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open wrote:
會反駁的說賺少的~說難聽點的就是沒看到事實,
甚麼是事實? 就是麵包店比60年70年代多了很多,
因為那時經濟一年比一年好低價的麵包要賺錢就調高,
但因為調高價格後消費者可以相同的價格可選擇的食物也多,
造成買麵包當正餐不是必要, 自作孽.
一個小時候每天買的十元麵包很大變成30元麵包很小~你會爽嗎!
那些一直找材料成本當調價理由的人你不看看
有不少東西上漲的價格都沒麵包那麼誇張
我小時候雞排30元左右就算現在漲到45元
但你們一個麵包比我半個雞排貴快8塊錢
~你賣麵包這麼貴是當雞沒價值啊~
現在也還是有12元麵包開著
那他們那麼多客人是再賠本做心酸喔
對不起我又忍不住想回文一下
我不是來戰的~只是說明一下餐飲服務業的事實
能聽進去就....
老實說~會覺得麵包貴的人才是看不清事實
以前的台幣比較值錢,現在的台幣不值錢
我國中的時候一包鹹酥雞才"10元" 現在30元起跳
以前麵包便宜原料便宜但是"人工"也便宜
現在麵包師傅的薪水可不便宜
簡單來說~很多人覺得東西貴是因為自己的薪水沒有跟上腳步調漲
景氣就是這麼差~剛好沒漲到大家的薪水
另外~如果您自己有去過大市場(不是你家外面的菜市場,我是說像台北環南市場)買過雞肉
對!雞肉就是這麼沒有價值,就是便宜 就是比麵包便宜
隨便"一箱"高麗菜 好歹有8顆10顆 才100元帶回家
雞肉整袋整袋的便宜大賣場好幾倍在賣
賣雞排才是暴利~你沒看過人家賣麵包還清負債 月入XX萬 發大財
但是你看過很多外面擺小吃的一堆月入XX萬 不僅還清了負債還買了房子 生了小孩...多幸福
外面夜市小吃 哪一樣不比麵包貴?
價值是在消費者心裡~因為雞排好吃 所以賣40元少人嫌貴
麵包大家就是覺得便宜貨~所以賣30元被嫌到臭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