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女兒的國語功課...修辭學終於讓我遇到了

ddcatt wrote:

只好再說一次,
小四的修辭學就是一些名詞定義而已,
排比、譬喻、擬人化擬物化之類,
老師教過了這些名詞的定義之後,


小四考那些定義就是「找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叫學生用那個修辭法照樣造句寫個句子。

小孩子你叫他背他當然會背啊~ 不過長大後就是跟我一樣把那些白癡老師記恨一輩子而已。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有句話可能對國文老師不太客氣, 可是我還是要說,
就是認識各器官的位置比修辭学重要, 每次看小朋友的病,
小朋友都说不清楚, 這可和生命有關啊.
CHEN.SOLONG wrote:
有句話可能對國文老師不太客氣, 可是我還是要說,
就是認識各器官的位置比修辭学重要, 每次看小朋友的病,
小朋友都说不清楚, 這可和生命有關啊.
(恕刪)


雖然大大說得沒錯
可是那好像不歸國語課管
要是考器官位置,會被家長罵慘吧
ddcatt wrote:
小學念修辭就一堆人哇哇叫了,
把文言文放進國小教材,
可能更多人抗議吧....


您可能有一些誤解了。

我記得先前有看過新聞有報導過,某幼稚園有讀經班。不是讀佛經,而是讀古文,例如三字經、百家姓、、
他們的爸媽有感覺到小孩子的國文程度有提昇
您可參考 http://www.gsr.org.tw/news2Thesis/ 中,網頁下半部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分析。

讀經班並不是去解釋每一段文字給兒童知道。相反的,讀經班僅是交他們「讀」。就是只有「讀」。透過「讀」、「聽」,讓兒童逐漸習慣那些語詞。進而漸漸融入生活中、應用在平日的語文、作文中。但是不能有考試。因為讀經(其實是讀古文)是一項很吃重的事情。如果還要考試,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有人一定會懷疑,只有叫他們讀,卻不講解給他們聽。這樣有用嗎?他們會懂嗎?他們記得住嗎?
恩,我的經驗是,會有用的。但這個「用」,不是像填鴨式的方式用考試考出來的。而是漸漸的呈現在小孩子的生活行為、表達能力上。
我們的文言文、詩、詞,是個很好的教材。因為古人寫文章時,多少都講究對仗、韻腳、平仄。這種文章,念起來很順,兒童會覺得很有趣。很容易就會記住。哪麼,記著作什麼呢?當垃圾佔用腦細胞嗎?不是的。文章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兒童多讀好的文章,個性會往好的方向改變;如果讀到壞的文章,個性會慢慢的轉壞。如果兒童能記住好的文章,就能漸漸的應用在生活中。就會正面的影響他的人格。

不知有沒有人看過一本書,書名我忘記了,但是內容主要是描述一個科學家拍攝不同的水結晶。他對水結晶說髒話,其結晶就會變得很醜。說好話,結晶就會變得很漂亮。參考一下: http://www.amtb.org.tw/pdf/water.pdf 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古文。其實,他讀久了,會感覺到的。這種感覺,可以深植他心裡。不像填鴨式的作法。考完試就忘記了。

引述一段研究學者的觀察:
陳素卿提出有個小朋友:「已經國小三年級還不會拼音之外,每科從未及格過,個性很叛逆,也不會讀字,坐椅子晃來晃去,還會拍打前後左右的同學。老師對他大聲一點,甚至還反嘴罵老師『恰查某』。可是自從這孩子每禮拜來讀經之後,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學校的成績也慢慢沒有出現紅字,甚至會看字讀,也會背一部分的大學、唐詩、中庸及老莊,到了教室會幫忙排椅子,和同學也相處得不錯。」(陳素卿,民88,第2版)

