率就大增我自己的手法很簡單,直接在ebay上買低賣高,我人坐在家裡上電腦,都不用出門資源就用不完了我賣的東西,ebay上有很多很多個人小賣家在賣,他們賣得好便宜,可還是乏人問津,在茫茫的海量商品之中毫不起眼我大多用一件40,50塊美金左右跟他們買,再轉手賣150~300,甚至能賣出五六百鎂不誇張然而我還算中間層的,在我上面還有更厲害的賣家,同樣的東西我賣三百,他們能賣五百,還賣得比我好看出魔鬼嗎?同樣的東西40塊錢時沒人買,500塊時反而搶手重點在哪?重點在"客層"根本不一樣世界上就是有些人,不會去買便宜貨那些人的錢很好賺,就看你有沒有膽去賺如果一個人的眼界只會侷限在30,40塊錢,他就不知道,世界上有人根本不買一百塊以下的東西偷偷說一個我發現的現象,會用高價買東西的人,不見得都是有錢人,有些反而是收入不怎麼樣的"窮人"這其中的心理因素是很有趣的,留待各位自己去琢磨再說到服務,我是真的很受不了,有時候在台灣網站上看到一些購物糾紛的話題買賣雙方為了一丁丁的錢在斤斤計較,爭得面紅耳赤,歹戲拖棚了好久一段時間從以前我剛出茅蘆還是個新鮮賣家的時候,我就一直是服務至上明明掛號郵件紀錄是貨物送達,對方說謊沒收到,我照樣立馬寄新貨過去不管用甚麼蝦理由,退貨硬凹我付郵費,我也都自行吸收(美國郵費一件可能達到台幣五六百,來回就一千二,我也是自己吃下)說實在,寶貴的時間心力實在不應該浪費在奧客跟鳥事上奧客快從我眼前消失,這才是對我最有利的!
希望這話題能拋磚引玉,有更多賢人願意參與討論,提供意見其實我也一直對中國市場有興趣,只是還不知如何進場操作,真無能,慚愧話說樓主知道美國甚麼類的東西,在天朝是屬於高需求嗎?我總想到奢侈品例如女包等等,但那老早就飽和了吧,不缺我一個我個人是很有興趣買賣骨董奇玩或收藏品之類,就是不知道市場如何
微弱 wrote:希望這話題能拋磚引玉...(恕刪) 分析需求是个跟系统和庞大的工作,我不想再说"我觉得"什么什么会好卖,没有数据支撑那就是信口胡说误人子弟了。在我表哥的理论(也可以说是洗脑)之下,我的想法是不如跳出到底卖什么会赚这个怪圈,空想想一辈子也没用,可以去参考淘宝的免费大数据,当然,免费的东西只给你一个大概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快跑试错。据我表哥说,电商的精髓不在于你卖什么,在于你怎么卖,他说今年卖这个,明年市场不好我就换一个卖,只要你掌握了营销的技巧,卖什么其实都一样,供应链,成本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大家供应链都一样。据我知道的,他卖过儿童服装,茶壶,驾驶模拟器,玩具小汽车,除了儿童服装赔了,其他都做得不错。啊对了,千万记得要卖毛利高的,低价跑量的千万别做,这个也来自于表哥理论,嘿嘿。
Wiselec wrote:把重點條列出來~...(恕刪) 我的老板真的有跟我说过效率很重要,不过仅限于工作中,在01发帖与大家分享是我的兴趣,所以不在追求效率之列。那么,您的父母有跟您说过教养很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