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公路2架軍機撞山3飛官失蹤

基本上飛行員對於地形障礙都是目視較多
起飛後交由地面雷達管制官導引飛行做課程
全部訓練偵察等等 包括民航機都有一定航道 (除非天候及其他因素才會偏離一些)

這次是夜航
所以等於地面管制官是天上飛官的眼睛
我就遇過曾經有地面管制官做凌晨例行訓練時晃神
結果我就看到兩台飛機的訊號在澎湖外海繞圈圈完全迷航!
還好當時是凌晨天上幾乎沒有飛機
不然事情可能很不妙
當然那位管制官不免被記過....

這是我在ACC戰管待兩年的經驗

所以我個人猜測
這次很可能是人員疏失........
但也許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PS.
我還在雷達上看過劫機勒
民航機完全偏離直接海峽中線切半飛過去對面(當時還沒直航勒)
然後兩架戰機新竹(還是桃園我忘了)起飛攔截至中線後飛回來.....@@

hsuanwang wrote:
不是話柄,是真的看不...(恕刪)


就事論事。

開軍用飛機(戰鬥機、偵查機、運輸機等)

要"單單"依靠塔台人員指示,這根本是玩火,如何不自焚????


萬一戰時,空中有一百架飛機在天上咧,它塔台有何用????

萬一,塔台人員全都肚子痛,跑廁所咧。

萬一,塔台人員,太累,全打瞌睡咧。(美國就有這例)

差個十秒,就不知道飛哪了,光靠跟塔台連線,不浪費個2~3分鐘。

等你確認了情況,不頻出事,才怪。

每年摔一架軍機(三十四架),

如果換成是華航或長榮,不被"幹譙"到爆,我輸你。

很多現代的3C產品或是車輛的功能,都是從軍事用途轉換而來。(軍事用途跑在最前)

評估飛機該不該封存? 不是等到出了人命,才想到要封存。

而是若有一些民間商品,裡頭已經有了軍事功能的應用,

而你的戰爭設備仍沒有這些功能,就應立刻,不遲疑,淘汰、封存。

還等到出了人命嗎?

tatsumi0509 wrote:
基本上飛行員對於地形...(恕刪)


都甚時代了,還目視。

又不是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攻擊前,還要像日本神風特攻隊,往下瞧一眼。

stanphill wrote:
就事論事。

開軍用...(恕刪)


普羅大眾只知道「塔台」...XD...您知道GCI嘛?飛行是依靠許多人事物環環相扣而成,缺一不可,FAA也花了一段時間才認可GPS是可以用在航空精確導航用途上,軍民用航空的基本要求不太一樣,軍用航空器的任務風險本來就高過民用,出事有人殉職當然表示有環節出了問題,只是這次的例子事件若一直被導引成飛機航電老舊,其實是模糊了事情的重點...

stanphill wrote:
都甚時代了,還目視。...(恕刪)


HaHa...很妙...請問您知道現在天空中有多少軍民用航空器只要天候許可,依然使用目視方式嘛?科技再進步,馬克二號依然很重要啊....

tatsumi0509 wrote:
所以我個人猜測
這次很可能是人員疏失........
但也許這是不能說的秘...(恕刪)


說到重點了
但是依慣例;真相永遠也不會出現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真是令人感到惋惜.............
年輕勇敢的軍官,與把酒言歡的退將相比..
不如都不要飛了吧......

