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168 wrote:
我只是把援用美國證據不足這個側面提出來

你只是跟趙高一樣指鹿為馬。你只是不要臉的東拉西扯瞎掰而已。
Green Power(綠能/綠電/綠色電力)這不是科學上的名詞,而是美國政府要設立綠電市場(green power market),所以要做綠電定義。
所以綠能就只有美國政府這個定義【美國政府環保署EPA定義綠電,不包括核能】 這是定義在美國政府自己的法令,不需要別的證據。



全世界其他國家都沒有另外定義綠電,有講到綠電,就只會是美國政府的這個Green Power定義。歐盟想推低碳無碳,是自己另外做Green Deal(綠色協議<===不是綠電協議)。歐盟並沒有另外做新的綠電定義,所以也沒有想要做【漂綠】。(只是台灣一堆擁核的欺騙社會說歐盟把核能當綠電,其實根本沒這回事。)

Brian 168 wrote:
我只是把援用美國證據不足這個側面提出來


你只是跟趙高一樣指鹿為馬。你只是不要臉的東拉西扯瞎掰而已。
不過你可悲的是你只會吵輸。
等你吵到2025,核三也執照期滿要除役,台灣自然變成非核家園了......
如果,沒有自己的意見跟看法

反覆貼重複文字

表示,貴端的論點只是你自爽

不值得本人回應
Brian 168 wrote:
如果,沒有自己的意見跟看法

反覆貼重複文字

表示,貴端的論點只是你自爽

不值得本人回應

說真的,
我是覺得不用去理那些把美國說的話當成聖旨的人啦,
那些人或許認為連美國放的屁都是香的。


其實美國是最沒有資格談綠能的人。
之前美國把1997年通過的有關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擱置,
直到拜登上台之後,
2021年才又重返後來用來取代京都議定書的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

那請問這段時間美國在衝啥小?
不要忘了全世界"累計碳排放量最多"以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就是美國。



~~維基百科 巴黎協定~~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9%BB%8E%E5%8D%94%E5%AE%9A

節錄其中一段........

2017年6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宣布美國將會退出巴黎協定,不過巴黎協定規定締約方在生效日期(即2016年11月4日)起的三年內不得退出[8],辦理退出手續也需要花費一年時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強調中國政府會堅定履行協議的相關承諾,致力保護氣候。[9]

2019年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佈國務卿麥克·龐培歐聲明[10],美國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的程序[11],並通知聯合國啟動程序[12];根據規定,退出過程需一年時間。[13]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

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協定》[15]。2021年2月19日,美國正式重返《巴黎協定》[16]。
向上天祈求~只要罔顧是非幫民進黨護航、昧著良知、造謠抹黑以及因我說實話而檢舉我者,全都暴斃猝死。
蕉敢神經 粉大條 wrote:
說真的,我是覺得不用...(恕刪)


你講的很對, 所謂政策變化並非把官方說法貼上
就直接完結了事, 更重要是要看他舉國是否落實執行
說一套做一套的政策,既使定義也不足以作為參考

其實台灣針對的問題, 主要在碳排放以及RE100
也就是綠能占比, 大企業需要購入足夠的綠能發電
而台灣對於綠能發電, 主要認知在太陽能風力能,
事實上潮汐與水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 南部水庫死都不建

因此,跟念經的帳號毫無必要討論,因為不現實無用

美國本身對於碳排放一直採取保護主義,
因為國內有財團,不希望因為碳排放增加成本
近年或有政策調整,但是美國保護貿易及保護產業主義興盛
基本不會改
RE100因為對於歐盟的進口貨物交易,有一定的影響力

美國環保署訂立標準, 定義問題, 不代表有能力立即切換綠能
所以,未來歐盟 中國與東南亞的意見,以及對於核能態度
尚待觀察, 沒有答案不代表美國答案無條件通過
心盲不會懂,各自地區地域社會有選擇有意見,法國與德國有相反的意見
如此而已
蕉敢神經 粉大條
[讚][100分]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1455

非洲2021年碳排僅佔全球4%,北美洲人均碳排量為非洲的10倍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2021年全球碳排總量約為371.2億噸,中國的碳排量約114.7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碳排國家。而緊接在後的則是美國(50億噸)、印度(27億噸)、俄羅斯(17.5億噸)和日本(10.7億噸)。相較之下,非洲總體的碳排量為14.5億噸,僅佔全球的4%。

另外,非洲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7%,若以人均計算,非洲一年人均碳排量約1噸,為各大洲中最低。其他各洲一年的人均碳排量依序為:北美洲10.3噸、大洋洲10噸、歐洲7.1噸、亞洲4.6噸、南美洲2.5噸。也就是說,北美洲一個月平均的碳排量,相當於非洲10.3個月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數據也顯示,非洲有超過60%碳排量由3個國家貢獻,分別為南非(4.4億噸)、埃及(2.5億噸),以及阿爾及利亞(1.8億噸)。相反的,許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貧窮國家,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人均一年的碳排量僅0.1噸。然而,南非與埃及並未出席此次的非洲氣候峰會。

這就是我之前說過 已開發國家北美 對 未開發 開發中國家非洲 的矛盾
Brian 168 wrote:
https://www...(恕刪)


為何這篇文沒有丟到台灣新聞區?
剛進股市的萌萌噠小白,請大家多多關照。
在經濟制裁背景下,美國依舊從俄羅斯購買近10億美元濃縮鈾

新聞不報的多囉對嗎?
蕉敢神經 粉大條 wrote:
我是覺得不用去理那些把美國說的話當成聖旨的人啦,


不是把美國說的當聖旨,而是綠能本來就只有美國這個定義
定義的是美國環保署。世界各國沒有其他【綠能】定義。
Brian 168 wrote:
你講的很對, 所謂政策變化並非把官方說法貼上
就直接完結了事, 更重要是要看他舉國是否落實執行


不管你怎麼亂凹
還是一樣【綠能不包括核能】
像你這種愚蠢擁核,應該會就會另外找一個不相干的問題繼續吵。
但是你這種愚蠢擁核很可悲,吵這堆沒用的東西,等吵到2025,台灣最後一個核能機組也退役了,台灣自然成為非核家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