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

thunderbird wrote:
但是少說了薪資也是隨物價同時上漲
這樣會抵銷通膨的壓力
...(恕刪)

一定是這樣嗎?何謂"停滯性通膨"? 台灣有沒有點這個味道?

thunderbird wrote:
而且之前假設,並沒有提到匯率是變動的,你另外引進一個匯率變因,這樣會講不完
事實上薪資上揚,表示國家整體經濟是好的,通常表示台幣會升值
...(恕刪)

這不是在作習題,假設匯率不變動?如果像你講的通膨帶來的薪資上揚,台幣會升值或貶值?

thunderbird wrote:
上面那位講的都比你言之有物
講的是一段時間自然實質經濟成長支持薪資與物價上漲,並不是人為方式突然將薪資與物價調2倍
...(恕刪)

我一開始就說了,要有實質經濟成長,自己去看前文吧!台灣在四小龍經濟成長是前段班嗎?

chusam wrote:
舉個簡單的爛例子 (...(恕刪)
當你身處在本國時物價/薪水的比例都差不多
可是當你去到國外同樣一個地方時
錢的差異就很大了
請問收入是台灣2倍的韓國人跟台灣人
一起到英國旅行時,誰的經濟負擔較輕鬆?
一起到泰國旅行時,誰的經濟負擔較輕鬆?
一起到國外投資時,誰的經濟負擔較輕鬆?
一起到國外購買東西時,誰的經濟負擔較輕鬆?

這還是沒搞懂何謂實質購買力,還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前提是你負擔完本國的食衣住行費用後(韓國、台灣),你還有錢出國去旅行炫耀購買力。不管是韓國或台灣或其他國家,相當比例的人拼命付帳單都來不及了,四、五年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出一趟遠門去旅行血拼,何況海外投資?


youngmth wrote:
這個我可能要稍微說明...(恕刪)


車子是真的比較便宜,我住美國時買了一台nissan Altima 2.5CC的新車,合約台幣七十幾萬,
但便宜的原因是關稅,其他的奢侈品就不見得便宜了,但車險一期要附5000美金,貴的不是車是保險,
你說你長住過美國,那應該知道醫療保險費多少錢吧,拔一顆牙400多美金,租間套房700美金,
上次和住美國30年的叔叔全家去吃飯,光小費就附了快 50美金,小費是大約飯錢的15%是一定得付的。
我是住紐澤西,不知是不是那裡物價特別高我是不知道,但生活費用真的是很貴。
那時我常去紐約,一進紐約就得付進城費 七美金,在紐約停車更是可怕,一小時20.30美金,你說貴不貴?

我在英國唸碩士,也算住了一年半,車子比台灣便宜,也是關稅的問題,還是貴在保險,但機車50CC的你知道
多少錢嗎?隨便一台都2500到3000多鎊,合台幣十幾萬,電腦電器產品也都是貴二倍。在英國看到的就是M型
社會,金字塔頂的人永遠都是有錢,但中下就慘了,因為物價高,生活困難,香菸都沒能力抽,一包五磅,合
台幣300元,我走到那都有英國人跟我討箊抽。物價高最慘的是那個階級?當然是中下薪水的階級,對金字塔高
層的有影響嗎?很少,因為有錢的還是有錢。

hb8031 wrote:
其實台灣科技產業實力不輸韓國,
但已經吃老本多年,未來的優勢是無法持續的


兩個國家很類似但是發展方向卻不同,

韓國人口比我們多一倍。四千8百萬人口附近
他們可以發展出重工業,因為他們有超大財團,韓國就是幾家大財團商社。
所以兩邊發展的文化與特色都不同。
所以汽車工業他們也才能有辦法有經濟規模可以生產。

人人有綠卡、戶戶十八趴、家家住帝寶
steventpi wrote:
以台灣... 每年... 付出更大資源用來抵擋外來的侵略...
政府與人民都必需時時刻刻"要有危機意識"...(恕刪)



外來侵略 ? 中國有智之士早就知道
不必搶灘登陸 台灣這彈丸之地,

21世紀現在世界各國打的是 外交戰、經濟戰、
心理戰; 本國前任李總統說:境外決戰,
也不是真的用飛彈、戰機、潛艇等武力...

用的是會議中談判桌上的 頭 腦,曾經有個 雅爾達密約,
中國就是這樣被賣掉的。 不過台灣也不會被賣掉,
因為米國要台灣乖乖地買武器,這樣中國才能繼續嚇台灣、
兩個世界大國才能繼續 錢 照 賺。

以上離題了,前些年北韓跟南韓在快要和平
一統的氣氛中,硬是被米國說 北韓有核武設施給扯掉。

人民飯都吃不飽了,北韓 真的想做核武 ?
南北韓也是歷史的悲劇。


robert258 wrote:
現在不一樣 ,中國大陸同一筆錢在北京只能蓋一個廚房。在上海可能也是一個廁所。
要蓋工廠可能要去山西、陝西看看.能不能蓋..可能也是搭鐵皮的小廠房...
一不小心可能回台灣,工廠已經變成別人的...(恕刪)

