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ing1989 wrote:
我剛剛終於想到修辭的...(恕刪)


其實實在沒差

念文的覺得數理沒用;
念理的覺得語文沒用。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不過可憐的是可見的未來。
父母真這樣想,
真連難處在哪都不理解,不下苦心思索孩子學習的躓礙之處,
一昧以傲慢跟偏見去否定該被傳承的文化、該學習的知識。

後果一個我們已經看到 : 太多學生直接搬一樣的一套說詞 "這東西出社會又用不到",然後乖狂度日。
(PS: 比例上來說,這樣的學生出社會後往往都淪落到 M字型的左邊最底側 ... )
另一個我們可能即將見到 :

可能有板友會發現到,現在在Google上搜索各式國文資料,文言文的資料以中國大陸的居多。
甚至早在五年多前,教職朋友就跟我說過,重要文學研究,往往只有對岸的書刊裡才有,
簡體字不會看不行。

長此以往,很快的,所謂正統中華文化傳承者的角色,就只能給曾受文革破壞的對岸自居了。

至於我們自己 "義無反顧" 在發起的 "新文革運動" 啥時後會休止 ... ? 怕是只有天曉得了。

windraja wrote:
其實實在沒差 念...(恕刪)


因為沒有核心價值。

台人在近數百年來,
多以被殖民的型態在歷史中出現,
進而在想溯本追源時,竟出現了無解,
沒有文化的依靠,使得台人仍找不到自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新文革運動?

只希望不要再變成政客手上的傀儡...
能藉此找到核心價值(文化的依歸),倒也無妨...
核心價值!這位仁兄說的好!
大概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連我們是什麼主體都還沒法確定,這是一種困境,也是一種時代下的產物。
windraja wrote:

可能有板友會發現到,現在在Google上搜索各式國文資料,文言文的資料以中國大陸的居多。
甚至早在五年多前,教職朋友就跟我說過,重要文學研究,往往只有對岸的書刊裡才有,簡體字不會看不行。


是還好,原始資料還非得是繁體字的(北京的中華書局出了一狗票繁體字研究專用原著);至於研究資料,看上下文就知道什麼字是什麼意思。

台灣市場太小,做國學研究在這個不爭正統的時代能分到的經費本身就不多。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我個人認為到高中的國文都應廢止...全部改為閱讀與寫作才能全面提升國文程度...



真的不知道上那些古文 修辭有什麼意義...那些學者到底在想什麼
數學英文地理還說得過去
那些用不到的東西就給中文系的人讀吧
台灣這種環境,不管是政治 教育 交通,都讓人不斷的嘆息...

只可惜台灣若要有此等教育上的重大變革,我大概都快死了
BSA wrote:
學習是為了在以後工作...(恕刪)


個人倒有不同看法,國文底子就像是練習電腦英文打字、中文打字一樣,是基本功,

基本功練得好,跟正妹聊MSN、趕報告給老闆、寫程式等的速度就會比一指神功的人快得多,

同樣的,國文底子若好,對你的文章、口才都有幫助,看看電視上那些廣告詞、法律文件、合約的內文等,

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國文基礎,否則光法律上、合約上的文字遊戲就可以玩殘你,差一個字就可以差很多~

再看看大陸對「TOP GUN」的翻譯===>好大一枝槍,台灣的翻譯===>捍衛戰士

大陸的「鼠標」,台灣的「游標」

大陸的「一次性交易」,台灣的「單次交易」

這就是國文程度好壞的明顯差異,翻譯人員外文好但中文不好,翻出來的當然是2266~
ptx wrote:
如果一定要記得住定義...(恕刪)


嘿嘿,我可沒說「一定要記得住定義與名稱才能夠準確使用文字」喔!

而是懷疑如果連修辭法的名稱與定義都記不住,要如何保證能正確使用修辭法而不會將相似的

兩種修辭法搞混了?

就像是寫程式總該要先了解並記住什麼是「數值函數」、「字串函數」、資料型態、陣列、建構子、

解構子、遞迴等等之類的名詞與定義對吧?如果連這些的名詞與定義都記不住、搞不清,那很可能

發生像我同事那樣在C++語言裡面用上VB的語法來定義函數,結果當然是程式發生錯誤;這就是我

為何認為必需了解並記住修辭法的名稱、定義與用法的原因~

而你之前說「名稱和定義不是多數人需要知道的,多數人只需要會使用這樣的修辭就足夠了」,

那你要怎麼保證他們不會將相似的兩種修辭法搞混了?有沒有聽過「誤把馮京當馬涼」?連記個字都

不能保證不會記錯,更何況是較複雜的修辭學?

所以如果照你這種「名稱和定義不是多數人需要知道的,多數人只需要會使用這樣的修辭就足夠了」的說法,

那每一本程式語言的入門書也就不必花如此多的篇幅介紹與講解函數、語法等的名稱與定義了,化學也不需要

介紹化學式的名稱與定義了,統計學、數學也都不需要了,反正會用就好了嘛,但真的是這樣嗎?

