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是由北市府以出租的方式,簽約交由台北捷運公司經營管理,因此照合約規定,捷運公司每年須提撥「租金」給市府,即重置經費及捷運公司每年營業收入的百分之四。
「前五年(即一九九六到二○○○年間)因捷運初期路網尚未建構完成,市府依約每年只象徵性地收取各線一元的租金。」詹仕聰表示,捷運公司自第六年重新簽約後,也就是二○○一年起,每年都繳交二十到二十五億元不等的「租金」,到去年度為止,總計至少繳交了逾一百六十億元。
捷運公司所提撥的重置基金,主要是用於捷運系統設備的折舊與汰換,所繳的經費全數都撥入台北市府成立的捷運固定資產重置基金中,「這部分的資金全權由市府單位掌管,相關主管人員也會進行財務操作,如投資債券、基金等,以增加經費。」詹仕聰說,這是為了確保讓日後捷運系統營運正常。
tangochen wrote:
北捷虧錢??
是不...(恕刪)
你提的跟我提的不一樣,捷運公司自己的預估是未來每年會虧50億,跟現在每年賺30億是不一樣事件,因為未來將有數條捷運完工,未來的營運成本跟現在不一樣,所以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的重點在於,就算預估每年營運會虧50億,我們還是願意投資大眾捷運系統
北捷係由政府投資,所謂賺錢,指的是營收扣掉營運成本,如果這樣算,高鐵一年多就達到了,相信高捷也不用太久,但是所謂的公司運作,包含產、銷、人、發(研發)、財,所謂的發指的是硬體的投資,時報周刊的報導中,沒有計入硬體投資的部份,如果計入後,一年虧損遠超過我所提到的虧損,高鐵與高捷係為 BOT,跟北捷不一樣,不能不計土建成本,也不能不計虧損的投資,現在北捷能有今日的盈餘,總共投入了4400億(不包含正在興建與未來的投資,高捷1500億),依照一年賺三十億,總共需要150年才能回本,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驕傲...而高捷只有34年的特許營運期,所以未來34年內,高捷必須賺回所有的土建成本,而北捷卻不用擔心資金,因為所有的投資都由政府買單,所以一個垃圾桶可以價值八千元,不計成本的提供台北市民最好的服務品質,而這都是政府買單....
捷運所帶來的不只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提昇整個城市的價值,殊不知只要搭上捷運兩個字,光是店面與住宅的價值不知番了幾番
其實目前新聞媒體對高捷多有偏頗報導,例如前幾天TVBS還說高捷除了市區幾個站比較多人外,其餘車站都是小貓兩三隻,事實上高捷日運量最差的青埔與後勁,一天約兩千人,與北捷的麟光跟辛亥站差不多,甚至比萬芳社區的一萬五千人多,好像也沒聽說北捷小貓兩三隻,這些記者到底有沒有實地採訪?補上七月的日運量統計
排名 站名 97年7月
────────────────────────────
1 R11 高雄車站 32,464
2 R14 巨蛋站 27,525
3 R8 三多商圈 22,735
4 R9 中央公園 21,567
5 R16 左營站 17,353
6 R6 凱旋站 11,180
7 R3 小港站 10,231
8 R12 後驛站 8,291
9 R23 橋頭火車站 6,635
10 R13 凹子底 6,582
11 R5 前鎮高中 6,347
12 R15 生態園區 5,787
13 R19 楠梓加工區 5,486
14 R7 獅甲站 5,223
15 R4A 草衙站 4,701
16 R4 高雄國際機場 4,517
17 R21 都會公園 4,411
18 R18 油廠國小 4,253
19 R22A 橋頭糖廠 3,949
20 R17 世運站 2,604
21 R20 後勁站 2,034
22 R22 青埔站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