這種回覆是已經開始耍賴了嗎?
看你這樣的描述就知道你根本不瞭解外面的世界
不要被新聞洗腦,要親身去瞭解
若沒有興趣去瞭解大陸至少不要人云亦云
那麼多人到大陸尋找機會不是隨便玩玩的
去大陸有風險難道去越南、菲律賓就沒風險嗎?
有認識的客戶去菲律賓設廠慘賠倒閉,來到大陸當人家公司的台幹
他說去菲律賓設廠比大陸更慘,後悔當年被洗腦
(在下30多歲、在大陸工作7~8年、親身經歷不是隨便講講的)

>>主題是這個,請不要轉移話題<<
韓國、日本、香港一樣都有很多人到大陸
可是人家所得高,我們所得低
我們有風險人家一樣有風險
一樣是旅遊、購物、投資
那你想所得高好還是所得低好呢?
chusam wrote:
舉個簡單的爛例子 (...(恕刪)


這個例子錯了,在台灣買房子並沒有匯率換算的問題,在台灣鄉下房子比較便宜。
在韓國也是鄉下比較便宜,韓國人在韓國買房子也是沒有匯率的問題,但出國就要換匯了吧。

1 美金 等於 928.51 南韓圜,1 美金 等於 33.22 新台幣,這樣南韓去美國真的比較輕鬆嗎?
是美國去南韓比較輕鬆吧。
chusam wrote:
這種回覆是已經開始耍賴了嗎?
看你這樣的描述就知道你根本不瞭解外面的世界
不要被新聞洗腦,要親身去瞭解
(在下30多歲、在大陸工作7~8年、親身經歷不是隨便講講的)

>>主題是這個,請不要轉移話題<<
韓國、日本、香港一樣都有很多人到大陸
可是人家所得高,我們所得低
我們有風險人家一樣有風險
一樣是旅遊、購物、投資
那你想所得高好還是所得低好呢? ...(恕刪)

回給您看吧!
================================================================
這還是沒搞懂何謂實質購買力,還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前提是你負擔完本國的食衣住行費用後(韓國、台灣),你還有錢出國去旅行炫耀購買力。不管是韓國或台灣或其他國家,相當比例的人拼命付帳單都來不及了,四、五年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出一趟遠門去旅行血拼,何況海外投資?。
================================================================
親身體驗是沒錯,您還算在金字塔上端吧,普羅大眾的事快不瞭解嘍!!
thunderbird wrote:
感覺你一直針對通膨但...(恕刪)


請注意看,這不是我發明的理論,物價和匯率本來就是連動的關係,之前我沒說到匯率是因為我才說物價和薪資的
關係就一堆人看不懂了,再加上匯率,幾個人看的懂?

國內物價上漲,則會使進口增加,入口減少,造成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減少,故均衡匯率上升。這也表示物價會影響匯率的變動,而匯率上升則表示購買力下降,因為幣值降低。(匯率上升表示美元升值,台幣貶值)。
(蔡明均經濟研究報告)

還有一點,上面的是經過實証後的連動關係,是全世界都在用的經濟理論。
ycweng wrote:
================================================================
這還是沒搞懂何謂實質購買力,還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前提是你負擔完本國的食衣住行費用後(韓國、台灣),你還有錢出國去旅行炫耀購買力。不管是韓國或台灣或其他國家,相當比例的人拼命付帳單都來不及了,四、五年都還不知道能不能出一趟遠門去旅行血拼,何況海外投資?。
================================================================

親身體驗是沒錯,您還算在金字塔上端吧,普羅大眾的事快不瞭解嘍!!
(恕刪)

我的親身體驗就是看到有很多各國的人到大陸旅遊、經商
有時看新聞說各國每年都有有幾百萬人次出國旅遊
相信還是有相當多比例的人有能力出遊
難道我在機場、景點看到外國人是幻覺嗎?
反而你說的一副好像別人都出不起"一趟遠門去旅行血拼"一樣

實質購買力又如何
我說的是
韓國人在國內所得高、物價高,但出國後個人經濟力強大
台灣人在國內所得低、物價低,但出國後個人經濟力就比韓國弱
那到底所得高好呢?還是所得低好?

一味的說"台灣所得低但是物價也低啊可以打平"
這根本就是愚民政策!
只有一輩子不走出台灣的人才能滿足於這種現況吧!


我看大大前幾頁的留言,不是出國留學過嗎
若是台灣父母所得高。那你在外國經濟壓力不就減輕了
那台灣所得高不是很好嗎?
反正依你的理論:台灣所得低物價低不是等於台灣所得高物價也變高
那對在台灣生活的人而言沒有大變動
但是對走出台灣的人卻有很大差異啊!
chusam wrote:
我的親身體驗就是看到...(恕刪)


照你的說法,那大陸人的經濟應該弱到不行,中國北京大學平均年薪是174,912台幣,折合月薪是14,576台幣,
薪水低到不行,可是你去外國看看大陸人在國外的購物時的消費能力,你會嚇死。
為什麼薪水那麼低還有辦法出國玩,就是因為實質購買力,也就是實質薪資沒那麼低,扣除生活必須的費用,
能夠存下錢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