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大科大和高中高職的迷思

bobbycomboy wrote:
加上教育政策錯誤,所培育的以螺絲釘為主體,根本產不出新興且多元的小型產業,
...(恕刪)


這話接的後半段有問題! 你自己先站在反對面仔細想想..
想不透再問...
還有大量引進固著性外勞的重大影響你完全沒提到!
以一擋百萬眾一心 wrote:
聽你這樣說我只能說南...(恕刪)


技職生創業率高於所有族群,不只在台灣,走出台灣一樣是事實

你在怎麼解釋,還是抵擋不住這種現象

1.台灣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教育
https://www.google.com.tw/#q=70%25%E7%9A%84%E4%BC%81%E6%A5%AD%E4%B8%BB%E4%BE%86%E8%87%AA%E6%8A%80%E8%81%B7%E6%95%99%E8%82%B2
2.中國一樣是高職生創業率高於所有本科大學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42071/2013/06/27/5951s4162080.htm

螺絲釘的教育創造出來的就是螺絲釘,只有少數有機會成為黑手技術員可以操控螺絲釘.

所以先瞭解社會再進行辯論,談的東西會與實際狀況接近

1.我們引較科學角度看問題,在探討一些現象本質時會做一些基本假設,而方法即建立在這些假設上
如果假設方向與事實成平行線,那將會沒有交點,感覺你的初使假設就出問題

2.科學強調的是定性與定量的研究,而且要基於的知識論來進行,你的基本知識論是黑手不如辦公室的螺絲釘?在定性上都走錯方向了怎麼做討論?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教育...(恕刪)


吳清基講的這話的原始數據資料來源是哪?
你有查證過嗎?
我沒預設立場, 但我很好奇這資料與數據怎生出來的?

bobbycomboy wrote:
2.中國一樣是高職生創業率高於所有本科大學...(恕刪)


"高職"在中國及台灣是兩種不一樣的東西!

fisheriestw wrote:
吳清基講的這話的原始...(恕刪)


吳清基是附中畢業,曾經是教育部技術職業教育司司長,政務委員

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不止講一次,在重要會議及場合上不斷的提.

這麼肯定的論點,必定有很穩固的數據支撐,掌握全台學術單位的教育部長說話的資料來源,出於何處,個人不瞭解,不過看過幾份產經類的研究報告,專門研究中小企業主創業年齡,學歷...,

我看過後大概跟吳清基說法差異不大,印象中應該介於72~76左右吧.

吳清基的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完全沒被挑戰過,個人認為他的說法應該比原本數據應該要保守很多,70%可能是低估了.
bobbycomboy wrote:
吳清基是附中畢業,曾經是教育部技術職業教育司司長,政務委員

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不止講一次,在重要會議及場合上不斷的提.

這麼肯定的論點,必定有很穩固的數據支撐,掌握全台學術單位的教育部長說話的資料來源,出於何處,個人不瞭解,不過看過幾份產經類的研究報告,專門研究中小企業主創業年齡,學歷...,

我看過後大概跟吳清基說法差異不大,印象中應該介於72~76左右吧.

吳清基的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完全沒被挑戰過,個人認為他的說法應該比原本數據應該要保守很多,70%可能是低估了....(恕刪)


吳清基的說的這段話不是在學術論文或學術研討會,沒人公開吐他很正常!
但不代表這句話一定是有依據的! 或不可挑戰的!
有依據的東西一定是有原始出處, 不會找不到!

那你說所有其他相關的可考據數據原始來源(你說的產經類的研究報告)在哪?
這不可能現也找不到吧?

我是懷疑這數據是要怎調查得知? 且這樣的數據不能用抽樣的方式, 因為會沒意義!(這你應該懂吧?)
而台灣所有的公司登記資料, 根本沒有負責人的學歷(必需含畢業學校)這一欄位!
甚至連公開發行公司的資料此部份也不一定得具備..

我記得這問題我很早以前就問過你了!
那時你找不到原始出處! 且連一個相關的原始佐證數據出處都沒有!
經過那麼久該不會也一樣吧?

千萬別陷入官大學問大的迷思..
現在的大官胡扯瞎掰的言論可是一堆..
fisheriestw wrote:
吳清基的說的這段話不...(恕刪)


教育部長在不同場合講數遍,如果沒統計報告支撐恐怕很容易被戳破

如果有疑問就自己動手去解決自己的疑惑處

先入為主的說法,或隨便下定論,可能會減低你說法的可信度

目前教育部廣推技職教育,提出技職人才培育計劃,不正是因為台灣經濟出現大問題?
有問題才推技職,基本上已經來不及了

民國90年創業學歷統計
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統計報告
fisheriestw wrote:
我小舅當年唸南二中文...(恕刪)

那時工作好像很好找,肯拼敢衝會闖錢途肯定不會太差,
連公務員都採登記制,反觀現在的擠破頭...
是因為這樣才吵18%嗎?