引述一些兒童得反應:
如台中縣光隆國小六年級的林家偉(民86)認為:「在讀經的過程中,我覺得讀經不但可以訓練作文基礎,更可以增強記憶力,記下一些文中的精華作品應用於寫作上,加以融會貫通,不僅能吸收古人的智慧,還可以提高語文程度。」(第2版)
苗栗市建功國小的羅御章(民84)也認為:「學會了讀經之後,使我的國語文更加進步,有時也會襯托一些讀過經的句子寫在作文上,老師一直誇獎我」(第2版)。
國立北師實小的柯厚全(民90)認為:「讀經的過程有甜、有苦、也有樂。但是在我心目中,『苦』是我最甜美的回憶。剛加入讀經行列時,還沒有養成讀經的良好習慣,每天讀書覺得很苦…習慣一旦養成後使我受益匪淺,現在我的語文程度已經超越以前許多。」(第2版)。

這些學生,你覺得,他們在寫作文的時後,會去想「我要用什麼修飾法」嗎?

我就是搞不懂,為什麼三隻老豬要把文言文授課的時數減少?還要學台語?
根本就是在殘害國家幼苗。荒謬至極

p.s. 我並不是說不要學台語。但是學一種語言,是自然而然的。我也是在當兵的時後才學的,也沒差到哪去。


eureka wrote:
您可能有一些誤解了。

我記得先前有看過新聞有報導過,某幼稚園有讀經班。不是讀佛經,而是讀古文,例如三字經、百家姓、、
他們的爸媽有感覺到小孩子的國文程度有提昇
您可參考 http://www.gsr.org.tw/news2Thesis/ 中,網頁下半部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分析。

讀經班並不是去解釋每一段文字給兒童知道。相反的,讀經班僅是交他們「讀」。就是只有「讀」。透過「讀」、「聽」,讓兒童逐漸習慣那些語詞。進而漸漸融入生活中、應用在平日的語文、作文中。但是不能有考試。因為讀經(其實是讀古文)是一項很吃重的事情。如果還要考試,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那個所謂正向的結果都是出自於該團體的自吹自擂,論文研究也是全部引用王財貴教授的文章或其學生的論文,也就是說結論是「我老師說的是對的證明我老師是對的」。

不可相信。

eureka wrote:
有人一定會懷疑,只有叫他們讀,卻不講解給他們聽。這樣有用嗎?他們會懂嗎?他們記得住嗎?
恩,我的經驗是,會有用的。但這個「用」,不是像填鴨式的方式用考試考出來的。而是漸漸的呈現在小孩子的生活行為、表達能力上。
我們的文言文、詩、詞,是個很好的教材。因為古人寫文章時,多少都講究對仗、韻腳、平仄。這種文章,念起來很順,兒童會覺得很有趣。很容易就會記住。哪麼,記著作什麼呢?當垃圾佔用腦細胞嗎?不是的。文章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兒童多讀好的文章,個性會往好的方向改變;如果讀到壞的文章,個性會慢慢的轉壞。如果兒童能記住好的文章,就能漸漸的應用在生活中。就會正面的影響他的人格。


錯。

文章沒有理解就是無意義。學生會去讀這些古文八股完全是出自於成人的威脅(處罰)利誘(用各式獎賞做為誘因),與大量閱讀白話文相比並沒有什麼差異。

更重要的事,小孩子的學習時間有限,你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記誦那些古文八股裡,那對於生活常識的教育要拿什麼時間來做? 現代的小學課本會編得比三字經幼學瓊林糟?

讀經教育根本就是唬爛的迷信,偏偏有很多漿糊腦袋學校校長迷信推廣這個,只為了可以上電視宣傳好創造知名度。

eureka wrote:
不知有沒有人看過一本書,書名我忘記了,但是內容主要是描述一個科學家拍攝不同的水結晶。他對水結晶說髒話,其結晶就會變得很醜。說好話,結晶就會變得很漂亮。參考一下: http://www.amtb.org.tw/pdf/water.pdf 不要覺得小孩子不懂古文。其實,他讀久了,會感覺到的。這種感覺,可以深植他心裡。不像填鴨式的作法。考完試就忘記了。


