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ung1105 wrote:
因為還要看產品同質性
台灣佔了PC代工的9成
這點是韓國比不上的
PC 代工還是代工。何況目前PC代工業有9成以上都是在中國。對台灣失業率毫無幫助。
台灣有但是韓國很少的產業就是自行車、機車零件業。
但自行車 連巨大都在中國有30萬產量的天津廠剛成立,機車業台灣目前有9成自製。但是目前轉往東南亞的狀況也很明顯。對台灣失業率毫無幫助。
汽車零件業還使依賴國際車廠訂單。台灣也是汽車副廠零件主要產地,這一點目前也可能被中國追趕中。
機械工具出口產業恐怕在這一波先受害。
韓國優勢產業是石油煉製業、LCD、手機、汽車、船、電子零件製造業、積體電路.
台灣每年進口韓國製品130億美金 韓國出口到美國是450億美金。
美國目前韓國汽車產業買得越多,台灣汽車零件會賣的越少。這一點也要顧忌一下。
連韓國輪胎都進軍台灣與美國了.
提振出口產業好像不見政府有多少政策。
這些博士先生們他們最喜歡標榜中國市場,不知道現在有何中國關稅優惠政策?
目前台灣內需不足的原因為何要先解決或做政策處理。
個人覺得內需不足原因
1.消費人口少了 (估計有一百萬人以上到中國去謀生或退休往中國居住)
2.股市投資跌.
3.電價、油價、物價漲3成 實質薪水少了
4.失業了.... 百萬人失業 沒收入還能嘛...

5.訂單少了 ,無薪休假變多 做二休四。只能在家看電視.
sun911 wrote:
因為不找零,再怎麼精...(恕刪)
如果拿去買米跟奶粉以及沙拉油呢?
當然有網友說出消費券不找零 , 所以還是會有多餘的消費金額出現.
但是我買的本來就是每個月都會買的東西 , 例如米 , 奶粉等等......
這些是我每個月本來就會花"現金"買的東西 , 只是有消費券了 ,
我把用現金買換成消費券去買......這樣也算是多餘的消費?.....

rebels wrote:
建議參考我在上一...(恕刪)
確實這樣對零售業造成的衝擊很大 , 但是當我生活有困難時 ,
我也沒有辦法顧其他的了.因為如果我拿出去消費"額外"的商品.
哪天換小弟被裁員時 , 我家的生活怎麼辦(四大一小)?
或許有人說 , 還可以去找別的工作阿?或是難道你沒有存款嗎?
我只能說沒有工作的情況下 , 存款也會有吃光的一天.
而工作如果好找的話 , 失業率也不會這樣高了.........

重點就是解決人民對失業/減薪的恐懼 , 人民自然會消費......(喝茶)
心中OS:我也想買HTPC阿 , 我也想買小折 , 但是不景氣的疑慮還在時 ,
小弟我可沒有那個膽量去額外消費 , 畢竟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市井小民阿....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