比較好奇的是...初職,
查了一下,初職是國小(國校?)畢業的選擇,
可以考有初中/初職,上去便是高中/高職(?),
這體制跟香港好像,也是國小畢業的第一道關卡,畢業後有便有專職證書。
當時聽到嚇一跳,小5、6的年紀就決定一生的方向,這壓力有夠大。
難怪香港很強,如果不扯蝗蟲的話...
國中三年可以學什麼?現在真的很難想像。

以前有機會選擇香港的體制,稍微了解過,
但是語言不通,上中國際則有點貴,
當時還沒進去好像就要1萬鎂入會,進去一人一學期再1萬鎂,
小孩兩枚第一年就要150萬台票,雖然裡面很好玩XD
但還是乖乖窩可以講台語的台商學校再回台灣,
這也是我唯一讀過的私校...
現在想想真後悔,
繼續待的話現在大概在賞楓吧...

至於中國的高職就不太了解了,
維基的敘述是:
職業高級中學與普通高中不同之處在於職業高中重點培養中級技術人員和 管理人員、中級技術工人和從業人員,職業高中分各種專業,而普通高中不分專業。
職業高中對學生的要求是:具有能直接從事某一職業(工種)的技術理論知識、專業知 識和操作技能;對於與本專業有關的文化課,要具有相當於普通高中的水平。
感覺上跟台灣好像差不多。

雖然中國的家在當地中學旁,
但只會繞過去買羊肉串跟5元軟體~
沒進去問過,更不了解中國教育體系,
不過說真的,裡面有夠拼,相較之下台灣學生有夠糜爛。

上面兩位大叔的激戰,小屁孩我就不參與了。
發表一下聽故事後的小小感想,
時間、背景、地點、產業、政局...的不同,
或許各有千秋、各有所長,
也或許各有輝煌過的時期,
能走的路/走過的路也大不同,
或許是長久的平行線造成雙方的誤解,
也想過或許文、商、法多跑北部,
包括我讀北商專的親戚也是求學後定居台北,
而工、農則多待中南部,且不少人成立中小企業並西進南進...
在當時的升學選擇加上當時環境...
就業、創業統計,再加上高中考技職的情況,
技職創業人口應該較多...
但無論在哪種環境下,只有努力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
題外話~分享一下以前的生活~
信不信都好,打打嘴砲不犯法吧~
上面說到西進就讓我想到以前在中國拜年的情況,
當時董級一包就大約廠內一個班的月薪總額還超過,
加上理級叔叔伯伯,一包大概也3~4名員工的月薪,
所以過年時很愛往那邊跑,
鋪滿毛澤東的床在那時早就躺過了,
說實話爽度不怎麼樣,只是感覺很酷,
留到現在的話我就是有錢人了~
雖然後來都被收走了...
還有正港陽澄湖產地直銷大閘蟹,
我算是銅腸鐵胃的大胃王體質,
但第一次吃到吐、吃到中毒好像也是那時,
西湖溜冰、上海賞雪就算了,
小時候不懂美景,只覺得很髒,
氣溫7、8度穿短袖玩遙控飛機跟員工踢足球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阿~別酸我,不過那時候真的好快樂阿~

使用目前的社會狀態做評論,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教育的黑手,20%左右的企業主來自高中普大教育

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教育黑手-->是創業家的教育,是社會的動力
20%左右的企業主來自高中普大教育-->是被黑手使用的螺絲釘教育,是社會安定的力量
--------------------------------------------------------------------------
以上是你老哥說的話

--------------------------------------------------------------------------
以上是你老哥貼的圖
你的圖看不出來有任何佐證的力道在,因為根本未被分類完整,分類基礎並不一致,你口口聲聲說科學,舉證的東西卻牛頭不對馬嘴,你確定還要爭論下去嗎
還有,就像我朋友,我們一樣是由高中畢業,但是講白了他考不上大學,最後只掛個二專畢業,你會把他歸類為技職嗎,我相信若他能選擇,他也希望能考上大學,雖然當老闆學歷不重要,但誰不想學歷好看點
最後,你那麼喜歡念高職,小弟想請問一下,你的小孩是念技職嗎,若不適你又在爭論什麼
以一擋百萬眾一心 wrote:
使用目前的社會狀態做...(恕刪)


你不要搞錯方向

那只是90年一年的資料,大學還包含技職大學,研究所也包含技職研究所.


台灣70%的企業主來自技職教育,真正可以做嚴謹統計者在這裡
https://www.google.com.tw/#q=70%25%E7%9A%84%E4%BC%81%E6%A5%AD%E4%B8%BB%E4%BE%86%E8%87%AA%E6%8A%80%E8%81%B7%E6%95%99%E8%82%B2

----------------
就像我朋友,我們一樣是由高中畢業,但是講白了他考不上大學,最後只掛個二專畢業,你會把他歸類為技職嗎,
----------------
二專不是技職嗎?發生過的如果是不存在的

如果那位42歲的台大機械博士,早知道博士不如開船,那他很可能在18歲時就讀二專學開船了,
這個如果,就是不存在

但事實台大機械博士畢業後,他讀了二專學開船

以一擋百萬眾一心 wrote:
使用目前的社會狀態做...(恕刪)

好像是喔!
因為他主張高職可以直接上研究所,
大學是浪費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