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台灣的大學生未來的優勢在哪裡?


twSS wrote:
到底那裏鎖國?

敝公司的例子:
位於蘇州的工廠要與苗栗的工廠同時擴產(敝公司老闆可是深綠的.)
但是設備都做好幾個月了, 但是卡在投資大陸限額.
就是出不去, 只能眼看日本/韓國同業搶走客戶.
這就是鎖國.

說到大學生, 我是六年級後段, 私立大學畢業, 初階主管.
我看到的七年級生是這樣:
1. 很多後段學校(例如某些私立科大)大學生, 程度奇差無比. 最基本的司乃耳定律都不知道, 還想來光電產業?!
2. 履歷的自傳寫得自我中心就算了, 還有一堆連自傳都懶得寫, 根本一點心都沒有.
3. 工作上很多人一點觀念都沒有, 自我意識太重, 而且似乎學歷高的比較多.
當然, 不是每個都這樣, 也是有努力向上的. 只是我看看六年級前段比我老的, 再看看七年級比我年輕的.
差異真是太大了....
mbkai wrote:
由於台灣自 " 古 ...(恕刪)



大哥…去過…中國嗎…?

有空來中國坐坐…
回復到20多年前,
當時只有少數人能進大學、技職體系只有一間技術學院而且還要退伍後有一年工作經驗才能報考,
如果單就「大學生」的競爭力而言或許當年真的比現在好,
但這樣的好素質是犧牲掉許許多多學生求學的權益換來的,
就好比日本宮崎的芒果很貴很香甜,
但這麼香甜昂貴的芒果是一棵果樹只留8顆芒果換來的,
其他的芒果在未開始成長之前就被剪掉了。
當年許多人明明具學習更高層次知識的能力,卻受限於升學名額的限制(而且進修管道極有限)而一直不能更進一步,
我認為這是嚴重的人力損失。

臺灣大學生的比例該是多少?
或許問10個人會得到10個不同的答案,
我認為提供較多的進修管道並沒有錯,
而且現在的大學也不是全屬學術型的大學,
當然,未來如果學校的類型能更多樣化一些會更好,
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不同產業不同公司也可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材。
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就必須面臨比升學考試更加嚴酷的生存競爭,
工作後必須不斷進修才能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
不再像過去只要拿到大學文憑就能有不錯的工作和待遇,
而考不上的人再怎麼努力少了文憑也沒用。
這個題目問的不清不楚,請問〔大學生〕是一個人的名字嗎?

大學生可以用簡單的一個總稱來包含所有大學生?文科/工科面對的環境一樣?國立/私立是同一批人?好/壞學生也要混為一談?


既然要混在一起,那我來問一個更有哲理的問題,請問:



現今台灣的〔人〕未來的優勢在哪裡?
現在大學生的創造力是很豐富的吧?
有時候很難招架那些異想天開的想法,不過個人覺得那些具創造力的思維應該算是比較強的優勢吧。
balabala.......
我們公司有招募近來很多大學生, 有一般大學生, 也有一些國防役,
就我接觸的經驗, 許多國防役的還真的蠻優秀的, 超乎我的想像, 工作做的好, 私底下也很會玩
但也有一些剛畢業或退伍大學生, 英文程度不如國中生, 專業素質甚至讓你覺得不如高職生或工讀生,

我想這就是前面3%與後面30%的差異吧(對不起, 沒錯, 我說的是後面30%, 大學已經到了浮濫的地步了)..
後面30%是保守估計, 應該都是私立的, 我不是要批評私立不好, 我想說的重點是一個年輕人花了4年的光陰與昂貴的學費(這其中很多家長是中低收入戶)換來了一張大學文憑, 卻是這樣的專業素養(當然也有少數表現優的).

得利的是年輕人(你學到什麼)? 還是辦學私校(營利單位)? 政客(私校股東, 選舉支票)? 還是國家未來的競爭力?

高等教育普及, 讓大家都有受教權, 這是美意, 但方法不應是這樣稿的, 先進國家也沒有這麼高的大學普及,
社會有他一定的組成結構, 就業供需市場自然會去反應對人力的需求, 台灣要轉型, 當然需要更多高等教育人才,
但是當你一下子以倍增的速率增加大學數量, 相關的教育資源(師資, 設備, 研究經費)準備好了嗎? 達到標準了嗎?

台灣未來有沒有競爭力? 我相信還是有的, 但能持續多久, 我不知道, 因為還得看政府施政能力與對國家未來政策的走向而定, 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環, 不是全部 !!
mingjinglee wrote:
敝公司的例子:位於蘇...(恕刪)



'敝公司的例子:
位於蘇州的工廠要與苗栗的工廠同時擴產(敝公司老闆可是深綠的.)
但是設備都做好幾個月了, 但是卡在投資大陸限額.
就是出不去, 只能眼看日本/韓國同業搶走客戶.
這就是鎖國."


這鎖國跟大學生競爭力有沒有相關呀??
因為鎖國
所以大學生競爭力差?沒國際觀?
IceCafe wrote:
我們公司有招募近來很...(恕刪)


今天很有趣的在於
大家嘴巴講著
"18分"(意指不怎樣的大學)
很糟糕 步怎樣
可一但你的子女考上了
你還是會給他念...因為學歷很重要

今天如果你是老闆
你的工作明明就只需要國中畢業
你還是寫要大學畢業
只是因為用一樣的錢可以請到大學畢業..用到算賺到..

今天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學歷,不怎樣的學校不見得要花時間與金錢去"投資"
可是大家還是一窩蜂的想"升學"

只要這種觀念不變
任何事情是不可能改變的
台灣或是"大學生"的競爭力也不會變強
賺到的只是補習班或是重考班罷了

與其要討論沒用的大學生競爭力
不如把範圍縮短
國立大學生的競爭力比較實在
說什麼大學生怎樣怎樣的,有沒有想過教他的學校

老師成天打混,一來就說要做出不錯的作品

什麼都不教,只教理論其餘翻書(OK!翻書可以進步沒錯,妳東西

是人家企業要收錢的專業領域,在去翻書找網路阿,別人賺錢的利器他給你做啥?)

這樣說是讓人自己學習?只教理論學生都可以當老師了,現在一堆老師只會講那些理論

真正實做根本都沒說,偏偏企業就是要實作人才,你說競爭低,你為何不去問

學校的老師『您教了哪些?』,而就算教,整天只會怕課上不完,一股腦兒把一堆真正吸收

需要2~3禮拜的東西丟給你,你最好吸收的了?又不是只讀你那一科就好了,還有其他的科阿

老師全部教簡單小兒科的基礎,一出來就要1個星期內,做出不錯的東西

你們都當學生是神阿?所以大家都認為那些做得出來的人強阿,因為自己做不出來阿
小弟認識的台灣人才不多
一位高中跳級-台大電機-史丹佛博士-現在在矽谷工作
另一位也是高中跳級-台大電機-直攻柏克萊博士-現在在美國大學當教授
還有一位還在讀博士,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名字我忘了)
他們都說他們不會再回台灣了

另外我的同事今年31歲,讀某私立大學碩士,讀了5年今年終於拿到文憑了.後面3年都在繳學費不用上課
現在的碩士都搞成這樣了,你說台灣大學生的優勢在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