那是不可相信的偽科學,早就被踢爆了。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看了某些人的討論,和現在的教育,短時間內應該是不會改善了,更加深了我想移民的念頭...
讀經會不會改變一個人 我認為會
人都是會思考的 三字經 只是將很多事件 跟道理濃縮在 每一個字句內
小朋友在讀的時候不用跟他們講解..
但是在上到相關的課程的時候會小朋友他們會自己想到關連
有的小朋友會去找他念的是什麼意思..
古文 就一定是八股嗎?
我想這只是為反對而反對
為什麼國外很多學者 會來研究 他們所謂的八股
國外的學者是笨蛋嗎?
今天如果你只是死背你會覺得是八股
但是如果針對內容去了解 會發現古人聰明的地方
當你說這個東西不好的時候請先用心去了解
當你真的了解 這個東西的時候 你在來想 是不是真的不好
了解你的敵人 比完全不了解你敵人還要來的好
看看真的反對某個東西 或是文化的那一個人
相對 他一定也是最了解那個東西或是文化的人 而不是對那個東西或文化 半桶水的人
對任何的事不要帶入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事來看待,這樣就可以很理性的把問題解決
weimingyu wrote:
讀經會不會改變一個人...(恕刪)


我不認為如此。

推崇「讀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半桶水的行為。

讀經教育聽起來很高尚,但是事實上不負責任的教師與校長們沒事找事(而且更糟的是正事都不做)的行為。

為什麼是讀三字經弟子規? 這些東西不是古代的家長要教訓晚輩「服從」嗎? 我才不相信三字經裡有什麼大道理是「生活與倫理」課本裡不講的,用古文就比較偉大小孩就比較記得牢?

狗‧屁‧不‧通。

更有甚者,有幼稚園跟國小低年級老師教學生背論語。

人家孔子的徒眾沒錢沒空間堆木頭只好言簡意賅的寫速記在木條上,現代人沒事去背那些速記稿要幹嘛? 莫非寫成白話孔夫子的教誨就會走味是嗎? 原來所謂中國文化是存在字面上的斷簡殘篇而不是文字背後的深刻意涵? 退一步講,孔子講那些東西至少是對十五歲以上的成人講述的道理,裡面有很多事都要有初步的社會生活基礎才能配合瞭解,他老人家是教你們拿來教國語都還講不輪轉的小鬼「背」?

動不動就把「讀經教育」跟「中華文化」無限上綱的扯在一起,這才是半桶水。

國外學者來東方研究中國文化,坦白說跟「讀經教育」一點關係都沒有,兩者硬要被綁在一起談不是論述者惡意誤導群眾,就是自己邏輯不通認為兩個之間有關係。

中華文化是很偉大,但是並不偉大在叫毛都還沒長齊的小孩們背那些被成人政治化刪減過的宗教性教材。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讀經的重點在於 小朋友會要去思考 念的東西是什麼意思

而不是背

小朋友的想像空間 可以說是成人的無限大

看課外讀物跟讀經的效果也是一樣

就 讀經 跟 讀課外讀物 差別一個是大人認為難懂的 " 經" 跟 小朋友容易了解的 書藉不同

古代的 經書有很多意思 也有人小時候就被要求 要會唸大悲咒

當背一個東西的時候 了解意思會記的很熟..

我說半桶水 的意思 只請小朋友背 但是要他們念的本意是什麼?

小朋友好奇心很重 經書 可以玩的東西也很多

二十四 孝 在三字經裡面也有 也許有人認為可以不用教小朋友這個

但是如果把他當故事書 講給小朋友聽 我想也可以增加小朋友的一些好的觀念

教養 來至於家庭 要教也要養... 中國的文字很好玩...不用一味的去反對..

對任何的事不要帶入自己的情感,對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事來看待,這樣就可以很理性的把問題解決
只能說:好顯我老婆是國文老師....

這個....不干我的事,問你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