可是現在要討論的應該是基礎國民教育要教授的內容吧!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個人倒有不同看法...(恕刪)


學過修辭學文章可以寫的比較好,是支持教授修辭人們的論點

但是大家應該都會同意:文章(語言)好不一定需要學修辭學(文法)!或是文章(語言)不好不一定是因為沒學過修辭(文法)。

教語言的目的(聽、說、讀、寫的流利順暢、表達正確無誤、合乎邏輯)既然和修辭沒有必然的關係,那有必要在基礎教育的時候就教授嗎?


請輸入你的暱稱 wrote:
我個人認為到高中的國...(恕刪)


個人認為到高中的國文都只算是基礎的國文,如果把這些都廢了,你連人家文章的修辭法等技巧都不懂,

只想靠閱讀與寫作來提升國文程度,恐怕效果有限,最多也只是能寫寫平鋪直述的文章而已~

國小、國中、高中所學的學科,其實大多是大學學科的基礎,把到高中的國文都廢了,那念大學可能會有點

辛苦,因為你不能限制別人寫書、寫報告、寫文章只能用平鋪直述的寫法來寫,那你叫大學生怎辦?重修國文?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個人倒有不同看法,國文底子就像是練習電腦英文打字、中文打字一樣,是基本功,基本功練得好,跟正妹聊MSN、趕報告給老闆、寫程式等的速度就會比一指神功的人快得多,


是,但是那跟修辭沒關係。辦公室最重要的就是平鋪直敘,不要給我粉飾太平。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同樣的,國文底子若好,對你的文章、口才都有幫助,看看電視上那些廣告詞、法律文件、合約的內文等,
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國文基礎,否則光法律上、合約上的文字遊戲就可以玩殘你,差一個字就可以差很多~


那也是定義的問題,而不是修辭的問題。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再看看大陸對「TOP GUN」的翻譯===>好大一枝槍,台灣的翻譯===>捍衛戰士

那是笑話,你當真喔?

跟 TVBS 的記者水準一樣....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大陸的「鼠標」,台灣的「游標」

大陸的「一次性交易」,台灣的「單次交易」

這就是國文程度好壞的明顯差異,翻譯人員外文好但中文不好,翻出來的當然是2266~

對不起喔,大陸這幾個翻譯只是你聽不習慣而已,他們事實上翻得還滿精準的,好過台灣這個沒標準的亂譯社會。

搞翻譯,信與達最重要,雅請擺後面。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嘿嘿,我可沒說「一定要記得住定義與名稱才能夠準確使用文字」喔!

而是懷疑如果連修辭法的名稱與定義都記不住,要如何保證能正確使用修辭法而不會將相似的兩種修辭法搞混了?


修辭之所以說是修辭,那就是說它是形容用語,只要表達力正確,意思差不多,用到不一樣的修辭也沒關係。

國中與高中國文課本上的作者都不會因為要採用修辭才才用某個寫法,而是寫下文章之後,吃飽沒事幹的國文學者才去將他們的寫法做分類拿來考學生騙錢混飯吃。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就像是寫程式總該要先了解並記住什麼是「數值函數」、「字串函數」、資料型態、陣列、建構子、解構子、遞迴等等之類的名詞與定義對吧?如果連這些的名詞與定義都記不住、搞不清,那很可能發生像我同事那樣在C++語言裡面用上VB的語法來定義函數,結果當然是程式發生錯誤;這就是我為何認為必需並記住修辭法的名稱、定義與用法的原因~


那是定義的問題,不是修辭的問題。

修辭,拿程式語言來說,就是你如何去解一個問題的演算法,而不是「數值函數」、「字串函數」、資料型態、陣列、建構子、解構子、遞迴」。

那個叫名詞解釋;再者,我那些同學很少有人在學會以後還特別記得這些名詞的,他們都是信手捻來就直接做。

我們討論的是演算法,不是這些枝節,所以想來你寫程式還在門口轉。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而你之前說「名稱和定義不是多數人需要知道的,多數人只需要會使用這樣的修辭就足夠了」,

那你要怎麼保證他們不會將相似的兩種修辭法搞混了?有沒有聽過「誤把馮京當馬涼」?連記個字都不能保證不會記錯,更何況是較複雜的修辭學?

所以如果照你這種「名稱和定義不是多數人需要知道的,多數人只需要會使用這樣的修辭就足夠了」的說法,那每一本程式語言的入門書也就不必花如此多的篇幅介紹與講解函數、語法等的名稱與定義了,化學也不需要介紹化學式的名稱與定義了,統計學、數學也都不需要了,反正會用就好了嘛,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錯,錯很大。定義是定義,分類是分類,定義與分類永遠無法混文一談。

程式語言與自然科學的許多定義是先有定義再由這些定義建構出定律與假設;而文學上的修辭「分類」是先有那些文字再來牽強附會,你完全沒有做正確類比的邏輯能力,就不要再扯下去了。

身為一個寫程式二十年的軟體業者,看你這樣胡扯真是受不了。
有夢最美,妄想相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