黑貓8318 wrote:
真是令人感到惋惜.....(恕刪)


不知黑貓兄此言何意? 畢竟所謂把酒言歡的退將, 不也是個個一路飛出來的甚至不少還在越戰韓戰時期出過秘密任務的~
stanphill wrote:
就事論事。

開軍用飛機(戰鬥機、偵查機、運輸機等)

要"單單"依靠塔台人員指示,這根本是玩火,如何不自焚????
...(恕刪)


跟你說個壞消息,現代不管是軍機還是民航機在航道飛行的時候都還是極度仰賴空中管制(ACC)的,原因無他,因為地面雷達站的功率會遠遠超過飛機上的雷達,打個比方,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汽車的大燈,空中管制則類似市區管控紅綠燈系統與影像監視系統的交通管制中心,一旦飛機進入機場周遭的警戒範圍,則軍民機都必須百分之百遵守塔台的管制,就類似交通尖峰時間你必須百分之百遵守交通警察的指揮一般,如果不遵守這些飛航規範,那就很容易出意外.

stanphill wrote:
萬一戰時,空中有一百架飛機在天上咧,它塔台有何用????...(恕刪)


空中管制確實是國防的罩門,君不見近幾十年幾次戰爭都是首先奇襲敵方的指管通情系統,指管就包含空中管制,一旦得手敵方就陷入癱瘓,戰機即使起飛也只能各自為戰成為待宰的鴨子,唯一的破解之道只有加強這些系統的備份與防禦,或是像老美找架飛機把雷達背上天.

stanphill wrote:
萬一,塔台人員全都肚子痛,跑廁所咧。

萬一,塔台人員,太累,全打瞌睡咧。(美國就有這例)
...(恕刪)

我記得國家地理頻道空中浩劫的節目,就有塔台人員過度疲憊或疏失而直接間接造成撞機,如果你也看過應該就不用我囉嗦了.

stanphill wrote:
差個十秒,就不知道飛哪了,光靠跟塔台連線,不浪費個2~3分鐘。

等你確認了情況,不頻出事,才怪。
...(恕刪)


所以聽從管制保持航線就異常重要,空中管制人員可以利用地面大型的雷達清楚的看見每一架飛機的動態,並且告知他們該保持在哪個空域哪條航線,則只要空中管制人員的輪班與運作沒有瑕疵,就幾乎可以確定沒有撞機的危險,就像一個學有專精的交警可以確保在他的指揮下交通必然順暢沒有擦撞一般.


stanphill wrote:
每年摔一架軍機(三十四架),

如果換成是華航或長榮,不被"幹譙"到爆,我輸你。...(恕刪)


軍機天生就必須負擔高強度的任務,所以損失率也必然高於民航機,即使是如美國這種重視人命科技先進的國家也是一般,可以想見如果民航機必須負擔諸如"高空緊急攔截""空中纏鬥""低空對地攻擊""夜間低空儀表導航"之類的任務,那損失率必然會高於軍機,所以這不能代表軍機結構有問題,只能說先天的使命不同而有不同的命運.


stanphill wrote:
很多現代的3C產品或是車輛的功能,都是從軍事用途轉換而來。(軍事用途跑在最前)

評估飛機該不該封存? 不是等到出了人命,才想到要封存。

而是若有一些民間商品,裡頭已經有了軍事功能的應用,

而你的戰爭設備仍沒有這些功能,就應立刻,不遲疑,淘汰、封存。

還等到出了人命嗎?恕刪)


最讓人震驚的是對於引進新科技最保守的其實是軍方,因為戰史已經數次證明高科技不等於好用的科技,民用品往往因為能承擔的強度太差而在戰場上失靈,所以軍方引進科技是必須花費數年與數不盡的國防預算,經過嚴密的測試才能採用,那如果在這些新科技證明適用之前就需要立刻不遲疑淘汰封存現有裝備,那應該沒有任何國家有足夠的國力負擔如此的強求,畢竟舊科技雖然看來有些落伍,但是在戰場上只要能用的就是好科技,只要沒有人為的意外,那舊科技也早以證明可以順利運轉不會出錯.您說是嗎.
樓賴吧 wrote:
教官就說~他們飛行員一定會上一個課程
首先要救的是人民.所以就算飛機出問題都會先撐到空曠的山區.海上
如果還來得及才會跳傘逃走
不過幾乎都是撐到空曠的地方飛機都差不多了~根本來不及跳
教官說也有順利跳走的不過少之又少

飛行員轉任學校教官?真的假的
唬唬學生而已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